教育机会均等化

教育机会均等化

ID:44715419

大小:40.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0-25

教育机会均等化_第1页
教育机会均等化_第2页
教育机会均等化_第3页
教育机会均等化_第4页
教育机会均等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机会均等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问题与对策——教育均等化MPA2009班,200920501186,曹劲勇关键词:教育均等化教育机会分配原则教育乃国家之本,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潜力。我国教育问题堆积如山,教育经费还不到国民生产总值的4%、高收费、教育腐败、教育不公平等问题。而教育不公平尤为突出。案例:户籍挡住高考路,被“折腾”高三女生状告教育部。  2009年2月25日,高三女生蔡语驰委托律师因户籍问题致使其不能报考高考而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状,教育部成为被告,理由是教育部不作为。自

2、幼在京上学的蔡语驰要参加高考了,按规定,她必须回原籍报名,由于种种原因,蔡语驰报名没有成功。一怒之下,她委托律师状告教育部。城市化的进程中,蔡语驰身后是一个庞大的人群,因为捆绑于户籍制度之上的教育制度,让很多孩子候鸟一样往返于城市和农村或沦为留守儿童。仅在北京,这样被折腾的孩子就达40万之众。这些适龄孩子受教育状况堪忧,甚至引发人间惨剧。一、教育均等化问题的存在、影响及其分类现在大多数人越来越重视教育均等化问题,这是在于教育的特殊属性:首先,教育是一种公共资源,其分配有别于商品,如果分配不公平将会造成政府形象和作用的扭曲

3、,触及社会公正的底线;其次,教育具有通过促进社会流动和改变收入分配,进而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居于弱势的社会群体可以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教育不公平将阻塞下层群体向上流动的通道;第三,教育具有复制和放大现有社会秩序的作用,教育的不均等能使现有的社会不均等加剧并使其范围扩大,不均等的教育将大规模地再生产社会不公平;第四,教育凝结着社会对未来的期望,是公民基本权利的具体体现,也是人发展的起点。因此,教育不均等既是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不公平的反映,又不同于社会其它领域的不公平,会损害公众对社会发展的预期,更容易使

4、社会心理失衡。教育均等化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教育机会均等化。它的一个极端是教育机会均等,但在现有社会条件下,由于教育资源的稀缺性,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谁能享受这些教育资源要有相应的选择机制。另一个是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均能得到充分、全面、和谐的发展。虽然必定存在发展的差异,但是不应存在由学生家庭背景、性别、民族和学校条件、教师态度等外部原因引起的个体差异。前者是社会与学校衔接的问题,重点在于“选择机制”,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后者是教育内部的问题,是教育理念、教育过程和方法的问题,意义比较宽泛。二、教育机会均等化的分配方式

5、以及一般原则所谓教育机会的分配方式实质上就是将教育机构提供的教育机会分配给接受教育人们的制度,它是人们在获得教育机会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如果说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教育机会则应当尽量符合教育公平原则,必须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来解决,那么教育机会的分配方式则应当尽量符合公平原则,尽量避免和减少因为客观现实差异形成的教育机会不均等,对教育机会进行合情合理的分配。从历史上来看,曾经出现过按照阶级身份和政治性表现来分配教育机会的做法,随着社会民主的发展,当前普遍被社会采用的分配原则有:强制性原则、能力

6、原则、成本分担原则和补偿性原则。1.强制性原则强制性原则主要用于义务教育阶段分配教育机会。由于义务教育是人们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不应当因为儿童的家庭出身、经济条件和地区差异等而影响其受教育机会。只有通过法律规定来强制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才能保障他们的基本教育权利得以实现。义务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一种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室和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都必须予以保障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条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2.能力原则能力

7、原则是指在教育机会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来分配教育机会,选拔那些员有培养前途的学生来接受教育。在国家的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首先应当把有限的教育机会分配给少数最有培养前途的学生,以促使他们得到充分的发展,为国家培养人才。这种分配方式不考虑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经济状况,向全体学生提供平等一致的竞争标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这是长期以来被各个国家所采用的,较为公平的分配方式。3.成本分担原则教育机会供给主要靠充足的教育投资来保障,相对于需求而言,教育投资总是短缺的,教育完全由政府来承办不太可能,教育供给水平的提

8、高也相当缓慢。另外,人们通过接受教育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收益和非经济收益,教育投资的负担应与收益相配合。因此,在接受非义务教育时,学生应当缴费上学。不同的教育机会其质量不同,进入高质量学校学习的人应当多付出教育费用。这意味着将金钱纳入教育机会分配过程,但仍然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成就为前提。享受稀缺教育机会和优质教育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