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泥湾的大生产运动

南泥湾的大生产运动

ID:44734286

大小:16.3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7

南泥湾的大生产运动_第1页
南泥湾的大生产运动_第2页
南泥湾的大生产运动_第3页
资源描述:

《南泥湾的大生产运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摘要: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陕甘宁边区等解放区出现物质和财政极度匮乏的情况。1939年2月,毛泽东发出了自己动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困难的伟大号召。从此,解放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南泥湾的大生产运动是诸多大生产运动中著名的运动之一,其成绩的取得与朱德、359旅的关系密切。同时,在大生产运动中形成的南泥湾精神至今激励着我们。关键词:南泥湾;大生产运动;朱德;359旅;南泥湾精神中图分类号:g62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8(c)-0149-021939年2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

2、生产动员大会。毛泽东同志发出了自己动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困难的伟大号召。此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抗日民主根据地开展了大规模的生产运动。南泥湾大生产运动是陕甘宁边区生产运动中的著名运动之一;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与敌抗争,最终转变自身生存条件、实现经济自给的代表性运动之一;是体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奋斗和自力更生精神的运动之一。70年“弹指一挥间”,重温这段历史不仅再次激起我们对这一壮举的敬意,而且更加坚定了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一、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开展的历史背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军的扫荡、国

3、民党顽固派的封锁及严重的自然灾害,各抗日根据地出现物质、财政空前匮乏的局面。陕甘宁边区土地贫瘠,要养活原有的一百多万老百姓,本来就不富裕,“现在又来了几万干部、学生、军队,都是脱产人员,单靠当地人民来养活是不可能的。”[1]尤其是1940年后,解放区的生活几乎到了“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2]的地步。然而就在这时,国民党胡宗南23个师几十万大军天天对边区进行蚕食和挑衅活动。“为加强边区防务,保障中央安全,朱德回延安后不久就下令从晋西北调一个主力旅回到陕甘宁边区,以防止国民党

4、军队的突然袭击。”[1]这样一来,由于人数的增加,农民的公粮负担由1939年的5万担增至1941年的20万担,连年加重的负担日益引起百姓的不满。面对这种情况,毛泽东曾指出,在困难是饿死呢?解散呢?还是自己动手呢?饿死是没有人赞成的,解散也是没有人赞成的,还是自己动手吧![4]在毛主席的号召下,解放区从1939年2月始至1945年8月止开展了一系列的大生产运动,而南泥湾大生产运动是其中最著名、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二、朱德与南泥湾的大生产运动朱德从抗日前线回到延安后,就先后奔赴各地考察边区资源。1941年春节刚过,朱总司令就到南

5、泥湾进行考察,当他发现荒草覆盖的是黑油油的土地时,激动地大叫:“南泥湾是个好地方!”[5]南泥湾地处延安南大门,在延安东南约九十里,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它总面积6400平方公里,土地肥沃,中心由三条河川构成,全区可耕地面积达100余万亩,适合大规模垦荒造田。朱德将考察情况向毛主席作了汇报,同时提出了军垦屯田的想法,并提议由王震率359旅屯垦南泥湾。提议得到毛主席的赞同。在南泥湾掀起开荒生产热潮的时候,朱德于1941年6月20日给359旅的718和717两个团的领导人写了一封长信,对南泥湾生产作了具体指示,要求在农业生产将告结束

6、时,部队应趁此机会,在农闲时建立起畜牧业、运输业、手工业和商业。按朱总司令的指示行事,南泥湾的大生产运动突破了农业单方面发展的局限,实现多行业协调发展。1942年,陕甘宁边区的情况比1941年好多了,可以“在不受灾的条件下勿须外援”。[1]p518此时,边区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朱德又关心起了仓库保管工作,勉励大家认真做好此工作,为抗日战争做充分的物资准备。1942年12月,朱德在为期3个月的西北局高干会议上,讲到了“南泥湾政策”,并说:“靠了南泥湾政策,边区去年能够渡过去,今年更顺利,这是个战略问题。”[1]p52112月

7、12日,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一篇题为《积极推动“南泥湾政策”》的社论中说:“朱总司令亲自踏看南泥湾,亲自组织南泥湾的开辟工作。今天的南泥湾,已成了‘陕北江南’。于是,‘南泥湾政策’成了屯田政策的嘉名,而这个嘉名永远与朱总司令的名字联在一起。”[1]p521在朱德的策划和带动下,南泥湾的同志们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克服了困难,发展了生产。三、359旅在南泥湾的英雄事迹359旅在南泥湾历经艰辛,其艰苦奋斗的事迹至今传为佳话。王震率领359旅717团于1941年首先开进南泥湾东面的临镇。以后718和719团也先后开进南泥

8、湾一带。部队初到这里时,没有住处、没有粮食、没有蔬菜、没有生产工具,“只偶尔能碰到一处坍圯的村子和庙宇”[9]。这里荒草丛生、野狠成群。面对荒芜人烟、不打鬼子却种地的窘境,部队思想问题连生,认为回陕北种地与保卫毛主席、保卫党中央、天天打仗相比,是一种退步。面对战士怨声载道、开荒士气不高的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