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冬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袁鹰《筏子》细读北师大版

(2016年冬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袁鹰《筏子》细读北师大版

ID:44755142

大小:6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8

(2016年冬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袁鹰《筏子》细读北师大版_第1页
(2016年冬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袁鹰《筏子》细读北师大版_第2页
(2016年冬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袁鹰《筏子》细读北师大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6年冬季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袁鹰《筏子》细读北师大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筏子》  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袁鹰《筏子》细读这篇文章是袁鹰在1961年9月去甘肃兰州体验生活,为了在三年自然灾害中给全国人民鼓劲而写的,它的文化价值只有一个字就是“斗”。整个文章节奏非常明快,声调非常响亮,意志非常昂扬。    最近重读这篇文章,我在文章中间,从原来“斗”的那种昂扬的意志中,读到了另一种文化价值,那就是——“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融合”是一个理想的状态,实际上我们与自然是无法融合的,而在这样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过程中间,有一个问题凸显出来——我们对自然的态度如何。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在文

2、化价值上,就转为——“敬畏自然”,你从一开篇的四个字就能看出来:“黄河滚滚”。在黄河滚滚面前,我们的心理是怎样的?高兴、欢喜、害怕,以至于恐惧。若把这些感情排一排队,也许“害怕”会排在第一个。“畏”是因为身外的那个世界非常可怕,使我们内心产生一种害怕的心理反应。而这篇文章,就散文来说,在我看来,在那个时代,属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散文的典范之作。中国散文经过五四热潮之后,出现了两个黄金时期,一个是五六十年代的诗化散文,以刘白羽、秦牧、杨朔为代表,他们构成了诗化散文的总体版图,袁鹰、碧野都是属于这个阵营的。他们极其强调散文的审美。杨朔自己说,“好的

3、散文就像一首诗”,这是最早的时候,“杨朔派散文”在散文革新中的一次呼喊,一次散文审美的变化。然后他又说,“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是拿着当诗一样写”。这两句话,几乎成为那个时代这个群体极为重要的创作主张。这是继五四以来,又一次中国散文的黄金时代。此后就是八九十年代,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散文的第二个黄金时期,贾平凹先生主编的《美文》功不可没。他率先在《美文》中倡导“大散文”,开启了九十年代散文热的序幕。    我们大致明白了这样一个过程之后,就不难发现,为什么我们今天读《筏子》,或多或少心里总存在着一些疑虑,担心把它说得那么好是不是恰当。其实,这是因为我们

4、在今天对这篇散文进行审美时,使用的标准是八九十年代之后第二个散文黄金时期的散文审美标准。    读一篇散文,必须把这个作者放回到那个时代,把这篇文章放回到那个时代的文化主潮中去考察。其实从1958年文艺界反右总结开始,强调文学创作要“两个结合”,两个结合指的是革命浪漫主义和革命现实主义的结合。这“两个结合”是解决这一篇散文主旨的一把钥匙。    黄河滚滚    这是冲口而出的四个字,这四个字就奠定了整篇文章的基调——革命的斗志。用短促的语句表现内心的激动、兴奋与昂扬的意志。袁鹰在1982年写的《散文求索小记》中提到,在1958年,他也热烈地、真心诚

5、意地歌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在1959年、1960年也曾非常坚决地、满腔热忱地捍卫过“三面红旗”。    在那个时代,他说“黄河滚滚”时候的热烈、热情与热望,是真诚的。这是革命的现实主义。下面,革命的浪漫主义来了。这句话以后,马上在散文的节奏上发生了变化。散文、诗,它们都讲究一个节奏。散文和诗的不同是,散文更加讲究节奏,诗更加讲究韵味、声韵。散文无韵,于是在节奏的讲究上,比诗更为着意。句号句断以后,下面一个极其长的长句子,把“黄河滚滚”铺延开来。而运用的方式是一贯的散文的手法——欲扬先抑。“即使”,这个虚词,这两个字,都是仄声字。他借着“黄河滚滚

6、”,这样一个响亮的短语之后,一下子,接过声来,如果把“即使”换成两个平声字,这两个句子就散掉了。    即使这儿只是上游    立马把“黄河滚滚”的气势“拉了下来”,没有让昂扬的斗志直冲云霄,而是摁住了往下拉了过来。这就是革命的浪漫主义。革命的浪漫主义常常是把大的往小里说,把小的往大里说。()从有到无,从无到有。这里这句话实际上就是用一个矛盾的表述去反衬“黄河滚滚”,在反衬的时候,把这一句话的气势拉了下来,但又没有一直拉到底。    但它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概,完全足以使人胆惊心悸。    这一段用了“黄河滚滚”、“一泻千里”、“万马奔腾”、“

7、浊浪排空”、“胆惊心悸”,把景、情全部交融在一起。这里的节奏,好像一开门,看到“滚滚黄河”,吓了一跳,赶紧把门关上,“即使这儿只是上游”。慢慢地,罅开一条缝,“还没有具有一泻千里的规模”。慢慢地把门再推大,“但它那万马奔腾”,推得更大了,但还没有推到底。接着一下子推到底,“浊浪排空的气概”,定睛一瞧,完全足以使人“胆惊心悸”。这个第一段,以中等强度切入,以中等强度收束,中间有一次低沉,有一次昂扬,节奏非常明快。    第二段,作者宕开一笔,这一笔宕得非常好,好在哪里?如果说第一段节奏无比明快,意志非常昂扬,那么这一段,作者改换笔调,用非常宁静的欣赏

8、的旁观者的样子来叙述眼前这个景。而在这个叙述中间,仍然有无可抑制的内心的激动。    大水车在河边缓缓地转动着    “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