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斯泰洛齐的教育 思想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 思想

ID:44773050

大小:3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8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 思想_第1页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 思想_第2页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 思想_第3页
资源描述: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 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裴斯泰洛齐(J.H.Pesstalozzi,1746-1827)是瑞士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在许多国家得到传播,对近代教育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一、生平与教育活动1.青少年时代:裴斯泰洛齐出生在瑞士苏黎世一个医生的家庭,5岁时父亲病故,他和兄弟、姐姐从小在母亲和一女仆的照顾下生活。“消除苦难的根源”成为他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裴斯泰洛齐生活的时代正是瑞士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时代,青年时代的裴斯泰洛齐受到法国的启蒙思想运动的影响。2.教育试验期:1768年,他在苏黎士附近的“新庄”,建立了一个试验农场。1774年,裴斯泰洛齐又

2、在“新庄”办起了一所孤儿院。从此。裴斯泰洛齐开始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集中精力从事著述。1781年,写了《林哈德与葛笃德》。1789年,受瑞士政府的委托,裴斯泰洛齐在斯坦茨建立了一所孤儿院。1799年,裴斯泰洛齐在布格多夫的幼儿学校任教,继续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第二年写了《葛笃德怎样教育子女》一书。1827年,裴斯泰洛齐去世。小结:从他的全部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裴斯泰洛齐具有资产阶级民主的人道的社会政治观点。他怀着的善良心愿,希望用和平的方法解决当时瑞士的社会矛盾,企图通过改良主义的途径,帮助贫苦农民摆脱悲惨处境。二、《林哈德与葛笃德》与乡村教育思想1.概况《林

3、哈德与葛笃德》是裴斯泰洛齐的教育代表作,也是一部教育小说。该书包括上下两卷4个部分。在这部小说里,裴斯泰洛齐塑造了一个叫葛笃德的乡村妇女的形象。2.主要教育思想——乡村教育思想在这本著作中,裴斯泰洛齐从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现实的考察出发,阐述了他的乡村教育的思想。裴斯泰洛齐所思考的乡村教育问题主要是乡村广大贫民的教育问题。3.乡村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首先,他认为,乡村教育需要认识贫困问题。其二,乡村教育应当每一个孩子受到合适的教育。其三,乡村教育应当是一种实学教育。在知识和道德的关系上,裴斯泰洛齐认为,要以德为先。在知与行的关系上,他主张要以行为主。在知识与理性的关

4、系上,他认为,知识多并不一定使人有理性。其四,乡村教育应当是一种民众教育。其五,乡村教育也需要进行宗教教育。其六,乡村教育应当从整顿家庭开始,并从家庭教育过渡到学校教育。裴氏还主张,乡村教育还应当从家庭教育过渡到学校教育。乡村学校教育办学方向,乡村学校教育应当使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关于乡村学校教育的管理,裴氏主张慈爱和威严要相互结合,使孩子们养成好的、守秩序的习惯。4.对裴氏乡村教育思想的评价:总之,裴斯泰洛齐关于乡村教育的思想,是他的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学校教育的改造是乡村社会改造的组成部分,需要一定的管理机构,要有好的风俗和教育的陶冶,也有立法的必要

5、。三、论人的素质与和谐教育(一)论人的素质在裴斯泰洛齐看来,每个人生来都有天赋的潜能,都要求和可能得到发展。裴斯泰洛齐认为,由于上帝的创造,人有“心、脑、手”三种天赋的基本能力。可见,裴斯泰洛齐所强调的教育的首要功能是促进人的发展,尤其是促进人的能力的和谐发展。(二)论和谐教育1.裴氏重视和谐教育的原因生活在社会变革时代的裴斯泰洛齐之所以十分重视人的和谐发展和教育,是以他的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社会政治观为基础的。重视人的和谐发展的教育观也是以他对社会现实的认识为基础的。2.和谐教育的内容裴斯泰洛齐提出了体育、劳动教育、德育和智育的和谐教育思想。(1)道德教育裴斯

6、泰洛齐把道德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认为它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关键问题”。在道德教育实践上,裴斯泰洛齐把爱作为道德教育的基础,重视家庭式的道德情感教育。(2)智育裴斯泰洛齐非常重视智力教育。他认为智育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儿童的天赋才能和能力,发展儿童的心智。(3)体育和劳动教育裴斯泰洛齐把体育看成是人的和谐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并主张体育与劳动教育应紧密联系。同时,他认为,劳动教育是以体育为基础的。四、教学心理化和要素教育(一)教学心理化1.教学心理化的提出在西方教育史上,裴斯泰洛奇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在1800年发表的《方法》一文中

7、,首次明确地提出教学心里化。1801年,裴斯泰洛齐在其《葛笃德如何教育她的子女》中又重申这一思想。2.教学心理化的背景第一,裴斯泰洛齐指出,专制主义和经院主义的教育违背儿童的本性,采用不适合儿童发展的方法,将一堆无用的知识充塞儿童的头脑。实现教育心理化,建立符合儿童心理规律的“教学机制”是建立新式学校教育的关键所在。第二,19世纪初教育革新的迫切要求。3.教学心理化的具体见解和要求首先,是要求教育的目的和教育的理论指导置于儿童本性发展的自然法则的基础上。其次,教育心理学化,就是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要适合儿童的心理规律,即教学内容心理学化。第三,教学原则和教学

8、方法的心理学化。那么如何使教学的原则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