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联考(二模)试题(含解析)

湖南省衡阳市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联考(二模)试题(含解析)

ID:44778863

大小:104.71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0-28

湖南省衡阳市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联考(二模)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湖南省衡阳市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联考(二模)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湖南省衡阳市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联考(二模)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湖南省衡阳市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联考(二模)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湖南省衡阳市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联考(二模)试题(含解析)_第5页
湖南省衡阳市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联考(二模)试题(含解析)_第6页
湖南省衡阳市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联考(二模)试题(含解析)_第7页
湖南省衡阳市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联考(二模)试题(含解析)_第8页
湖南省衡阳市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联考(二模)试题(含解析)_第9页
湖南省衡阳市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联考(二模)试题(含解析)_第10页
资源描述:

《湖南省衡阳市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联考(二模)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湖南省衡阳市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联考(二模)试题(含解析)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为《秦国国君世系图》(部分)据此可以判断,战国时期A.分封制遭到破坏B.宗法制遭到破坏C.礼乐等级制度森严D.出现官僚政治雏形【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秦惠文王、秦庄襄王来看,地方诸侯出现“王”的称号,说明当时分封制已经遭到破坏,故答案为A项。“王”的称号出现与宗法制遭到破坏无关,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礼乐制度,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出现官僚政治的雏形,排除D项。2.古代文件传输

2、主要依靠驿站。《唐律》规定:驿丁抵驿,须换马更行,不然杖八十。又规定:凡误期,应遣而不遣者,杖一百;文书晚到一天杖八十,两天加倍,以此类推,最重的处徒罪二年。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邮驿制度强化了中央集权B.唐法律遵行轻罪重罚原则C.邮驿制度有利于政令畅通D.唐政府行政效率大为提高【答案】C【解析】【详解】古代文件传输主要依靠驿站,因此《唐律》中对驿站制度的严格规定,有利于中央政府的文件尽快传达到地方,促进政令畅通。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反映邮驿制度对中央集权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轻罪重罚,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行政效率的提高,排除D项。3.理学把自然、人生、社

3、会融为一体,在溶铸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等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理学家在建立体系时,大多经历了“泛滥释老,返诸《六经》而后得”的过程。这反映出,理学A.植根于佛道的思想B.是儒学发展的倒退C.是民族精神的源头D.具有包容创新精神【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泛滥释老,返诸《六经》而后得”等信息来看,说明理学在形成过程中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具有包容创新精神。故答案为D项。理学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不是植根于佛道思想,排除A项;理学是儒学在新形势下的发展进步,不是倒退,排除B项;C项说法夸张,不符合史实,排除。4.明清之际,江南地区出现了“士商相混”的

4、现象。正所谓“天下之士多出于商”,“豪杰有智略之人”也多致力于经商。嘉道时期,士商相混的趋势愈演愈甚。这表明A.传统四民社会加速瓦解B.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削弱C.理学义利观正受到冲击D.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弛【答案】C【解析】【详解】理学推崇重义忘利,但从材料信息来看,知识分子经商现象普遍,说明理学义利观正受到冲击。故答案为C项。材料只反映出“士商相混”,不能反映四民社会瓦解,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央对地方控制力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政府政策的变化,排除D项。5.马可•波罗在元朝时来到中国,其《马可•波罗游记》问世后争议不断,很多人对其到过中国存疑。马可•波罗生前

5、表示他绝非言过其实,其所见异事“尚未说到一半”。英国学者吴芳思认为中国史籍中没有直接记载马可•波罗的史料从而否认其到过中国,而中国几乎所有蒙元史学者都认为马可•波罗到达过中国。据此可知A.当事人的陈述可信度较高B.研究者立场影响其对历史的认识C.综合多种史料即可得出合理结论D.历史阐释需要丰富的史料作依据【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马可•波罗在元朝时来到中国,其《马可•波罗游记》问世后争议不断,很多人对其到过中国存疑”来看,由于缺乏丰富的史料支撑,对这一历史事件存在不同的看法,说明历史阐释需要丰富的史料作依据。故答案为D项。A项说法绝对,当事人陈述也可能有虚假

6、成分,排除;材料反映的不同观点不是受研究者立场的影响,而是由于占有史料的不同,排除B项;C项“即可得出”说法绝对,对历史问题的认识简单化,排除。【点睛】马可•波罗是否到过中国之所以成为争论已久的话题,其重要原因是缺乏丰富的史料支撑。因为历史研究必须对史料作出充分的研究,才能得出合理的结论。中国学者的观点遭到西方学者的质疑,是因为缺乏令人们信服的丰富史料。中国是有完整历史记载的国家,但在浩若烟海的史籍中,只有个别学者找到了说服力不强的零星记载,游记中没有提及具有中国特色的事物,如中国日常喝的茶、经常使用的汉字等都无记载。马可•波罗是否到过中国的争论,说明了历史研究和解释“

7、孤证不立”的道理。6.晚清时期,“个人主义”一词随西学东渐的浪潮而入中国,时人“多引以为诟”。新文化运动时期“个人的解放”和“个人的发见”却大行其道,广为流传。这说明新文化运动A.导致个人主义思潮泛滥B.启迪了中国民众的觉悟C.促使启蒙思想在华兴起D.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巩固【答案】B【解析】【详解】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启迪了中国民众的觉悟,从而这一时期“个人的解放”和“个人的发见”大行其道,广为流传。故答案为B项。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并未导致个人主义思潮泛滥,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介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