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随想二则我喜欢出发资料教学 设计

3随想二则我喜欢出发资料教学 设计

ID:44802354

大小:6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9

3随想二则我喜欢出发资料教学 设计_第1页
3随想二则我喜欢出发资料教学 设计_第2页
3随想二则我喜欢出发资料教学 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3随想二则我喜欢出发资料教学 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随想二则我喜欢出发》教学设计课题内容我喜欢出发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班级幼教3班授课类型阅读课学情分析中职学生基础较差,知识积淀匮乏,对学习缺乏兴趣,课堂上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能在教师的引导、督促下完成学习任务。教材分析《我喜欢出发》选自外研版《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一教学板块,是课内阅读课文。本板块的学习重点是阅读散文,感悟文本,品味语言。本文是汪国真的一篇随笔,具有典范性和时代性的特点。学习本文可以从作者的独特感悟中受到启发教育,同时学习风格独特的语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汪国真的一

2、些基本资料。2.把握作者在文章中流露出来的不断进取的人生激情。3.培养学生的读、品、赏的能力。4.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教学重点1.品味作者对于人生的态度和观点。2.注重文章对于学生的影响和启发。教学难点从文章中发掘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刻教育意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诵读法、启发点拨法、讲解法学习方法诵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环节时长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激趣导入(5分钟)展示陶渊明、姚明、张海迪等人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这些人的事迹,然后教师大

3、致讲解这些人的人生经历以及这些人对于生命意义的诠释。学生看幻灯片,讨论。引入课文,激发学生兴趣。二、介绍作者及其文学成就(3分钟)今天,我们来学习汪国真的一篇散文——《我喜欢出发》。关于汪国真,我们看看都有哪些需要了解的资料。汪国真,1956出生于北京,祖籍福建厦门,是中国大陆当代著名诗人。1985年开始进行诗歌的创作。1990年开始出版诗集。第一部诗集为《年轻的潮》,以后又出过多部诗集。曾经在90年代掀起一股“汪国真热”。调查结果表明,在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诗人中,他名列第一。另外,汪国真在书画创作领域

4、也取得了优秀的成果。学生看投影。通过教师的讲解与介绍,加深学生对汪国真的了解,引发对文章阅读的热情。三、整体感知,诵读欣赏(13分钟)1.教师示范朗读,然后学生齐读。朗读要求:注意朗读的停顿、抑扬顿挫、读出文章的情感。2.学生自由朗读,自己慢慢练习、体会,教师巡视指导。学生齐读。学生练读。学生朗读。初步理解与感悟;练习朗诵技巧帮助理解文章内容。3.学生举手,教师随机选择部分学生进行示范朗读。4.师生评价,也包括读书同学的自我评价。大家自由交流,对示范朗读的同学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5.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

5、或几句话,并说出为什么喜欢,好在哪。教师作品评、引导、补充。6.感受形象。从这篇文章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的主人公形象。明确:拥有远大的志向与坚定的意志,追求完美的青年诗人。师生评价,对读得好的同学提出表扬,对读得不好的同学,提出意见。举手示意教师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明原因,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提高学生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四、重、难点解决过程(20分钟)1.作者没有说喜欢登上山峰或者喜欢成为科学家之类的豪言壮语,却说喜欢“出发”有什么新意?明确:人们常常赞扬终点,赞扬成功;而

6、很少去赞扬起点,赞扬出发。作者却独辟蹊径,从出发这个角度立意,告诉我们不要停止不前,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真切地感受自己的奋斗过程,去追求自己的完美人生。2.这篇文章的中心是围绕哪句话展开的?(用原文的话来回答)明确:“我喜欢出发。”3.作者为什么喜欢出发?说出具体原因。然后是应该怎样出发,怎样做?同学之间可分组讨论,找出依据。明确:原因:因为已到达的地方属于昨天,流连于昨天是一种羁绊;因为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因为出发才能学着品味一种缤纷的人生。怎样出发:不仅是为了争取一种光荣,更是为了

7、追求一种境界。目标实现了,便是光荣;目标实现不了,人生也会因这一路风雨跋涉变得丰富而充实;在我看来,这就是不虚此生。4.文章运用的最多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让同学们从文中找出具体位置并说明有什么作用。明确:排比,共有三处。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壮大了文章的气势。5.如何理解汪国真在这篇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思想?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有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讨论、探究,得出结论。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文字。学生思考并讨论,交流。提高学生自己的分析鉴赏能力。提高学生自己的分析鉴赏能力以及

8、合作探究的能力。学生学习对文章艺术手法的把握。锻炼学生的理解、哪些教育意义?学生讨论交流。明确:在人生中不要停留,要勇往直前,不畏艰辛,只有拥有远大的志向与不屈的意志,去不断进取,人生才会变得丰富而充实,才能不虚此生!对于中学生来说,不应该消极懒惰,无所事事,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远大的理想,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一技之长,展现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不畏艰难,走出自己光辉的人生之路!6.概括文章的思路和结构。明确:文章思路清晰,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