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

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

ID:44895842

大小:74.3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01

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_第1页
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_第2页
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_第3页
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_第4页
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成正比例的量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数”山有路巧激趣   学海无涯“乐”作舟                         ------《成正比例关系的量》说课稿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成正比例关系的量。一、说教材,说学情:(一)说教材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节教材是在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着重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正比例与反比例是比较重要的两种数量关系,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这种数量关系,可以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并能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含正、反比例关系的实际问题。同时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

2、下基础。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常见的数量关系(常见的数量关系是学生理解正、反比例意义的重要基础)而新教材没有都将常见的数量关系形成关系式,也增加了这节课的教学难度。让学生有画折线统计图的经验,所以基本能自己动手画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二)说学生学生在学习乘法时,已经初步接触了正比例的变化规律,在六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比的意义、比的化简与比的应用等。学生最容易掌握的是判断有具体数据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最难掌握的是离开具体数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三)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知识与技能1、经历正比例意义的建构

3、过程,通过具体问题,具体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初步感受生活中存在很多成正比例的量,并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过程与方法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尝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提高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判断推理能力,同时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并乐于与人交流。【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能准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二、说设计,说学法(一)说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在修改稿中指出: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

4、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基于以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因此,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努力为学生创设充足的观察,分析、思考,探索、交流与合作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成正比的量的特征、初步渗透函数思想,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

5、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2、努力实现扶与放的和谐统一,共同构建有效课堂。学生能自己解决的决不包办代替:学生可能完成的,充分相信学生,发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优点,让学生有一个充分体验成功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有困难的,给予适当引导,拒绝无效探究,提高课堂效率。(二)说设计1、在学生熟悉的儿歌中引入正比例的量我们用学生熟悉的《数青蛙》的儿歌引入正比例的量。目的是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激发学习的兴趣,初步感受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2、从正面初步感受正比例量的特征我们在儿歌引入后,首先呈现给学生两组成正比例的量,目的是让学生从正面

6、发现正比例的特征,初步建构正比例的意义。3、在比较中继续感受正比例量的特征比较分两个层次,首先表格呈现成正比例和不成正比例的两组量进行比较,然后是正比例图像比较,目的是让学生在比较中,逐步剥离无关因素,突出正比例的本质特征。4、自主归纳正比例的意义。(三)说学法在本节课中,我着重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会小组合作交流。具体表现在学会思考,学会观察,学会表达,学会思考教师要设计好问题,学会观察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表格和图像,学会表达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说,并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乐于说,善于说。三、说教学程序(一)在学

7、生熟悉的儿歌中引入正比例的量                            青蛙只数嘴巴数眼睛数腿数1124224833612…………nn2n4n(二)自主探究正比例的量1、初步感受成正比例量的特征出示两组生活中成正比例的量,材料如下:(1)一辆汽车行驶的速度为90千米/时,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时间12345678路程/千米90180270360    (2)一些人买同一种苹果,购买苹果的质量和应付的钱数如下。质量/千克109876543应付的钱数/元302724      四人小组讨论:1、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8、2、小结:这两张表格的变化情况有什么相同点?2、在比较中继续感受成正比例量的特征引入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的变化情况,材料如下:下面是边长与周长,边长与面积的变化情况,把表填写完整。边长/cm周长/cm142 3 4 边长/cm面积/cm211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