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论文写作相关》PPT课件

《史学论文写作相关》PPT课件

ID:45247571

大小:258.50 KB

页数:39页

时间:2019-11-11

《史学论文写作相关》PPT课件_第1页
《史学论文写作相关》PPT课件_第2页
《史学论文写作相关》PPT课件_第3页
《史学论文写作相关》PPT课件_第4页
《史学论文写作相关》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史学论文写作相关》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章史学论文范例一、顾炎武《日知录》1.顾炎武(1613—1682)的生平和著述(1613—1644)读书(1644—1657)抗清(1657—1682)北游著作:《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音学五书》、《日知录》、《亭林诗文集》等2.顾炎武的学术思想和学术地位经世致用的治学精神朴实归纳的治学方法3.《日知录》的体例和内容(1)成书:约始撰于崇祯十二年(1639)离开科场之后康熙九年(1670),初成八卷,刻于淮安康熙三十四年(1695),三十二卷本,刻于建阳黄汝成(1799—1837)《日知录集释》(

2、2)内容“上篇经术,中篇治道,下篇博闻”(3)写作目的“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4)选读卷九:宗室、藩镇、宦官卷十:苏松二府田赋之重卷十一:黄金、银、铜卷十二:财用、俸禄、官树卷二十八:押字、邸报、酒禁、赌博卷二十九:骑、驿、海师、少林僧兵、徙戎卷三十:古今神祠卷三十一:长城二、钱大昕《廿二史考异》1.钱大昕(1728—1804)的生平和著作(1)生平:字晓徵,号辛楣,又号竹汀居士,晚称潜研老人,清江苏嘉定人。(1728—1750)江左才子(1751—1774)在京任职(1775—1804)返乡执

3、教(2)主要著作:《廿二史考异》一百卷《十驾斋养新录》二十卷、《余录》三卷《潜研堂文集》五十卷、《诗集》十卷、《诗续集》十卷另有《三统术衍》、《元史朔闰表》、《算经答问》、《元史艺文志》、《元史氏族表》等(3)学术地位江藩:“先生不专治一经而无经不通,不专攻一艺而无艺不精。”“戴编修震尝谓人曰‘当代学者,吾以晓徵为第二人’,盖东原毅然以第一人自居。然东原之学以肄经为宗,不读汉以后书。若先生学究天人,博综群笈,自开国以来,蔚然一代儒宗也。”(《汉学师承记》)王国维:“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以降之学新。窃于其

4、间得开创者三人焉,曰昆山顾先生,曰休宁戴先生,曰嘉定钱先生。”(《观堂遗墨》)陈寅恪:“洵为清代史学家第一人”。(《金明馆丛稿》二编)陈垣:“从前专重考证,服膺嘉定钱氏。事变后颇趋重实用,推尊昆山顾氏。”(《陈垣与方豪书》)传统考史方法的集大成者:严密精审的考史方法2.《廿二史考异》(1)成书和内容从准备到创稿乾隆三十二年(1767),开始撰写;乾隆四十七年(1782),编定百卷;嘉庆二年(1797),全书刊刻完毕。考证从《史记》到《元史》的二十二部正史(2)所体现的考证方法A“实事求是”,考辨史籍“舆地”、“

5、官制”、“氏族”等方面的失误B广参互证,追根穷源C义例法:逻辑方法的熟练运用D用语言文字学、版本学、天文历算学等多种学科作治史基础E发掘新史料,运用金石文字与史籍相印证三、赵翼《廿二史劄记》1.赵翼(1727—1814)的生平和著述(1)生平:字云崧,号瓯北,江苏阳湖(今常州市)人(1727—1754)青少年时期(1755—1765)在京供职时期:乾隆二十年(1755),至京,补授内阁中书,入直军机处。乾隆二十六年(1761),考中进士,供职翰林院。(1766—1772)外任时期:广西镇安府知府、广东广州府知府

6、、贵州分巡贵西兵备道(1773—1814)居乡教读时期(2)著述《陔馀丛考》四十二卷《皇朝武功纪盛》四卷《瓯北诗抄》二十卷《瓯北诗话》十二卷《瓯北文集》五十三卷《簷曝杂记》一卷、《续》一卷《廿二史劄记》三十六卷、《补遗》一卷《瓯北全集》2、《廿二史劄记》的成书及特色(1)成书乾隆六十年(1795)初稿完成嘉庆五年(1800)又有增补(2)版本嘉庆湛贻堂《瓯北全集》本光绪二十六年(1900)广东广雅书局本光绪二十年湖南新化西畲山馆本(3)特点考史:“此编多就正史纪、传、表、志中参互勘校,其有抵牾处,自见辄摘出,以

7、俟博雅君子订正焉。”史论:“至古今风会之递变,政事之屡更,有关于治乱兴衰之故者,亦随所见附著之。”四、陈寅恪及其论著1.陈寅恪生平及著述(1890—1969),江西义宁(修水)人,生于湖南长沙(1)世家子弟:祖陈宝箴(1831—1900)湖南巡抚父陈三立(1859—1937)(俞明诗)长兄陈衡恪(1876—1923)二兄隆恪、弟方恪、登恪(2)出国留学1902年春,与长兄赴日,两年后回国;1904年与二兄考取官费留日,一年多后因脚病回国;1907年考入复旦公学;1909年赴德国柏林大学和法国巴黎大学学习;191

8、9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学习(吴宓)1921年再次赴德国柏林大学研究院1925年底回国(3)归国任教1926年:清华国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学术成绩:《支愍度学说考》、《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三论李唐氏族问题》、《武曌与佛教》、《四声三问》、《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王静安先生遗书序》等论文54篇1928年与唐篔结婚1937年:卢沟桥事变,父亲病逝年底到达香港1938年春:西南联合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