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病护理常规

布鲁氏菌病护理常规

ID:45379151

大小:2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12

布鲁氏菌病护理常规_第1页
布鲁氏菌病护理常规_第2页
布鲁氏菌病护理常规_第3页
资源描述:

《布鲁氏菌病护理常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耳他热,波浪热或波状热,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全身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症状及临床表现:潜伏期为1~3周,平均2周。最短仅3天,最长可达一年。【临床症状】(1)发热:发热常伴有寒战、关节肌肉酸痛、头痛及大量出汗等症状。发热持续时间长短不等,平均为2-3周。本文来自平凉热线(2)多汗:多汗是布病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尤其急性期患者为甚,出汗相当严重,多与发热相伴,体温下降时更为明显。平凉热线(3)乏力:大多数布病患者均有乏力症状

2、,乏力的程度轻重不一。(4)骨关节和肌肉疼痛:急性期疼痛多呈游走性,主要在大关节。慢性期关节疼痛一般局限于某一部位,也以大关节为多见,为持续性钝痛或酸痛。(5)头痛:为急性期的常见症状之一,个别头痛剧烈者常伴有脑膜刺激症状。【临床体征】(1)淋巴结肿大:由于局限性或多发性淋巴结炎,淋巴结多发生肿大。(2)肝、脾肿大:由于肝脏损坏,患者可出现黄疸。经过治疗肿大的肝、脾常恢复正常,这可作为考核疗效的指标之一。慢性布病患者的肝、脾肿大,往住较难恢复。【临床分期】(1)急性期:发病3个月以内,凡有发热和明显其他症状、体征(包括慢性期患者

3、急性发作),并出现血清学阳性反应者。(2)亚急性期:发病在3-6个月,凡有低热和其他症状、体征(即有慢性炎症),并出现血清学阳性反应者。(3)慢性期:发病6个月以上,体温正常,有布病症状、体征,并出现血清学阳性反应者。平凉热线(4)残余期:体温正常,症状、体征较固定或功能障碍,往往因气候变化、劳累过度而加重者。【护理问题】①神经痛与神经干涸神经根的损伤有关,出现腰痛、臀部疼痛、腿痛等。  ②尿黄、巩膜黄染、肝区不适、食欲减退与急性期病人个别因肝脏损害较重有关③睾丸疼痛及小腹痛与男性患者出现睾丸炎或附睾炎有关。④咳嗽与部分患者发生

4、间质性肺炎有关。【护理措施】①休息。急性期发热患者应卧床休息,除上厕所外,一般不宜下床活动;间歇期可在室内活动,也不宜过多。②饮食。应增加营养,给高热量、多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并给足够水分及电解质。③出汗要及时擦干,避免风吹。每日温水擦浴并更换衣裤一次。④高热者可用物理方法降温,持续不退者也可用退热剂;中毒症状重、睾丸肿痛者可用皮质激素;关节痛严重者可用5~10%硫酸镁湿敷;头痛失眠者用阿斯匹林、苯巴比妥等。⑤医护人员应安慰病人,做好患者思想工作,以树立信心。【健康教育】①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对与牲畜接触密切的一些

5、职业人群及疫区和牧区的居民,如兽医、放牧员、饲养员、屠宰工、挤奶工及乳肉加工人员等进行健康教育,增强自我防护意识。②做好个人防护。兽医、放牧员、饲养员、屠宰工、挤奶工及乳肉加工人员在工作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所有奶类及其制品,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才能食用。在工作时要按规定着装,戴好口罩,严禁赤手作业,防止经皮肤和粘膜、呼吸道感染。③进行免疫接种。对职业人群及受威胁的高危人群进行布氏杆菌疫苗接种。该菌苗不能年年复种。④加强对牲畜的检疫、免疫力度。发现病畜要及时彻底淘汰,对健康的幼畜要接种疫苗。⑤出现布病患者应按传染病管理法规定的乙类

6、传染病的报告时间及程序进行报告,一般不应超过24小时。对周围人群进行布病检疫,发现可疑者应及时处理;对查出的可疑畜及乳肉制品等应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