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公共学习基础知识材料学习笔记(新编整编汇总)

教育教学公共学习基础知识材料学习笔记(新编整编汇总)

ID:45422408

大小:333.19 KB

页数:43页

时间:2019-11-13

教育教学公共学习基础知识材料学习笔记(新编整编汇总)_第1页
教育教学公共学习基础知识材料学习笔记(新编整编汇总)_第2页
教育教学公共学习基础知识材料学习笔记(新编整编汇总)_第3页
教育教学公共学习基础知识材料学习笔记(新编整编汇总)_第4页
教育教学公共学习基础知识材料学习笔记(新编整编汇总)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教学公共学习基础知识材料学习笔记(新编整编汇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部分教育学基础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概述(P3)※一、教育的概念1、广义泛指凡是能够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2、狭义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组织性、计划性、目的性,专业的师资和场地,系统的教育与教学组织的规范)3、更狭义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德育)二、教育的要素(P3-P4)※构成教育活动的

2、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1、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教育者的基本特征:主体性目的性社会性2、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具有受教性(受教性是人的身心发展和动物的省心发展的本质区别)。3、教育影响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它包括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以及运用这种影响的活动方式和方法。4、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教育三个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缺一不可。教育者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来改变受教育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相互作用;教育者和受

3、教育者之间的作用与联系是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的;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结果使受教育者发生合乎目的的变化。三、教育的形态含义:由教育三要素所构成的教育系统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变化形式,也是“教育”理念的历史实现。(一)根据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非制度化教育:没能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生产与生活高度一体化(人类学校教育以前的教育。制度化教育: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人类教育的高级形态,促进人类教育文明的发展。(二)从教育系统所赖

4、以运行的空间特性来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学校教育: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按照一定的目的,选择适当的内容,利用集中的时间,有计划、系统地向学生进行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社会教育:在广泛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教育活动。特点:开放性、群众性、多样性、补偿性、融合性'(三)从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时间标准以及建立于其上的社会形态出发: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近代社会的教育(后一种形态总是包含着对前一种教育的批判、修正和重构,彼此之间有一种历史

5、的延续性)四、教育的本质含义:教育的本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即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的社会性:永恒性、相对独立性、历史时代性学校出现的条件:1、生产水平发展到一定水平,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2、语言发展到比较完备的文字形态。五、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最基本规律有两条:1、关于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规律,我们称之为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2、关于教育和人的发展关系的规律,我们称之为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一)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教育要受社会的经

6、济、政治、文化等的制约,并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发展起作用。(二)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1、教育要求与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以及个性特征的关系——教育(教学)过程既要受教育对象身心发展、个性特征的制约,又要引导和促进教育对象的成长朝预期的培养目标健康发展。2、人的全面发展各个组成部分的关系——在教育过程中,必须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3、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诸要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善于运用教育影响,以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

7、就是指这些关系与作用的总和。这些关系与作用,制约着教育的全过程。要正确协调这些关系,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第二节:教育的起源、发展阶段及发展趋势一、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宗教观点)错误的2:生物起源说(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错误的3:心里起源说(美国孟禄)错误的4:劳动起源说(也叫社会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观点)正确的①、人类的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②、以制造和利用工具为标志的人类劳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③、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④、教育

8、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经验;⑤、教育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二、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近代社会的教育(一)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1、教育水平低2、教育没有阶级性3、教育与原始宗教或仪式有着紧密的联系(二)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1、奴隶社会的教育学校名称:庠、序、校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欧洲: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斯巴达教育:重视培养骁勇的军人、武士(军事体操教育)雅典教育:重视培养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