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综合学习基础知识材料学习笔记新编整编汇总2018年度

教育教学综合学习基础知识材料学习笔记新编整编汇总2018年度

ID:45423792

大小:65.19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11-13

教育教学综合学习基础知识材料学习笔记新编整编汇总2018年度_第1页
教育教学综合学习基础知识材料学习笔记新编整编汇总2018年度_第2页
教育教学综合学习基础知识材料学习笔记新编整编汇总2018年度_第3页
教育教学综合学习基础知识材料学习笔记新编整编汇总2018年度_第4页
教育教学综合学习基础知识材料学习笔记新编整编汇总2018年度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教学综合学习基础知识材料学习笔记新编整编汇总2018年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教育学与教师第一节教育的起源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日常用法。分三类:作为一种过程的教育,表明一种深刻的思想转变过程作为一种方法的教育是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教育(二)“教育”的词源:《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三乐也”(最早使用“教育”一词);《说文解字》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中庸》说“修道之谓教”;《荀子·修身》说“以善先人者谓之教”;《学记》说“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也”(长善救失原则的出处)(三)“教育”的的定义: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广义的教育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

2、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和过程。二、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构成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1、教育者:就是在教育活动中以教为职责的人,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和学习者学习实践的对象主体2、受教育者:即学习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以学习为主要职责的人,是教育过程中学习实践的主体和教育者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主体3、教育影响: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

3、的全部信息,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中介,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和教育组织形式,是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的统一。三、教育的起源1、教育的神话起源说;2教育的生物起源说;3教育的心理起源说;4教育的劳动起源说1、神话起源说: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代表人物:朱熹、2、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法国教育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生物起源论者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教育是一种人类社会范围以外,远在人类出现之前就产生的社会现象。3、心理起源说的主要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孟禄。心理

4、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4、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凯洛夫、杨贤江。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过程中的经验的传递;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口耳和简单模仿是最原始和最基本的教育形式;生产劳动的变革是推动人类教育变革最深厚的动力。四、学校教育的产生:学校教育是在奴隶社会才出现的,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2500年左右的埃及称“苏美尔学校”我国在夏朝就有了学校,称为痒序周朝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制度也日趋完善,那时的学校分为国学(大学、小学)和乡学(塾、痒、序、校)两类.'学校教育的产生需要具备以下条件:A,社会生产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

5、使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同时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开始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门从事学习的学生;B,具有相当数量的经验累积,为学校提供特定的教育内容;C,文化等记载和传递文化的工具达到了一定水平。五、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教育的发展阶段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历史形态,即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教育的非独立性、原始性、平等性、普及型。2、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我国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在商代,开始产生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和职业。这一时期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罢黜

6、百家独尊儒术”,隋唐以后实行科举制度,宋代以后,四书五经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教材。在欧洲封建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数、几何、天文、音乐)合成“七艺”。在西方的僧侣教育,骑士教育,世俗教育等教育知识中,神学仍是主修课程.古代教育的特点: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学校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④文字的发展和典籍的出现丰富了教育内容,提高了教育职能;⑤教育方法崇山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罚、棍棒纪律;⑥形成官学和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⑦形成个别施教的或集体个别施教的教学组织形式。3、现代教育是以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和机器大工业为标志现代社会教育,其

7、特点为:A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B教育的日趋普及性和多样性C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外在动力)和教育问题(内在动力),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研究如何培育人的学问。二、教育学的发展阶段1、教育学萌芽阶段:从奴隶社会到17世纪(从春秋战国到清朝末年):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中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