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I)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I)

ID:45450240

大小:737.00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9-11-13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I)_第1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I)_第2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I)_第3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I)_第4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I)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I)》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I)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上交。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48分)1.先秦有思想家认为:“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

2、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以下符合该流派思想家言论的是A.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B.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C.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D.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於法之外,不为惠於法之内,动无非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诸子百家思想。依据材料“尚贤、尚同”、“节用、节葬。”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先秦时期墨家学派的思想主张,分析选项内容可

3、知,A选项出自《论语》,是儒家学派的思想,因此A选项不符合题意,错误;B选项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主张,因此B选项不符合题意,错误;C选项是墨家提出的判断知识的三条标准,即“三表法”,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正确;D选项出自《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思想主张,因此D选项不符合题意,错误。故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为C选项。2.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A.官僚政治逐渐成为国家政权的主体B.国家管理权由素养不同的人共同管理C.古代中国形成了以分封制构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D.宗

4、族血缘关系是维系早期政治制度的纽带【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依据材料“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结合所学可知这表明血缘宗族关系是维系早期政治制度的纽带,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了贵族政治的特征,不是官僚政治;B选项错误,国家由贵族共同管理,并未体现管理者的素养;C选项错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是郡县制的特征。分封制并未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3.上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

5、变化表。据此可知A.君主专制空前强化B.中央行政体制调整日渐成熟C.中央集权逐渐加强D.西汉疆域日益增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汉代中央集权的强化。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汉代由中央直辖的郡的数量不断增多,这说明中央集权逐渐加强,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地方郡数的增多,并未体现君权的加强;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地方郡数的增多,并未体现中央行政体制的调整日渐成熟;D选项错误,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的变化不能体现西汉疆域增大。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4.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

6、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A.推动了儒家经典的世俗化B.限制了社会阶层的流动C.保证了举荐官员的高素质D.妨碍了科举制的产生【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东汉察举制的影响。依据材料可知,东汉察举制举荐的是那些熟悉儒家经典和道德声望高的人,这些人及其后代以儒学入官,逐渐形成了相对固化的社会阶层,限制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虽然察举制需要考查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但是无法反映儒家经典是否世俗化;C选项错误,对儒家经典熟悉的程度和道德声望高低不能真正的反映举荐官员的素质;D选项错误,科举制在隋唐时期出现,察举制并未妨碍科举制的产生。故正确答案

7、为B选项。5.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上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上述变化从侧面反映了A.宋代依然是贵族政治B.社会阶层流动减弱C.宰相权力日益加强D.科举制度影响日深【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科举制的影响。依据材料可知,从北宋到南宋,出身于官员家庭的宰相人数减少,出自无官职纪录家庭的宰相人数增加,这说明宰相的选拔不主要依据出身,而是依据才能,从侧面反映出科举制度影响日深,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宋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