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ID:45453279

大小:48.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11-13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总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1.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C.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里所说的“封建”阶段不是指封建社会,而是指夏商

2、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帝制”阶段是从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到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民治”阶段指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夏商周时期的政权与血缘纽带关系密切结合,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关系,所以答案选A;夏商周时期存在王权,并以神权强化王权,但此时中央集权制度尚未确立,所以不能称为“专制”王权,“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始于西汉董仲舒确立新儒学,所以排除B、C;“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是“帝制”阶段的特点,典型事例有秦朝“焚书坑儒”和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所以D说法有误排除。考点:古代中

3、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阶段及其主要特点【易错警示】“封建”并不是指封建社会,而是指分封制,封建社会是一种社会形态。分封制因此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分封领地,属于政治制度范畴。古代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在家庭范围是为宗法制,在国家范围是为分封制。2.《赢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赢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A.确

4、立了后世两千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B.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C.确立了三公九卿的中央制度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答案】A【解析】材料提及“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意指其对后世影响深远,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xx多年的政治制度格局,A项符合题意,正确。秦始皇时普遍推行郡县制,不是开始实行,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三公九卿制被三省六部制取代,没有一直影响后世,C项排除。选官制度方面历朝历代也在变化,军功授爵制度被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度、科举制所代替,D项排除。3

5、.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A.“于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B.“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C.“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D.“……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宜慰司以达之。”【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依据所学可知,A反映的是周朝分封制,B

6、反映的是宗法制,都不是强化中央集权;C反映的是隋唐三省六部制下发挥大臣集体的作用,集思广益,不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D反映的是元朝地方制度行省制度,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度4.北方的四合院和南方的堂屋是中国古代典型民居。四合院空间序列为:长辈住正房,晚辈住厢房,前后辅助房间供下人居住。堂屋正中则供奉祖先牌位,家族重大事务都在此进行。帝王宫殿更是巍峨宏大,体现着皇室的唯我独尊。这表明传统建筑A.体现天人合一思想B.象征家族伦理秩序C.体现君权至上

7、的政治理念D.强化权威认同的政治心理【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长辈住正房,晚辈住厢房,前后辅助房间为下人居住”“堂屋正中则供奉祖先牌位”“唯我独尊”可知,四合院、皇宫等建筑都体现了强化权威认同的政治心理,故选D。A与材料无关,B仅符合四合院的特点,C仅符合皇宫的特点,故排除A、B、C。5.雅典人四处寻找富于人情味的改革者,终于,他们找到了梭伦。他一面颁布解负令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组建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提高平民政治地位;一面确立财产等级制度,一定程度上保护贵族政治特权。由此可见梭伦改革的

8、主要特点是A.提高平民地位B.调和社会矛盾C.保护贵族利益D.未改善奴隶的生存状况【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梭伦改革的特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其改革内容一方面提高平民政治地位,一方面保护贵族的政治特权,可知其改革的最大特点是中庸,以调节社会矛盾为主。AC说法不全面;D与题干无关。故答案选B。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梭伦改革•特点【名师点睛】梭伦改革的特点:(1)改革理念:节制、中庸、公平、平等和谐(2)打击对象:奴隶主贵族(3)改革获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