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9届高三历史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

ID:45461480

大小:114.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1-13

上传者:U-25928
2019届高三历史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19届高三历史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19届高三历史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19届高三历史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19届高三历史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历史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19届高三历史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礼记•礼运》云“先王之立礼也,有本有文。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所以,“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地;为礼不本于义,犹耕而弗种也”。这说明A.周代有严格的等级秩序B.社会秩序规范强调内在自省C.统治者受儒家思想影响很大D.农业生产与礼仪思想相结合【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来看,礼乐制度强调以内心的忠信为本,义理只是外在的具体要求,说明社会秩序的规范强调内在自省。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涉及等级秩序,排除A项;材料信息是探讨忠信与义理的关系,强调以礼治国要把握“礼”中的“义”,排除C项;材料不是探讨农业生产与礼仪思想的关系,排除D项。2.经书就是儒家学派典籍的总称。在先秦时代,儒家学者们所学习和传承的只有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汉武帝时,诗、书、礼、易、春秋遂被立为五经,因为乐是空有其名而无典籍留传。宋代一度扩大到13经。上述变化的实质是A.专制统治不断强化B.儒家经典不断丰富C.孔孟儒学遭到破坏D.历代统治者重视儒学发展【答案】A【解析】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被立为五经”为专制统治服务;宋代时期儒学发展为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宋代一度扩大到13经”,说明儒学对巩固专制统治的作用日益提升,因此材料反映的现象的实质是专制统治不断强化。故答案为A项。B、D项不符合题干中“实质”的要求,排除;后世儒学是对孔孟儒学的继承和发展,排除C项。3.“亲亲相隐”又被称为容隐制度。我国古代将“亲亲相隐”制度称为“亲亲得相首匿”、“同居相为隐”等,是法律规定中一种互相隐瞒和包庇的制度,告发的行为被其视为不孝不亲和伤情败法的行为,要对其进行惩罚的。这表明 A.儒家伦理超越法律规定B.统治者重视宗法血缘关系C.古代法律体系不健全D.人伦关系影响法律【答案】D4.两宋时期江浙地区是全国的粮食倚重之地,而到明清时期江浙不少地区粮食已不能自给,需从湖广一带输入,但“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这种变化说明江浙地区A.经济结构出现转型B.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C.农产品商品化加速D.生产方式发生质的变化【答案】A【解析】据题干中“江浙地区是全国的粮食倚重之地,而到明清时期江浙不少地区粮食已不能自给,需从湖广一带输入,但‘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可以得出此地农业发展让位于手工业的发展,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对商品经济发展程度进行描述,故B项排除;据材料中“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描述了手工业发展的状况,与农业的商品化无关,故C项排除;据所学可知在当时,虽然手工业发达,但生产方式没有明显的变化,故D项排除。点晴:解题紧扣两宋、明清时期江浙粮食供应情况的变化,结合经济结构的转型分析归纳即可。5.近代中国人已经明确认识到,古之“商务”,“不过日中为市,易事通工而止。……古人所谓商,商其所商,非今所谓商也。居今日而概念商务,其情势有不可同日而语者矣。”这种变化说明 A.近代商人地位提高B.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C.社会发展推动文化水平提高D.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居今日而概念商务,其情势有不可同日而语者矣”来看,说明近代中国人认识到商业并不仅仅只是“日中为市”的简单商品交易,而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说明由于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商业日益重要。故答案为B项。材料反映的是人们对商业的认识,没有涉及商人地位,排除A项;这种认识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而不是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排除C项;D项不符合史实,材料也没有反映政府政策的变化,排除。6.早婚是古代社会的一种风尚,城乡皆然。清末民初,上海等大都市出现了婚龄推迟的现象。20世纪20年代末以后,农村传统的早婚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抑制。这反映了A.自然经济解体速度和程度的不均衡B.妇女地位提高C.清政府推动社会习俗变革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思想解放【答案】A【解析】古代社会的早婚习俗,从统治者来看是为增殖人口,多征赋算;从民间来看是增添家庭劳力,保证财产后继有人,说明这种习俗的根源是自然经济,因此材料反映的大都市和农村早婚习俗逐步得到抑制的时间上的不同,实际上反映出城乡自然经济解体速度和程度的不均衡。故答案为A项。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D项不能说明城乡时间上的不同,排除。点睛:近代中国的广大农村与城市不同,大多长期处于落后、封闭状态,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因此传统的风俗习惯在农村的改变比城市要晚得多,也更为艰难。7.1938年3月,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第三党)在其政治主张中指出:“在抗日期中,人民绝对地承认政府的权力应当强化,但同样地否认应该有官僚群压迫和剥削人民的权力;……人民认定抗日救国是人民的义务,但同时认定过问政治是人民的权力。”这反映了A.国民政府开放党禁B.民众民主意识开始觉醒 C.官僚资本受到抑制D.救亡与民主化相互促进【答案】D【解析】材料“人民认定抗日救国是人民的义务,但同时认定过问政治是人民的权力。”体现了救亡图存与民主政治互相促进,故D项正确。近代史上国民党并未明确开放党禁,故A项错误;民众的民主意识开始觉醒是在五四运动时期,故B项不符合;C项与材料无关。8.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鞍钢,70名工程师中有62名是伪满时期遗留下来的日本技术人员。他们被遣返之后,作为全国钢铁产业中心的东北,技术人员仅占全行业总人数的0.24%。这可以说明A.日本破坏我国工业化建设B.发展重工业的紧迫性C.导致工业化初期“苏联色彩”浓厚D.一五计划期间,外部环境严峻【答案】C【解析】材料“70名工程师中有62名是伪满时期遗留下来的日本技术人员”“技术人员仅占全行业总人数的0.24%”体现出建国初期技术水平落后,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中国借鉴了苏联的经验,从而导致“苏联色彩”浓厚,故C项正确;A项不符合“新中国成立初期”,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中国技术水平低,没有体现出重工业的发展和外部环境,故BD项排除。点睛:“70名工程师中有62名是伪满时期遗留下来的日本技术人员”“技术人员仅占全行业总人数的0.24%”是解题的关键。9.奴隶构成雅典居民人口大多数,他们在手工作坊、矿山、农场被迫以简单的工具进行繁重的工作。这说明A.奴隶制度是雅典民主政治制度实现的基础B.雅典民主政治具有局限性,奴隶不享有参政权利C.雅典生产分工专业性D.雅典工商业发展推动民主政治的形成【答案】A 【解析】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奴隶主和平民有资格、有条件参与政治活动,行使公民权利,生产活动主要由没有公民权利的奴隶承担,奴隶的劳动维持着城邦的经济运行,因此材料信息说明奴隶制度是雅典民主政治制度实现的基础。故答案为A项。B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不是探讨生产分工,而是说明奴隶在雅典的地位和作用,排除C项;材料不是探讨雅典民主形成的原因,排除D项。10.读下表,表中内容反映出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是英国议会改革的历史进程表时间结果1832年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1867年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城市工人获得了选举权1884年农业工人获得了选举权,基本上实现了男性户主的选举权1918年一部分妇女首次获得普选权1969年18岁以上男女均获选举权A.主要以和平的方式扩大民主B.代议制民主呈现渐进性发展C.选举权逐步转移到社会下层D.男女选民获得同等政治权力【答案】B【解析】从表格反映的不同阶层和类别的人群逐渐取得选举权的过程,说明英国的代议制民主呈现渐进发展的特点。故答案为B项。A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材料反映的是选举权主体范围的扩大,不是选举权的转移,排除C项;获得选举权并不表明所拥有的政治权力一律平等,D项材料不能得出,排除。点睛:本题要从材料反映的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总体进程来把握表现出的特点,不能从某一阶段或某一事件来理解。英国代议制民主呈现出渐进性发展的特点,从材料展示的过程可以较容易得出这一结论。11.从1933年起,苏联政府对农业和农庄规定生产总量、各种作物播种面积、各种畜禽头数和产品率等指标,逐级下达给集体农庄,并由机器拖拉机站负责监督集体农庄。上述措施A.说明工业化推动农业集体化B.适应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C.表明斯大林模式已正式确立D.避免了经济危机对苏联的冲击【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中的“规定生产总量、各种作物播种面积、各种畜禽头数和产品率等指标”可知,苏联农业实行计划经济模式,使农业生产适应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工业化,排除A;1936年斯大林模式确立,C与材料时间不符;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12.“多速欧洲”是近期的一个热门话题。近期27国通过的《罗马声明》中将欧盟发展方案表述为:“根据需要,以不同的节奏和程度朝着统一方向共同行动”。这说明A.欧洲一体化破产B.欧盟成员国内部有较大的差异C.大国主导欧盟发展D.国际关系变化影响欧盟政策制定【答案】B【解析】从“根据需要,以不同的节奏和程度朝着统一方向共同行动”来看,说明欧盟成员国之间发展速度不能做到一致和同步,这是由于成员国内部有较大的差异,发展程度和发展速度存在不同,不能强求一律,只能要求目标一致。故答案为B项。A项不符合史实,欧盟在发展中尽管遭遇挫折,但并非破产,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大国在欧盟发展中的作用,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国际关系对欧盟的影响,排除D项。二、材料题13.材料一1893年9月在湖广总督张之洞的主持下,汉阳铁厂在湖北龟山建成投产。创办经费最初定为246万余两,到建成时,实际支出500万两左右。1896年4月该厂改为官督商办形式,“所有盈亏,全归商认,与官无涉”。因计划不周,所购设备不适于炼制大冶铁矿提供的含磷较高的矿砂,所炼钢料不符合铁路钢轨的要求,钢铁生产陷入困境。1908年3月26日,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合并组成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改官督商办为完全商办公司,盛宣怀任总理。至辛亥革命前,有炼铁炉3座,炼钢炉6座,约年产生铁8万吨,钢近4万吨,钢轨2万余吨。……抗日战争时期,汉阳铁厂部分冶炼设备内迁重庆,其余被日军侵占。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接收,作为敌伪产业清理结束。——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1862年,卡内基把以前自己入股的两家公司合并起来,成立了联合制铁公司。1890年,卡内基将公司名称变为卡内基钢铁公司,资金增长到2500万美元,他持公司半数以上股份。1892年,卡内基在合并了30多家厂商公司的基础上,在全美范围内成立了钢铁托拉斯公司,建立了从铁矿石开采、炼钢、以及运输到销售的一整套经营系统。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卡内基钢铁公司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企业。它拥有2万多员工以及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它的年产量超过了英国全国的钢铁产量,年收益额达4000万美元。卡内基与洛克菲勒、摩根并立为当时美国经济界的三大巨头。——摘编自《公司的力量》((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汉阳铁厂和卡内基钢铁公司建立的背景,并归纳汉阳铁厂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与汉阳铁厂相比,卡内基钢铁公司具有哪些发展优势?并据此谈谈其对现代企业发展的启示。【答案】(1)背景汉阳铁厂:①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严重;②一些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认识到洋枪洋炮的厉害;③洋务运动兴起后,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方面的问题,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卡内基: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新技术、新发明广泛应用;②重化工业生产规模扩大,生产社会化趋势加强;③资产阶级调整生产组织形式,垄断组织出现。特点:①由官办到官督商办再到商办;②由政府统筹到企业自负盈亏;③企业也由单个经营走向关联企业的跨行联合;④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加上外国侵略和国内黑暗统治,发展艰难。(2)优势:①技术领先:吸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新科技成果;②经营模式优越:建立了垄断组织最高形式托拉斯,并形成了从采矿、冶炼、运输,到销售的完整的经营系统;③制度先进:资本主义制度为企业发展建立了民主、平等、自由、法治的经营环境(资产阶级统治的建立);④市场广阔:殖民扩张推动海外市场扩大。启示:①加强技术创新,变“中国制造”为“中国智造”;②推动行业整合,扩大规模,提升市场竞争力;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④加强国家法治建设。 【解析】试题分析:第(1)问,第一小问背景,汉阳铁厂的背景,归纳洋务运动开展的背景和兴办民用工业原因的史实说明即可,从卡内基钢铁公司建立的时间,可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说明即可;第二小问特点,从材料一归纳汉阳铁厂在管理形式、经营模式和发展状况等方面的史实总结特点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优势,从企业发展必需的技术条件、经营模式、制度保障、广泛市场等方面总结卡内基钢铁公司具备的优势;第二小问启示,需要结合卡内基公司具有的优势去思考,现代企业要发展需要从技术、企业规模、市场和国家所提供的社会环境等角度努力。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垄断组织的发展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英国罗素在其所著《中国之问题》一书中,论中国传统文化特点有三:(一)文字以符号构成,不用字母拼音;(二)以孔子伦理为准则而无宗教;(三)治国者为由考试而起之士人,非世袭之贵族。——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根据材料,结合中国古代、近代的相关知识,围绕“传统文化与国家治理”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论题角度:(1)依据材料提到的三个特点,从文字、伦理或考试任意一个角度,提取其与国家治理的关系,概括论题。(2)宏观上,从传统文化与国家治理的关系,概括论题。答案示例:示例一:论题:中国传统文化以孔子伦理为准则而无宗教,对儒学的批判继承,推动了国家治理的发展。阐述:①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以“春秋大一统”、“君权神授”、“三纲五常”为主的新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和文化主流,以思想上的统一适应了政治大一统的需要,推动了汉朝社会的发展。②魏晋时期,佛教、道教兴盛,儒学正统地位收到冲击,唐代韩愈、柳宗元倡导儒学复兴运动,宋代朱熹等人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一一“理学”,使儒学走向体系化、世俗化,程朱理学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⑧近代中国,面对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康有为将儒家思想与西方政治经济学说相结合,推动了维新思想的发展,对中国的思想解放、民主政治运动的发展以及救亡图存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总结:历代学者对儒学的继承与突破,推动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促进了国家社会的发展,使国家治理走向有序和完善。示例二:论题:国家治理中对传统文化的借助,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阐述:①秦朝统一文字,维护了政治大一统,推动了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影响深远。②汉武帝时期,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以儒家学说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以儒家经典为国家教科书,兴办太学。汉武帝以思想上的统一适应了政治大一统的需要,推动了汉朝社会的发展。③隋文帝开场科举制度,以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唐朝沿用这一制度,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唐诗的发展。总结:在国家治理中,借助文字、儒家思想、科举制度等传统文化,有利于文明的传承和社会的发展。【解析】本题以“传统文化与国家治理”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作为开放性试题,本题学生可以依据材料提到的三个特点,从文字、伦理或考试任意一角度,提取其与国家治理的关系,概括论题;也可以综合两个或者三个特点,在宏观上,从传统文化与国家治理的关系,概括论题。可以论述传统文化对国家治理的作用,也可以论述国家治理对传统文化的影响。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李悝(前455——前395年)法家重要代表人物,后出任魏文侯相,主持变法。政治上废除维护贵族特权的世卿世禄制度,奖励有功国家的人。经济上正式废除了中国传统的井田制,采取“尽地利之教”的政策。第三是实行法治,对于国家法令、政府职能、官员的升迁奖惩、军功的奖励,都做了最完备的规定。第四就是改革军事制度对军队的士兵进行考核,并且按照不同士兵的作战特点,重新将他们进行队伍编排,发挥军队的作战优势。李悝为了进一步实行变法,巩固变法成果,著成《法经》一书,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和保护变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李悝变法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悝变法的影响【答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特点:改革较全面、彻底;以富国强兵为目的;注重法治,以法律形式推进(2)影响:打击了旧势力,加强了君主权力,调动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发展,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增强了魏国实力,成为战国初期强国之一;传播了法家观念,增强了法家影响力;推动了战国时期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开启了战国变法的先河,推动了后来商鞅等人的变法。【解析】本题考查李悝变法的特点和影响,主要考查学生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1)李悝变法的特点,应当联系所学有关内容,结合材料中的“奖励有功国家的人”“发挥军队的作战优势”和“实行法治,对于国家法令、政府职能、官员的升迁奖惩、军功的奖励,都做了最完备的规定”等信息,从改革较全面彻底、以富国强兵为目的、注重法治以法律形式推进等方面来回答。(2)李悝变法的影响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废除维护贵族特权的世卿世禄制度”“采取‘尽地利之教’的政策”“对军队的士兵进行考核”“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和保护变法”等信息,并联系所学有关内容,从对当时的社会生产力、魏国的实力、社会转型以及其后的变法活动所产生的影响来回答。16.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年来,“世界无战事”并不意味着世界各个地区无战事。按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说法,光是美国就打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第一次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等五场较大的战争。如果再加上那些大国的代理人战争、宗教战争、领土冲突和恐怖主义袭击,70年来在世界各地发生了大大小小几百次的武装冲突和区域战争。——摘编自辜学武《世界需要维护和平的智慧和担当》材料二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生在亚洲的两场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的战争。对这两场战争,中国人常以“抗美援朝”和“援越抗美”来称呼。与“朝战”和“越战”相比,这种提法能更准确地反映中国与这两场战争的关系以及中美两国在这两场战争中不同的对抗形式。——摘编自章百家《抗美援朝战争研究述评》(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战”结束前后“局部战争”持续不断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美两国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不同的对抗形式。 【答案】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原因:“冷战”时期,美苏长期冷战对峙;两大阵营尖锐对立;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等。“冷战”结束后:一些国家和地区内部长期压抑的民族、领土等矛盾爆发;美国试图独霸世界,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等。(每点,只答冷战结束前或只答冷战结束后,最多给(2)不同:中国人将朝鲜战争称为“抗美援朝”,突出了“抗美”,中国组织志愿军赴朝作战,中美两国两军直接交战;中国人将越南战争称为“援越抗美”,突出了“援越”,中国援助越南抵御美国入侵,中美军队没有直接交战。【解析】试题分析:...............(2)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判断的能力,依据材料二中“中国人常以“抗美援朝”和“援越抗美”来称呼。与“朝战”和“越战”相比,这种提法能更准确地反映中国与这两场战争的关系以及中美两国在这两场战争中不同的对抗形式”的信息从突出重点的不同视角分析回答。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两极格局的形成·冷战影响1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陈嘉庚(1874——1961),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集美社人(今厦门市集美区),17岁时渡洋前往新加坡谋生,后来其父实业失败。新加坡当时的法律没有规定“父债子还”,但以信誉为重的陈嘉庚虽然经济拮据,却连本带利还清了父亲所欠的债务。此事成为新加坡华人商业史上一大佳话。陈嘉庚虽身处南洋,但一直心系中国,积极支持中国国内的革命活动,在1910年加入同盟会并积极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后,陈嘉庚担任福建“保安会”会长,筹款支援福建,稳定了当地局势。1913年回家乡集美先后创办了厦门大学等学校。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陈嘉庚一方面号召华侨捐款捐物,购买大量汽车和军需物品,另一方面还亲自到南洋各埠演说动员,广大华侨青年热烈响应、纷纷报名参加。1949年应毛泽东主席的邀请回国参加政协筹备会。晚年的陈嘉庚,请人在鳌园刻录“台湾省全图”,念念不忘国家统一。被毛泽东称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1)根据材料,概括陈嘉庚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社会活动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陈嘉庚被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答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3)背景: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空前严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社会思想不断解放,民主思想传播;华人出国谋生创业的潮流。(4)诚实守信的品质维护了华人华侨的形象;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关心国家命运,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心系教育,为国家和地方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推动了社会变革;为维护新中国政权的建立和稳定,推动国家统一做出了突出贡献;其爱国精神等优秀品质感染和影响了一大批人。【解析】本题考查陈嘉庚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社会活动的时代背景和被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原因,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分析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1)陈嘉庚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社会活动的时代背景,应当根据材料反映的时间信息,联系所学当时的社会状况,从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和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社会思想不断解放和民主思想传播,以及华人出国谋生创业的潮流等方面来回答。(2)陈嘉庚被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却连本带利还清了父亲所欠的债务”“但一直心系中国,积极支持中国国内的革命活动”“1913年回家乡集美先后创办了厦门大学等学校”“1949年应毛泽东主席的邀请回国参加政协筹备会”等信息的分析概括,并结合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点睛:本大题的两小题基本上属于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型材料解析题。此类试题在解答时往往材料主题只是一根引线,需要回答的内容从材料中难以归纳得出,主要是根据教材相关内容回答。这一类试题必须明确材料的指向,弄清材料主题指向教材的哪一部分内容,再看题目所问,然后根据教材相关内容回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