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第3课《宋明理学》

专题一第3课《宋明理学》

ID:45598364

大小:744.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11-15

专题一第3课《宋明理学》_第1页
专题一第3课《宋明理学》_第2页
专题一第3课《宋明理学》_第3页
专题一第3课《宋明理学》_第4页
专题一第3课《宋明理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题一第3课《宋明理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三宋明理学【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课标解读】宋明理学的形成背景、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历史影响。“理学”的概念: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它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主要流派有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道、佛儒(根本)(目的)二、理学的发展1、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1)周敦颐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⑵邵雍揭示宇宙规律,揭示人类命运。⑶周和邵雍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⑷张载开创了理学中的“气学”一派,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

2、杰出代表。(5)程颢、程颐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天理的核心就是“仁”阅读教材指出“北宋五子”是谁?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对理学的创立作出的贡献?程颢(1032一1085年)字伯淳,号明道,称明道先生,北宋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颢与其弟程颐学于周敦颐、合称“二程先生”,因二程长期居于洛阳讲学,故其学称“洛学”、“新儒学”。程颐(1033-1107),字正叔,学者称伊川先生,与其兄被合称为“二程”,他被习称为“小程”,河南洛阳人。北宋儒家学者,著名哲学家,北宋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洛学”的创始人之一。阅读

3、下列材料,结合教材,归纳二程理学的基本观点:1.“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2.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3.“义、礼、智、信皆仁”——《二程遗书》卷十二理学的方法论怎么才能通达“理”?—格物致知(格物,接触事物;致知,获得知识)理学的宇宙观?“理”是世界的本原,天理是理学的最高范畴,其实质是客观唯心主义道德修养论天理的核心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仁.2、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归纳朱熹的基本观点、主要贡献、他的地位

4、和影响⑴基本观点理气论:(吸收二程和张载)宇宙观,万物各有其理,万物之理归一,理是本原修养论: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强调仁,“存天理、灭人欲”社会政治理论:道统论、正君心⑵注解四书:理学的经典⑶地位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南宋诗人、哲学家。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一代儒学宗师,影响久.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教材内容,说说朱熹的观点和思想“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

5、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文集卷七讲习大纪朱熹认为“理”是事物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在社会生活中理还指儒家的“三纲五常”、仁义道德。“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存天理。”------朱熹程朱理学“理”是世界的本原——宇宙观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方法论“存天理,灭人欲”——道德观3、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心学

6、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指以陆九渊与王守仁为代表的理学.强调:做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努力实践之。主张:扫落枝叶,直奔主题。3、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1)陆九渊,南宋思想家,心学的开创者提出基本观点:宇宙观:“心即理也”(本心即天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主观唯心论)。因而其学说被称为“心学”。方法论: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内心反省),“发明本心”,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准则。要扫除人心的“物欲”与“意见”;影响:思想言论在当时有很大的冲

7、击力,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影响了后世的思想体系。(2)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他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基本观点:1、心即理、心外无物(宇宙观);灵明材料2王阳明认为,“良知”就是孟子所谓的“是非之心”,是人人都有的、先验的道德意识,就是人固有的善性,它就是理。人天生具有良知,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材料1一次,王阳明和朋友赏风景,朋友指着山岩中美丽的花树说,它们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并无关系,你认为呢?王阳明说:你来看此花树,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并不存在

8、。这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2、致良知;知行合一(修养论)----这就强调了自我的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共同点:1、内容相同:2、影响相同: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异同比一比,说一说不同点: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3、从哲学范畴来看: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的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