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ID:45603033

大小:53.14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1-15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_第1页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_第2页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_第3页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_第4页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摘要】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教育的首耍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明和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成为了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当前课堂教学面临的迫切任务。就数学学科来说,更要求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垂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这是数学教学的重任。培养创新性人才,更是时代的要求!那么怎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呢?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论述。【abstract]ThereisassertionfromfamouspsychologistJeanPiaget:”Asfa

2、raseducation,itisimportanttobringupthepeopIewhocancreateinvent‘discover.ItisdifferentfrompeopIewhoonlyrepeat.”Itbecomesmoderneducation,sspringboardtofosterstudents‘innovationabi丨ity.Itisa丨souegenttasttocIassroominstruction.Asfarasmaths,Itisneedforrespectstudents'ssubjec

3、tivity,laystressondeveIopingstudents'proficiency,deveIopstudents'abilityofcreativethinking.Theseareonerousmissionofmath'seducation.TrainingcreativetaIentsisera!srequest・Sohowtotrainstudentsinmath'seducation?FoIlowing,wewiIIopenupthisprobIemtodiscuss・关键词::创新;数学教学;自主学习;创新

4、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中文摘要I英文摘要II目录III1・弓I言12•主要结果(或XXXXXX)43•应用举例(或XXXXXX)18致谢19参考文献201、引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基木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在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树立创新意识,形成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它几乎渗透到所有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边缘科学领域。因而

5、数学思维蕴含的创新意识更是独具魅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以知识学习过程为载体,探索培养学牛创新思维的途径,养成学牛创新思维的习惯,是必要II可能的。2、主要结果2.1重视学生个性培养,成为创新的源泉学生的个性及差异性是创造思维生成、发展的环境和土壤。独特个性的存在是主体创新的内在基础,主体创新意识及其潜质存在于人的个性之中。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个性教育是一种真正人性化的教育,是以人为木思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真正体现。缺乏个性、整齐划一的教育,必然会导致教育的最终退化。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性、个体性和多样性

6、,改变过去以一种模式教育人、评价人,以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教育内容、统一的形式、统一的方法塑造统一规格的人的观念与做法。日本著名学者香山健一曾说“从文明史的角度看,进步基于差别。单调就是死亡,再牛于对比之中。如果没有一点理想的境界,我们的智慧就将冬眠,与此同吋生命力、行动的欲望也将沉唾。追求单一的心理,使人类贫乏。它从共同事业中抹去了每个人的独特因素。”例1:已知点A(-2,4)和B(4,2),直线L:y=kx-2和线段AB恒相交,求k的取值范围.学生A:我的思路是这样的,将两条肓线交点问题等价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唯一-解问题.那么就

7、有AB的直线方程为心=上£即x+3y-10=0,「由题意知x+4-2-2-4I3y-10=0[y=kx在公XS上恒有解.解鞋船,所以,七船筲即083£+183E+1—2Wk>—丄或kW—3k21,kW—33心或-丄3老师:同学A的解法很止确,他本身的个性就是求稳,因此在这道提的解法上,选择了比较保守的,传统的解法,这样能够保证答案的准确率。还有其他同学有别的解法么?学生B,如果是我的话,我会抓住AB是线段的这个特征作为这道题的切入点,把1与AB的交点视为线段AB的内分点,利用定比分点公式求解•那么我就设直线1和线段AB恒交于点P(x,

8、y),点P内分AB成久比(A>0),贝9-2+4A1+24+2/11+2vpe1,k«-2+4Z4+22-2=0,k+32伙一1)•£+3••/A>0,••>0^>k>inJck<~3,又・.・k可以是A或B,••k=-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