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及其引导--优秀硕士毕业论文

网络舆情及其引导--优秀硕士毕业论文

ID:45616613

大小:80.92 KB

页数:44页

时间:2019-11-15

网络舆情及其引导--优秀硕士毕业论文_第1页
网络舆情及其引导--优秀硕士毕业论文_第2页
网络舆情及其引导--优秀硕士毕业论文_第3页
网络舆情及其引导--优秀硕士毕业论文_第4页
网络舆情及其引导--优秀硕士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网络舆情及其引导--优秀硕士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0年,我国网民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截至2010年12月,总体网民规模达到4.57亿,较2009年底增加733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较2009年底提高5.4个百分点。随着我国网民的不断增加,网络己经成为中国民众舆论表达最活跃的平台。国际国内发生的垂大事件往往会迅速传到网上,进而形成巨犬的舆论压力,影响着事件的进一步发展,网络舆情的活跃程度空前高涨。网络舆情对政治生活秩序和社会稳定的影响与□俱増,网络舆情在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作用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国家领导人对它高度关注,主流

2、研究机构也充分重视,这些都反映了网络舆情对现实社会的巨大影响作用。本文以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为切入点,主要使用案例研究方法和比较研究方法,从传播学的角度研究群体性事件的网络舆论传播规律,探讨如何引导网络舆论,即时化解社会矛盾,将群体性事件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论文还对现实中出现的各种苗头性的网络舆论予以分析,进而形成相应对策,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建议,以期有利于政府及时做出反馈,化解矛馬,防患于未然,为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舆论环境。一般认为,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公众针对特定的社

3、会事件的产生根源、发展状态、发展趋势以及社会影响等因素而发表的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意识倾向性的意见和言论,是数量较多的民众集中体现信念、意识、态度和情绪的总和。由此,我们可以将网络舆情定义为:数量较多的民众通过互联网,针对现实社会中的某种现象或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意识、态度和情绪的总和。网络舆情主要冇受众多,覆盖广;渗透强,传播快;强大的集聚与互动性;虚拟性与自由性等特点。近年来,每逢国内外发生的一些焦点事件,如“石首事件”、“公安开微博”、“马诺拜金言论事件”、“上海钓鱼执法事件”和“闫凤娇厕所门”等,

4、网络舆情主体都会在网络空间中发表自C的言论,这些言论随即引起激烈的讨论和巨大的反响,形成网络舆情。网络舆情往往会影响相关部门对事件的处理,并直接或间接影响着社会政治决策、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及人们的仃常生活。透过一桩桩热点事件的完整发展过程,我们看到了网络舆情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且蕴含着巨大的威力,它能极犬程度地调动众多网民的眼球,并吸引他们参与到事件当中,口J以说网络舆情是某些事件发展的至关重要因索。互联网的结构特性决定了任何时刻任何信息都能随意进岀这个开放的体系,并且能够迅速地从一个节点传递到另一

5、个节点,或者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而它的社会属性乂让这些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不断与社会各界发主作用,对现实生活产生持续彩响。互联网的这种无序性和不可预知性使管理难度大大增强,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遵循一定的规律,即使再杂乱无章,也不会脱离人类社会发展的轨迹。互联网相对于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史,本质上还非常年轻,特别是在屮国,从开始应用到如今的兴旺蓬勃不过十余年。对网络舆情,政府要使用柔性引导和硬性管理的手段,使之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柔性引导的内容主要有:充分利用网络媒介中的“意见领袖”引导网络舆情走向;宣传网

6、民典范,引领网络道徳风尚;利用传统媒介,正确引导网络舆情发展方向。硕性管理的内容主要冇:坚持真实性,确保网络舆情客观可信;建立健全互联网络法律法规;规范网络实名制,消除网络不良言论等。我们相信,只要政府能够认清社会的发展形势,宏观上鉴古通今,审时度势,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细节上深入思考,以人为本,做好网络管理工作,就能对网络舆情进行有效的监控与引导,为人类提供一个稳定和谐的网络传播环境,使互联网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关键词:网络舆情;群体性事件;引导AbstractTh

7、esizeofChinesenetizensstillkeepsthetrendofgrowingin2010.ByDecemberthisyear,thetotalnumberhasreached457million,73.3millionmorethanitwasattheendof2009・Theinternetpenetrationrateclimbedupto34.3%atthesametime,whichis5.4percentovertheendof2009.Withthegrowingn

8、umberofnetizens,internethasbecomethemostactiveexchangeplatformforChinesepeopletosharetheiropinions・Bothdomesticandinternationalmajoreventsarequicklysharedonline,andthegreatforcethatfollowedbecauseofpublicopinionsusuallyinf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