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

2019版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

ID:45642596

大小:237.3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11-15

2019版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_第1页
2019版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_第2页
2019版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_第3页
2019版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_第4页
2019版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版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版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I)历史试题共6页。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周礼·夏官》:“凡制军,万有二

2、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这反映出A.周朝社会动荡战争频繁B.周王室的军队数量庞大C.天子严格控制诸侯军队D.分封制下等级秩序森严【答案】D【解析】材料中对于军制设置等级,“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说明国家不同,享有军队数量不同,体现出分封制下等级森严,故D正确;材料体现不出社会动荡,故A错误;B不是材料体现主旨;分封制下诸侯权力较大,天子难以控制,故C错误。2.陕西周原董家窖藏裘卫盉(盉:酒器),盖内刻有铭文132个字,记载了西周一个名叫矩伯的奴隶主为换取觐见周王的礼器和礼服,分两次付给了裘卫1300

3、亩土地。裘卫把这件事情报告了执政大臣,得到了大臣们的认可,还进行了授田仪式,从而确认了转移土地归属的合法手续。从中可以看出A.青铜铸刻铭文成为社会风尚B.商品经济发达,商人地位高C.原有的社会秩序出现了动摇D.井田制瓦解,土地买卖频繁【答案】C【解析】礼器和礼服是权力的象征,西周时期土地属于天子,材料中礼器和礼服的更换以及土地的变迁,说明原有的社会秩序出现动摇,故C正确;A不是材料体现主旨;古代商人地位较为地下,故B错误;材料不能足以说明井田制的瓦解,故D错误。3.先秦有学者主张“不尚贤,使民不争”。与这一主张最为接近的是A.“士不可以

4、不弘毅,任重而道远”B.“尚贤者,天鬼百姓之利,而政事之本也”C.“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D.“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答案】C【解析】“不尚贤,使民不争”属于道家无为思想,C项出自《道德经》,意思是不主张明民,而是崇尚无为思想,故C正确;A属于儒家思想;B是墨家思想;C属于儒家荀子思想。4.据《汉书》记载:“景帝末,(文翁)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为除更徭,高者以补郡县吏,次为孝弟力田。……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之始云”。文翁重教活动A.标志蜀中私家儒

5、学教育的兴起B.推动了汉代地方官学的发展C.体现了王国控制范围日益扩大D.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答案】B【解析】汉代中央设立太学,地方是郡国学,材料中“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之始云”说明文翁推动了汉代地方官学发展,故B正确;A是孔子时代已经出现;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王国势力强大,故C错误;D是汉武帝时期。5.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是因为撰写的时代与商相隔久远,其内容的真实性常被人怀疑。甲骨文的发现,证明《史记•殷本纪》所载殷王世系是基本可靠的。由此可见A.没有考古辅证的古籍必有争议B.考古发现与古籍有互证作

6、用C.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成熟文字D.《史记》所载都是真实可靠的【答案】B【解析】文献属于二手史料,考古挖掘属于第一手史料,使用的时候二者要相互印证,故B正确;A项说法绝对;材料中论述的是史料使用,故C错误;《史记》属于二手史料,并不都是真实可靠,故D错误。点睛: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历史的史料根据形式可分为实物资料(如遗迹、遗物和出土文物等);文献资料(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和报刊杂志等);口述资料(如神话传说、史诗故事和话本等);图片音像资料(新闻图片、记录片和影视资料)。根据使用价值又可分为第一手资料(原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间接资料

7、)。在历史资料研究中,不管是文字还是实物的资料,凡是有当事人或亲历者根据亲身经历写成或叙述的资料都可成为第一手资料。高考中常出现的诗歌、传说、竹枝词和话本等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一定史料价值但使用时须用其他史料印证。6.谱牒即家谱,是一种记录宗族谱系的书籍。魏晋“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系之书”,“家之婚姻,必有谱第”,谱学研究成为风尚。导致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魏晋时期A.重建夏商周宗法制度B.九品中正制度的推行C.国家分裂割据的状况D.佛道传播冲击了儒学【答案】B【解析】九品中正制度的选官标准是门第,家谱属于宗法

8、制的体现,正好与宗法门第相符合,寻找家谱就是为了争取门第,故B正确;A不是材料主要原因;国家分裂与佛教冲击儒学均与社会状况,不符合材料原因,故C和D错误。点睛: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历程及趋势(1)历程: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