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瘦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四十环境保护含解析

新课改瘦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四十环境保护含解析

ID:45701173

大小:1.72 M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16

新课改瘦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四十环境保护含解析_第1页
新课改瘦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四十环境保护含解析_第2页
新课改瘦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四十环境保护含解析_第3页
新课改瘦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四十环境保护含解析_第4页
新课改瘦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四十环境保护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改瘦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四十环境保护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时跟踪检测(四十)环境保护A卷——高考真题体验卷1.(2017·海南高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美国西部森林频发山火。检测显示过火林地水土流失加剧。如图示意美国西部部分地区2013~2015年山火的分布。分别指出该地区山火与水土流失易发的季节,并分析过火林地水土流失加剧的原因。解析:读图,该地位于30°~40°N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高控制,炎热干燥,易发生火灾;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温和多雨,降水集中,易发生水土流失。过火林地地表植被覆盖低,植被对地表保护能力减弱,地表径流增大,加剧地表侵蚀。答案:该地区山火易发生在夏季。水土流失易发生在冬季。原因:过

2、火林地地表植被覆盖低,植被对地表保护能力减弱;地表径流增大,加剧地表侵蚀。2.(2017·江苏高考)渤海湾湿地资源丰富,是候鸟红腹滨鹬迁徙途中最重要的营养补给站,21世纪以来,其全球数量不断减少,平均寿命不断缩短。如图为渤海湾海岸线长度变化及空间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滨海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00~2010年渤海湾岸线长度变化的主要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渤海湾岸线变化对红腹滨鹬生存环境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改善红腹滨鹬的生存环境,保护渤海湾湿地的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第(1)题,需要从生态环境角度分析湿地的功能,湿地可以净化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自然海岸线变化不大;人工海岸线因围海养殖、填海造陆而总体增加;分析海岸线变化原因可知,海岸线变化造成了红腹滨鹬栖息地减少、食物来源减少,也会造成环境污染。第(3)题,保护湿地的措施主要有加强宣传、

4、提高人们湿地保护意识、依法加强管理、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等。答案:(1)维持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2)人工岸线总体增加;自然岸线变化不大 围海养殖;填海造地 栖息地减少,食物来源减少;环境污染加重(3)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依法管理;提高湿地保护意识等(任答一点)3.(2014·全国卷Ⅰ)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如图为切沟景观。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解析: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加大土壤侵蚀量,降低土壤的肥力;二是使耕地起伏加大,不利于机械化耕作。防治措施可从调整耕作方式、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填埋等方面分析。答案:危害:切沟分割土地,损

5、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防治措施: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埂等);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在水流集中区域)设置障碍(如草地,灌丛等);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谷坊);切沟填埋。4.(2013·全国卷Ⅰ)某企业在甲地(如图)开采锰矿并建有电解锰厂,生产过程中需用硫酸和铅;在附近山坡上建有尾矿矿渣库。分析该尾矿矿渣库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并说明为防止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解析:由于尾矿矿渣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所以潜在危害是污染河流。应对的措施主要有加固尾矿矿

6、渣库,兴建必要的行洪通道,防止洪水等将矿渣冲入江中。答案:危害:该尾矿矿渣库位于江河上游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易发洪水、泥石流、滑坡等,若将山坡上的尾矿矿渣冲入江中,(其中的硫酸、铅等)会对江水造成污染,危及沿岸用水安全。措施:加固尾矿矿渣库;兴建必要的行洪通道,防止洪水等将矿渣冲入江中。5.(2017·全国卷Ⅰ)干旱区的柽柳为耐旱灌木,侧向枝条多,种子多,不易发生病虫害,移栽易成活。近年来,某东北林区的公路绿化中引种了柽柳,生长良好。然而不久,在公路两侧的天然林中,发现了柽柳幼苗。分析该林区潜在的柽柳入侵天然林的危害。解析:据材料可知,柽柳种子多,移栽易成

7、活,繁殖快;东北引种的柽柳,生长良好,柽柳容易侵占当地植物的生存空间;柽柳侧向枝条多,会妨碍乔木幼苗生长,致使乔木向灌木演化,使森林结构发生变化;一些植食动物因食物链遭到破坏而数量减少。答案:柽柳种子多,繁殖快(易扩散),侵占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侧向枝条多,妨碍其他乔木幼苗的生长,导致森林结构变化(乔木林向灌木林演化)。破坏食物链,减少植食动物数量。6.(2017·全国卷Ⅱ)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出现“红色荒漠”(如图)。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当地采用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等方式造林育林,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