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安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河北省安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ID:45717996

大小:131.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1-16

河北省安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河北省安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河北省安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河北省安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河北省安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北省安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河北安平中学2018-2019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1.商朝人祭祖对象广泛,从高祖到先公、先王、先妣,从直系到旁系再到异族功臣,虽然有亲疏之别,祭祀用品也有多寡之分,但他们都受到商朝人的祭祀,材料所述现象(  )A.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美德B.表明宗法制已经形成C.说明祭祖与专制王权密切D.反映了社会等级森严2.商朝时期,国人居住于王都之内,但仍然是聚族而居,

2、按血缘形成一定的族邑。因此,商都的居民点多散布于宫殿、宗庙区四周,呈大分散、小聚集的形态。这说明当时(  )A.城市布局体现皇权至上原则B.宗法思想直接影响社会生活C.都城的各功能区已严格区分D.家族经济水平决定政治地位3.周天子分封诸侯时要举行授土授民仪式,既要给受封者颁赐礼器以作凭据,又规定受封诸侯的一系列义务,并载之文告。周天子这一做法旨在(  )A.遏制诸侯国之间的相互攻伐B.鼓励诸侯积极开疆拓土C.明确周王与诸侯的隶属关系D.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辖4.《左传·昭公七年》载:“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

3、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材料反映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国”与“家”相结合C.实行嫡长子继承制D.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5.秦始皇认为自己是天子,即上帝的嫡长子,天子自称“朕”,而其他人不能称“朕”,又采用了“五德之运”学说,认为周是火德,秦为水德,秦代周,水灭火。这反映出秦始皇(  )A.彻底摆脱了商周政治观念的影响B.对君主专制有强烈的政治追求C.利用血缘关系形成国家政治结构D.主要采用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6.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是秦朝中央的三个官职。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①丞相帮助

4、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②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③太尉负责全国军事事务,是秦始皇统治时期的常设官职 ④三个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相互牵制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7.许多成语典故都与古代科举考试制度相关,如名落孙山、朱衣点头、金榜题名、黄粱美梦等,该制度(  )A.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B.把考试选拔和门第推荐结合起来C.把考试选拔和世袭制结合起来D.把世袭制和门第推荐结合起来8.秦朝及以后,历代监察官多是职位低的官员监察职位高的官员,如汉代刺史是以六百石的职位监察一千石的郡国守相,

5、唐代巡视各道的监察御史也仅为正八品。这种做法(  )A.旨在防范监察官员独断专权B.有利于监察效果的提升C.体现了皇权下移的开明统治D.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管辖9.自秦朝推行郡县制以来,为强化地方管理,汉代置州,唐代置道,宋代置路,元代置省。纵观这一现象,据此可知(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纷繁杂乱B.疆域扩大导致管理难度上升C.县制是中央集权的坚实基础D.中央集权遭遇地方挑战倍增10.明初,废行省设三司,简称布政使司、布政司、藩司,不称“行省”。清朝沿袭明制,但布政使司辖区直接通称为“行省”,并在各省布政使之上设置固定制的总督、巡抚掌管

6、全省军民事务。布政使成为巡抚属官,专管一省或数个府的民政、财政、田土、户籍、钱粮、官员考核、沟通督抚与各府县。这反映了明清(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政治制度不断成熟D.地方机构办事高效11.作为一位有作为的帝王,汉武帝在政治体制上形成了两个官僚系统:一个由大将军、尚书等组成的中朝(又称内朝或内廷),是决策机关;一个以丞相为首的外朝,是政务机关。这一局面的形成(  )A.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B.促使了官僚政治的基本形成C.限制了权臣对皇权的威胁D.避免了帝王暴政局面的出现12.有位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政治中,

7、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秦代宰相作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政事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D.明代初年,明太祖废宰相,皇权、相权矛盾终结,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13.“宰相制度既然仅是皇权为实现自身利益而设置的,那么,它一旦能够找到其他替代制度,且这一制度能够更有效维护皇家利益的话,皇帝就会毫不犹豫地废除宰相制度。”由此可知,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是为了(  )                   A.加强君主专制B.提高

8、六部地位C.限制中书权力D.给予内阁实权14.清代军机处有官无吏,因此其洒扫庭院、勤杂送水等工作皆由15岁以下不识字的儿童充任。这说明清代军机处(  )A.独掌政务决策大权B.职官简练,事务清闲C.理政人员素质低下D.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