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企业跨国经营现状及发展对策【文献综述】

宁波企业跨国经营现状及发展对策【文献综述】

ID:457459

大小:4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08-04

上传者:U-944
宁波企业跨国经营现状及发展对策【文献综述】_第1页
宁波企业跨国经营现状及发展对策【文献综述】_第2页
宁波企业跨国经营现状及发展对策【文献综述】_第3页
宁波企业跨国经营现状及发展对策【文献综述】_第4页
宁波企业跨国经营现状及发展对策【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宁波企业跨国经营现状及发展对策【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文献综述宁波企业跨国经营现状及发展对策统计显示,2010年10月,宁波市的进出口总额达到672.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7.5%,仅比2008年全年进出口总额(687.4亿美元)略少6.5亿美元。据有关资料统计,截至2010年10月底,宁波外贸总额逼近2008年创下的年度外贸额最高纪录,全年外贸预计将接近800亿美元。作为一个外贸大市,外加港口城市,宁波的外贸发展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随着宁波市企业的不断发展,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跨国经营这条路也成为了宁波突破现有发展瓶颈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现阶段,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发展大趋势,宁波企业逐渐放眼全球,走跨国经营发展之路。本文献综述基于宁波企业跨国经营的情况及企业发展的特点,分析宁波企业在跨国经营方面的优势和劣势,并提出相应的跨国战略对策。1外国研究现状1.1国际跨国经营概念分析1978年联合国秘书处在一份研究报告中,给跨国公司下了一个简单的定义:凡是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国家里控制有工厂、矿山、销售机构等类似财产的所有企业。约翰.费耶维舍教授认为:“尽管人们可以给跨国经营作出一个十分复杂的定义,但它只有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它是涉及两个或更多国家的经营活动。因此,跨国经营所特有的一些概念必须直接来自于被国界以某种方式分割的经营过程。”[1]理查德.罗宾逊认为:“跨国经营作为一个研究与实践领域,所包含的是对不止一个民族国家、地区和殖民地的人或机构有影响的公共和私人经营活动。”[2]区别跨国经营与国内经营概念的界限在于确认有关企业是否“直接”参与了商品、劳务、资源和技能的跨国传递与转化。因此我们把跨国公司定义总结为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设立经营实体,并在一个决策体系指挥下,从事跨国经营的企业。1.2国外跨国经营理论6 在西方跨国公司理论大致经历了:垄断优势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内部化交易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以及边际扩张理论等。近现代又出现了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竞争优势理论等。海默(1960)首次提出了以企业优势为中心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开创了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研究的先河,形成了众所周知的垄断优势理论。该理论认为,跨国公司是市场不完全性的产物,而不是传统观点认为的那样是国际资本套利的结果。[3]巴克利和卡森(1976)提出了内部化理论,内部化理论从跨国公司所面临的内、外市场的差异,国际分工、国际生产组织的形式等来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为和动机。与其他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相比具有更大的适应性,较好地解释了跨国公司的性质、起源,以及对外直接投资的形式等。[4]英国经济学家邓宁(1977)提出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方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即拥有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构成了“三优势理论”。[5]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1966)从产品技术变化和比较优势动态化角度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该理论认为,产品的生命周期不仅存在于国内市场,而且存在于国际市场。企业可根据其产品的生命周期在国内外选择生产基地。为此,弗农将制造业产品的技术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创新阶段、成熟阶段和标准化阶段。[6]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一桥大学小岛清(1978)教授运用比较优势的原理,提出了“小岛清模型”以解释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其基本观点是:“一国应从已经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开始对外直接投资,并依次进行。”[7]埃尔赫南·赫尔普曼(1984)在标准的H-O框架下(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两种生产要素)展开分析,提出了垂直型跨国公司模型。[8]其假设:(1)产品生产不仅需要生产要素,同时也需要“总部服务”。这些服务能够被在不同国家的工厂使用,被采用总部服务就变为该公司的公司特定资产,这些资产包括营销、管理和对特定产品的R&D等。(2)生产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要素密集度,而且产品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可以分布在不同的地点。水平型跨国公司的标准模型最早由马库森(1984)提出,跨国公司在他的模型中被定义为水平型的,即企业在不同的市场上通过当地生产供应当地市场。[9]布里纳尔德(1997)进一步发展完善了水平型跨国公司模型,研究公司如何权衡出口与FDI这两种进入国际市场的途径。[10]6 根据其结论,跨国公司将在下面的情况出现:公司水平规模经济与贸易和运输成本相对于工厂水平规模经济较重要;国家间的经济规模相近,且要素禀赋相似。由于上述理论强调规模经济和运输成本对FDI及跨国公司的影响,其结论被称为“接近集中假说”。 克里斯托弗·A·巴特利特(1995)认为,尽管世界日益全球化,但世界上仍然存在许多差异。因为世界各国品味、习惯及偏好的差异都离同质的标准相去甚远,再加之市场结构、销售渠道和地方法规的不同,都要求各子公司比以往更多地调整其产品及营销策来适应市场的需要。一些国家的子公司纷纷自己开发出本地化的产品,这种经营独立性极大地巩固了它们的管理自治权。[11]2国内研究现状2.1对我国跨国经营的研究  在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方面,中国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进行了理论抽象,阐述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决定因素和行为方式等,形成了一系列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如吴彬、黄韬(1997)提出了对外直接投资的二阶段理论[3];程惠芳(1998)比较优势理论、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理论[4];冯雁秋(2000)提出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五阶段周期理论”[5];毛蕴诗(2001)综合论[6];楚建波、胡罡(2003)门槛论[7];欧阳峣(2006)大国综合优势理论[8];张宗斌(2006,2007)则根据变化了的国内外投资环境和条件,认为中国目前处于投资发展周期的第三阶段,并认为中国具备了成为对外直接投资大国的条件[9].  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具体分析中,叶刚(1992)在《跨国公司》杂志中发表了《中国的跨国公司》[10]一文,公布了对国内37家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调查报告,探寻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这是在国外杂志上发表的有关中国跨国公司的最早的一篇论文。另外,荷兰安特卫普大学的张海岩和范登布鲁克(D.VanDenBulcke)于1993年对中国40家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11],从所有制结构并结合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的特点,对影响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因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另外,国家商务部研究院课题组(2006)对411家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作了详尽的问卷调查,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全面、最权威的一份对外直接投资问卷调查报告。2.2不同学者对跨国经营的研究方法和成果6 关于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研究现状有很多的学者进行研究,其中,鲁桐(1998)对国内外有关企业国际化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区分了企业内、外向国际化以后,认为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内向国际化往往是外向国际化的必要条件。[12]刘长江、李萍萍(2002)对中国企业的海外经营经过20余年的发展进行了初步研究,表明中国的海外经营初具规模,具有发展中国家国际化初级阶段的特征,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需要我国政府和企业应齐心协力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以推动我国跨国企业更快、更健康地向前发展。[13]吴中南(2004)借用企业战略定位的SWOT框架对我国企业跨国经营进行分析,他从企业的内外环境所形成的机会、威胁、优势、劣势4个方面的情况,结合起来加以分析,寻找并制定适合企业的经营战略。[14]李洪江(2004)运用发展经济学原理讨论了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战略选择,在投资行业、投资区位以及投资方式三个方面提出了当前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15]2.3国内关于跨国经营研究的总体成果  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趋势向全球化、自由化、知识化发展,在进行了一系列的“引进来”措施,并收到了巨大成效后。政府政策又逐渐向“走出去”方向发展,如何更好地与世界经济接轨,更好地在全球化经济浪潮中脱颖而出,我国学者开始致力于结合西方理论研究中国企业如何开展对外投资跨国经营的问题。从解决跨国公司研究中的三大问题——投资主体、方向、方式出发做了一个归纳总结,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投资主体——谁走出去。在针对谁该走出去的问题上,有人主张走出去首先应该是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张瑞琴(2008)在对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探讨中从获取国际资源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开拓市场,规避贸易壁垒;利用境外技术优势建立研发基地等方面说明中小企业走出去的必要性[19]。  地区投向——往哪里走的问题。在这一问题上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跨国公司理论出发也有不同观点,分为两派:一部分支持向发达国家投资,而另一部分则侧重于向发展中国家进军。主张投向发达国家的有,彭磊(2004)利用发展周期理论构建了一个简单的动机模型,认为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投资是企业确定其市场“领先者”地位的有效途径[20]。主张向发展中国家投资的,彭鸿斌(2001)认为中国企业不应该只像目前这样投资过分集中在港澳地区和发达国家,而应该走向与本国经济发展水平相近或者落后的国家,如俄罗斯、越南等周边国家以及非洲拉美和中东等地[216 ]。耿晶晶,吴盼(2008),东盟十国与中国存在一定产业梯度,对外直接投资重点应首先考虑东盟国家,另外其劳动力价格低廉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投资。其次从产业结构和消费市场出发认为独联体和波罗的海国家非洲都是很好的投资地区。[22]  认为针对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应该区别对待,如公司RD研发中心等对人才、技术要求高的企业的设立,主张其向发达国家投资,利用其优越的投资环境。而对于一些技术成熟,且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或企业,我们应该以寻求市场、降低生产成本为标准选择一些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  投资方式——怎么走的问题。走出去的方式很多,中国企业究竟是以股权形式还是非股权安排、以合资形式还是独资、以并购还是新建、或者其他的方式“走出去”。彭鸿斌(2001)认为走出去的方式应该根据投资企业与投资环境的具体情况及各种方式的优缺点而定,向发展中国家投资一般采用合资的方式较好[23]。陈华(1999)认为应以合资形式为主这样可以提高我方进入国外市场的效率和速度,在当地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24]。耿晶晶,吴盼(2008)认为对机械、纺织、轻工和家电等行业的企业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应采用独自新建或合资新建方式。以高技术和创新为特征的行业,在发达国家投资应该采用合资并购方式。对缺乏国际经验的小企业宜采用合资并购[25]。在这一问题上国内学者分析的较为具体,但各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操作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3总结综上所述不难发现,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大部分研究仅单纯从跨国经营或内部控制方面各自展开,将两者结合起来的研究,特别是针对内部控制环境对跨国经营的研究不多。鉴于宁波市企业跨国经营起步较晚,缺乏经营经验,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内部管理控制不力,存在不同程度的内部控制制度缺失或者实行失效情况,经营失败的情况也屡有发生。而企业成功的跨国经营,很大程度取决于先进、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另外,政府监管部门、广大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注册会计师也十分关注跨国经营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要求其建立一套设计完善并且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完善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制度,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并保证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因此,无论从跨国经营企业内部自身的管理需求方面,还是从外部监管方面,内部控制都对企业跨国经营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理论研究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发现跨国经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弊端,不单是必要的,而且对于当前企业跨国经营实践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6 参考文献:[1]郭铁民.中国企业跨国经营[C].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1)[2]乔晶.我国企业跨国经营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C].西南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5)[3]赵翔.现阶段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战略[C].商业经济出版社,2005(8)[4]王素君.跨国企业竞争优势变迁[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12).[5]吴先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论[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4).[6]林小燕.浙江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与对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11)[7]王志乐.走向世界的中国跨国公司[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5)[8]王其中.浙江民营企业跨国经营优劣势分析[J].商业经济,2004(4)[9]王勇.关于浙江企业跨国经营的对策思考[J].特区经济,2006(7)[10]乔惠平.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发展战略选择[J].改革,2002(2)[11]张汉亚.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的现状、问题与策略[J].宏观经济研究,2006(7).[12]鲁桐.“走出去”: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跨国公司[J].求是,2002(9).[13]JayanthiKrishanan.AuditCommitteeQualityandInternalControl:AnEmpiricalAnalysis.TheAccountingReview.April2005[14]UNCTAD.Cross-borderMergersandAcquisitionsandDevelopment[R].WorldInvestmentReport2000[16]PhilipKatter.MarketingManagement(ElevenEdition)[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17]HymerS..TheInternationalOperationofNationalFirms:AstudyofDirectionForeignInvestmentCambridge,Mass,MITPress,1976andWinston,1971.[18]R.R.Gist.MarketingandSociety:AConceptualIntroduction.NewYork:Holt,Rinehart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