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政治课教学主要误区与跨越-金坛教育研训中心

试论高中政治课教学主要误区与跨越-金坛教育研训中心

ID:45939955

大小:6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19

试论高中政治课教学主要误区与跨越-金坛教育研训中心_第1页
试论高中政治课教学主要误区与跨越-金坛教育研训中心_第2页
试论高中政治课教学主要误区与跨越-金坛教育研训中心_第3页
试论高中政治课教学主要误区与跨越-金坛教育研训中心_第4页
试论高中政治课教学主要误区与跨越-金坛教育研训中心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高中政治课教学主要误区与跨越-金坛教育研训中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刍议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中的主要误区及对策金坛市直溪高级中学罗莹[摘要]人的发展,始终是教育关注的核心。古今屮外,教育要培养怎样的人,以及怎样培养人,都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根本。学校课程作为培养人的前沿阵地,如何开展课堂教学就成为我们必须探讨的重要问题。[关键词]主体与主导理论生成资源利用本文试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误区做一剖析,并就其跨越谈一些粗浅之见,以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一、目前高中政治课教学存在的主要误区1、颠倒主体与主导的关系一方面把主体当成主导。把“学堂”当成“教堂”,讲多练少,以讲代练,把课堂作为展示个人才华的舞台

2、。有这种倾向的人认为:高中政治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只有多讲,才能把思维引向深入,加深理解,所以讲的时候,面面俱到,精读细研,学生只耍专心听讲,就能理解所传授的知识。这部分老师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点,低估了学生的智力水平,学生长期依赖老师,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影响了学生智力的开发。这种以讲代练以教代学的方法,颠倒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使学主养成懒于思考的习惯,一旦离开老师的引导,学生就感到一片茫然,不知所措。另一方面变自主为自流。课堂失控,迷失主导,以练代讲,题海战术,把课堂拱手让给学生,失去了课堂作为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

3、这种倾向的人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谁也无法代替的,只有他们口己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还课堂于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老师讲题,学生背书、答题、练习,老师用题海战术打拼,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扼杀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厌学,遏制了学生的发展。2、忽视了理论生成过程误解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仅仅做到用理论的东西去阐释世界,却很少从生活世界、现实世界中去启发、讨论、归纳总结,形成理论。用理论来阐释世界,阐释生活,用实际来印证理论,都反映了在教学中的理论本位思想,反映了理性主义在教学中的主导态势。部分教师认为:理论在先,理论成果是重点,理论生成过程是可有

4、可无的。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重认识、轻体验就成为必然。在实际工作中,教师教理论,学生学理论,考试考理论,理论成为缺乏学生感情体验的身外之物,造成学生说一套,做一套,形成双重人格,口是心非。3、闲置或滥用课堂资源课堂资源很多,有课本、《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多媒体、教师、学生等。部分老师却走向两个极端,例如,在认识“教材"这一文本素材资源时,就出现过先是迷信,后是否定的现象,即先是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地神话“教材”,疯狂地开采“教材”,哪怕是标点符号也不放过,而后则以所谓的“回归生活"、“注重学生体验经验"去蔑视“教

5、材",闲置“教材",凡事不求甚解。再如:多媒体的运用改良了课堂结构,但不顾教学目的盲冃使用,只能给人以“视觉疲劳'‘的亚性,不善于优化课堂资源,老师就很累,真所谓老师是“蜡烛",燃烧口己,但照亮别人的是微弱之光。二、跨越误区,战胜自我1、承认差异,尊重个性把培养自我意识作为政治课的首要目标,过去的应试教育中一切摧残学生主体的思想,原则、方法、措施,无不是建立在对学生个性藐视基础上。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新课改,就要切实尊重学生个性,承认个体差异,将因材施教原则进行到底。2、以学定教,先学后教所谓“以学定教”,就是在课堂上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前提,以学生遇到的疑问

6、为载体,确定教的具体内容和方式方法;所谓“先学后教”,就是先让学生自学,在掌握主干知识前提下,在老师的组织下交流合作,质疑解难。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精讲点拨,启迪思维,打破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模式,老师不再是教育活动的绝对权威,而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我想这能够实现主体回归、激情参与、心灵互动,达到最佳双赢。3、重视理论生成过程,真正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教学的一项基本原则,可在实际教学屮,一部分教师把理论的学习异化为唯一的目的。联系实际仅仅是为了理论

7、知识,印证观点,这样就形成了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把理论的阐释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中之重,导致了教学重心的偏移,造成了教学目标的残缺。理解知识的内在含义,只是课堂教学的故低冃标,而课堂教学的最高目标有两方面:一方面这些知识是怎样得來的,即怎样生成,另一方面这些知识有什么用,怎样用,即学以致用。体验理论的生成过程是培养创新精神,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破除研究的神秘感的必然。从生活屮概括理论,体验理论源于实践,遵循了认识规律,更重要的是学生获得了知识生成的体验,享受了发现的乐趣,品味了成功的喜悦。4、充分利用课堂资源,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一堂好课,一堂符合教学规

8、律的好课,一定是课堂效率比较高的课。教师的投入与产生的比率是最高。所谓“一石激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