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我国货币工具的运用

“十二五”期间我国货币工具的运用

ID:46032211

大小:58.1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0

“十二五”期间我国货币工具的运用_第1页
“十二五”期间我国货币工具的运用_第2页
“十二五”期间我国货币工具的运用_第3页
“十二五”期间我国货币工具的运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十二五”期间我国货币工具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十二五”期间我国货币工具的运用摘要:2007年8月爆发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并未结束,包括屮国在内的世界各主要经济体正经历着后金融危机时期的考验。我国“十二五”期间宏观经济特点为:既面临通胀威胁,又面临经济衰退的威胁。关键词:通货膨胀;货币政策;货币供给屮图分类号:F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01目前央行运用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的同时,要逐步理顺数量和价格的关系,不能形成对某一种工具的过度依赖,否则其他工具的调控功能将会受到较大限制,要合理搭配使用货币政策各种工具

2、。为抵御经济危机,全球范围内的宽松经济刺激政策产生了很大副作用,从国内屡创新高的CPI可以看出端倪。用价格的传导机制演化其过程:宽松的金融政策使投资大幅上升、价格水平不断上涨,导致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减少与投机性货币需求增加,金融市场对货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境内的经济参与者会出售部分资产来满足货币需求,增加投机性活动;而境外的投机者会千方百计的将大量的流动性转入境内投机获利,并形成大量外汇占款,最终将导致社会上的基础货币人为增加,产生数倍的货币供给量。也就是说价格的不断上涨会间接倒逼货币供给量的上升。因此,为

3、了防范该种通货膨胀风险,央行需要做的就是如何在金融市场上回收这部分产生于流通领域的多余的基础货币。通货膨胀率的计算依据物价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结合国内生产总值的紧缩系数等因素,其计算形式与CPI基本相同,本文对通胀率的考察以CPI指标为参考。一般认定当CPI低于基准利率时,基本不存在通货膨胀的风险,因为考虑了时间价值后,货币购买力上升能够弥补物价上涨给消费者带来的损失。自2008年以来物价水平一路下滑,此期间的其他经济指标同样令人担忧,我国央行采取了积极宽松的货币政策。考察2008年以来国内CPI、基准利

4、率、存款准备金率、广义货币供给走势,得到直观的政策效果图: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索有两个:基础货币的投放量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图屮表明自2008年以来CPI出现下滑,其后衰退继续扩大,2009年初,CPT出现了负数,从该时期的GDP增速下滑也可以看出危机对国内经济的冲击。2009年初,为了刺激经济,我国央行全面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存款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几乎同时下调,货币供给明显上扬。经过两年调整,目前我国的经济运行情况已经步入正轨。2010年2月份CPI数据为2.7%,超过基准利率2.25%,我国经济开始出现通

5、货膨胀的苗头,而后CPI与基准利率的剪刀差逐步扩大。政府把抑制通货膨胀摆在政府宏观调控各项工作的第一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曾表示:央行将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双率”等货币政策工具,来把流动性调整到一个比较合适的水平。“十二五”期间的经济任务是在保持经济复苏的前提下防止通货膨胀的蔓延。焦点继续回到金融危机时代的两个功臣一一利率和货币供给上,虽然都属于货币政策,但在性质和效果各不相同。利率政策被称为价格工具,而货币供给则被称为数量工具。比较它们的作用效果,利率的调控直接作用于金融债券价格、投资收益以

6、及融资成本上,同时也影响人们对未来收益的预期,它的作用效果迅速而明显。图屮也可以明显看到,利率小幅调整后CPI指标开始好转,最终超过基准利率本身,而产生同样效果,货币供给经丿力了较大的波动,可见货币供给的作用温和得多。从公式来看,货币供给通过对基础货币的收放和准备金率的调整冋收市场上多余的流动性,从而抑制通货膨胀的发展。二者在货币供给调控上决不是二选一这样简单的命题,必须有机结合。法定准备金率提高对利率会产生影响,一是法定准备金率提高,银行体系的超额准备金率下降,商业银行的拆借市场资金供给会下降,货币市场

7、同业拆借利率会上升;二是法定准备金率提高,商业银行的运营成本上升,银行会提高贷款利率,因此法定准备金率不仅仅是一个数量型工具,同时也具冇价格调节的功能。作为价格型工具,利率提高,金融资产的收益率上升,能够扭转负利率现象,但利率提高对货币信贷也有收缩作用。央行提高利率,企业和居民的借款成本上升,借款需求下降,投资和消费需求将下降,进而导致银行体系货币信贷的收缩。也就是说,利率提高对货币信贷的收缩作用是通过对货币需求影响而起作用的,这一点与法定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业务是不同的,而法定准备金直接作用于货币供给。2

8、010年以来,为控制基础货币扩张,央行连续8次上调法定准备金率,冻结不断增加的外汇占款和信贷扩张。2010年10月以来,央行已4次上调存贷款利率,控制总需求和通货膨胀上升。单纯从调整次数看,调整准备金率远远高于利率,说明数量工具的温和性,也体现了货币政策的目的为寻求经济软着陆。单纯从调整频率看,准备金率的调整趋于平滑,说明准备金率的调整主要跟踪货币供给,利率工具的应用取决于CPI与基准利率的倒挂。二者的有机结合才是货币政策攻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