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及传世文本探究探索

出土文献及传世文本探究探索

ID:46069357

大小:5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20

出土文献及传世文本探究探索_第1页
出土文献及传世文本探究探索_第2页
出土文献及传世文本探究探索_第3页
出土文献及传世文本探究探索_第4页
出土文献及传世文本探究探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出土文献及传世文本探究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出土文献及传世文本探究探索新出土文献的層出不穷,使学界在对新资料的不断增加感到欣喜的同时,也为很多典籍传世文本的文字差异产生了学术反思。如何辩证地认识出土文献与传世文本的关系,做到不偏废任何一方,不纠结于孰是孰非的漩涡,就成为学术研究者思考的问题。曹建国先生《楚简与先秦学研究》适时出版,可以说为出土文献与传世文本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考。全书主要结合出土楚简,对《孔子诗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文献爬梳与辨析,对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与历史上孔子论《诗》的文献记载,对子游学派与《孔子诗论》的关系,对《孔

2、子诗论》论诗风尚与汉代《诗》学的关系,对《孔子诗论》中的一些重要理论文学范畴等,都进行了翔实的考辨,资料繁富,观点独到,结论可信。纵观全书,可以给我们四点学术启示:第一,由出土文献重新检视传统学术思想的历史与文化价值,从思想史意义上把握古代文学发展的脉络。《毛诗序》与汉代《诗》学,一直是《诗经》学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孔子诗论》的发现,为研究《毛诗序》和汉代《诗》学提供了新的契机。曹建国先生由《孔子诗论》入手,对《毛诗序》和汉代《诗》学发展诸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孔子诗论》与《毛诗序》存在很多相通之处

3、,但也存在很多明显的差异,例如,二者对“情”的重视程度不同,对'‘风雅颂”的阐释理念有异,等等。由此出发,作者进一步揭示了二者差异的原因。最后,作者认为,《孔子诗论》与《毛诗序》并非来自于同一个学术系统。《孔子诗论》关注的是《诗》与礼的关系,《毛诗序》则更关注《诗》与政治的关系。这种说法是符合学术思想发展进程的。但是,从学术本质上来说,我们的启示是:《孔子诗论》与《毛诗序》,关注的都是《诗》的社会与政治的教化功能。从这里说来,二者在宏观上又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这个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申论。第二,由出土文献梳理古代文学

4、史上的一些理论命题,从理论意义上总结文学范畴的变化情况。出土文献的发掘,为我们反思很多学术命题提供了更多的资料。如结合《孔子诗论》、《性自命出》与《性情论》等出土文献,作者阐释了"性”、"情”、“命”、"志”、“言”等命题的内涵与外延。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文学范畴话题。再如,'‘诗言志”命题的发展,也有一个复杂的过程。从“蔽志”、“《诗》所以会古今之志”、“诗亡隐志”、“物与志”等命题的提出,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诗》言志”命题发展的思想脉络。这种认识,符合唯物辩证法,符合学术思想发展的逻辑关系。这启示我们:对文学命

5、题的合理阐释,不仅仅是建立在单一的、孤立的文学家或其作品的“点”上,还要有将这些看似孤立的“点”纵横衔接起来的本领。只有这样,才能更为全面、深入地把握文学范畴的变化情况。第三,利用出土文献研究传世文本或传统的文学思想,必须重新反思“疑古”论,正确审视"信古”论,不妄疑但也不轻易偏信传世文本的记载,不盲从但也不轻易废弃出土文献的成果。出土文献与传世文本存在的文字差异现象,是学术史上的常态,不足以成为传世文本作伪的证据。其实,即使那些我们公认为真作的古书,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由于误读、误刻,或者地域方言的差异,

6、也会存在文字不同的情况。但是,这些文字差异,其实并不完全像清儒所言,'‘小学不明则经义不明”。我们处在当今多元化思潮的学术环境中,古文、今文早已丧失了一较短长的阵地,我们也早已不是固守疆域的俗儒,而应将这些资料皆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精神财富。同一部书中个别文字的不同,只能造成文意理解的差异,有时候并不影响全句的意思,更不会造成“谬之千里"的后果。相反,这种文字记载的差异,有时候反而会大大拓展文学的范畴,可以使我们从不同角度理解文句的不同精彩之处。本此,与其在哪一个字更准确的漩涡里纠缠不休,倒不如将各种不同的文字

7、都接受下来,深入研究,这样或许会得到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例如,《孔子诗论》中“文亡隐言”之“言”,有的释为“意”,有的释为“音”,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作者取“言”,末取"音”、“意”,当然也有其道理,起码为学界提供了一个思考问题的角度。笔者在读书过程中曾认识到,先秦诸子中,有“辞胜于理”、“理不胜辞”等辩论,这个与“辞”相对的“理”,既与先秦诸子思想范畴中的“情”、“性”有关,也与汉代扬雄的“事”有关。其中,“情”又与古人常说的“志”有某种内在关联。这个“志”,就与“意”有关。据此,我们可以怀疑:“言”、“意”可

8、能都属于文学理沦的范畴。文字不同,但表达的涵义是一致的。“音”也应该是如此。笔者提出的这个问题,还可以再讨论。最后,通过阅读本书,笔者还认识到:对宋明与清儒提出的很多治学方法、学术理念与学术命题,应该进行必要的反思。宋人以后陆续对很多古书提出的“真伪”问题,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应区别对待:有些可以形成定论的问题,可以进行必要的商榷与讨论;对那些很难形成定论的'‘真伪”问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