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外敷加离子导入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观察

中药外敷加离子导入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观察

ID:46070077

大小:6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0

中药外敷加离子导入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观察_第1页
中药外敷加离子导入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观察_第2页
中药外敷加离子导入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观察_第3页
中药外敷加离子导入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药外敷加离子导入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药外敷加离子导入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观察【关键词】乳腺纤维囊病;中医药疗法;中药外敷离子导入【中图分类号】R65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8-0115-01乳腺增生病是妇女发病之一,属中医学乳癖范畴。临床常表现自觉单侧或双侧乳房胀痛,刺痛并出现大小不同的片状结节,有触痛,以乳房外上象限多见。多数月经前加重,月经后减轻。与情志变化也有密切关系。临床治疗效果不佳。本院运用自拟中药“乳增消”合剂外敷加离子导入治疗乳腺增生病60例,疗效满意,总有效率100%,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般资料本组

2、60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年龄20〜30岁11例,30〜40岁30例,40〜50岁17例,50〜55岁2例;病程最短7天,最长5年;对照组60例,年龄20〜30岁10例,30〜40岁17例,40〜50岁28例,50〜55岁5例;病程最短20天,最长6年;2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1]发病部位多为乳外上象限,肿块多呈条索状或结节状,与皮肤无粘连,有压痛。随月经周期变化的乳腺肿块经前痛甚,经后减轻。经红外线扫描,乳腺X光,病理学检查除外乳癌、乳腺纤维瘤。1

3、.3治疗方法1.3.1中药外敷加离子导入予“乳增消”中药合剂外敷,药物组成:山茨菇、乳香、当归、茯苓、白术、梔子、红花、丹参各100g,黄茂、白芍、柴胡、赤勺、通草、益母草等各50g,取上药于白酒浸泡7天,滤液备用。将纱布浸于药液,外敷于患处,加乳腺红外线离子导入治疗30min,每日1次,15天一疗程。1.3.2对照组乳癖消5〜6片/次,每日3次口服,疗程15天为1疗程,经期停服。2结果2.1疗效标准[2]治愈:乳房肿块及疼痛消失,乳腺红外线扫描提示暗影消失。随访6个月以上无复发。显效:乳房肿块缩小1/2以上,乳房疼痛消失。乳腺红外

4、线扫描提示暗影明显减少。随访6个月以上情况稳定、无加重。有效:乳房疼痛减轻,肿块无变化。无效:乳房疼痛,肿块无变化。2.2结果治疗组60例,治愈50例,显效8例,有效2例,无效:0,总有效率100%o对照组60例,治愈29例,显效13例,有效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3.3%o3讨论乳腺增生病属中医学乳癖范畴。是一种良性疾病,有恶变可能。多有雌激素与孕激素失衡有关。使乳腺导管及乳腺小叶上皮发生随月经来潮而出现增生和复旧不全,致乳腺增生[3]。乳房为足阳明胃经循环区域,乳头为肝经所属。肝主疏泄,肝气郁结,乳络不畅;久之郁结咸痰或肝郁

5、脾虚,气滞痰凝,均可发为乳癖。“乳增消”合剂中柴胡、白芍疏肝解郁,平抑肝阳。丹参、红花、当归、赤勺、乳香、益母草活血化淤止痛、消肿。梔子、通草、泻火消痞、化痰消积,山慈姑消痈散结,白术、茯苓、黄苓健脾除湿。'‘乳增消”中药合剂具有活血化瘀、清热利湿、散结、消肿止痛功效。局部药物导入,具有见效快,疗效可靠,副作用少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作用。同时加强对乳腺增生病的防治工作,让患者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及时治疗月经失调等妇科疾病,进一步减少本病发生。参考文献[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

6、94:9[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新药(中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2辑[S].1997:50-51[3]杨丽娟.乳腺增生病中医治疗近况[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1(1):76-77(收稿日期:2009.03.1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