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农村建设理论的逻辑蕴涵探论

列宁农村建设理论的逻辑蕴涵探论

ID:46077439

大小:6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0

列宁农村建设理论的逻辑蕴涵探论_第1页
列宁农村建设理论的逻辑蕴涵探论_第2页
列宁农村建设理论的逻辑蕴涵探论_第3页
资源描述:

《列宁农村建设理论的逻辑蕴涵探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列宁农村建设理论的逻辑蕴涵探论孙迪鳧2013-3-1215:22:57來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年笫2期[内容提要]列宁对苏俄农村建设问题有着切身的体认和独到的见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个逻辑严密、蕴涵丰富的农村建设理论。这一-理论的逻辑蕴涵可概括为“四论”,即农村建设之战略价值论、农村建设之总体布局论、农村建设之基本动力论、农村建设之外在保障论。此“四论”科学阐释了“因何建设、建设什么、何以建设”等关于农村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对列宁的农村建设理论,应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予以认识和评价。[关键词]列宁;农村建设;逻辑蕴涵;农民[分类号]D5[文献标

2、识码]A[文章编号]1005-6505(2012)02-0056-05列宁作为世界上首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首位主要领导人,对于经济文化落后的苏俄的农村建设问题,有着切身的体认和独到的见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个逻辑严密、蕴涵丰富的农村建设理论。农村建设之战略价值论纵观列宇探索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个过程,不难发现,他坚持认为苏俄欲走向社会主义必须以农村建设作为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这一问题既关系国计民生,更攸关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和社会主义的存亡。1.农村建设是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的首要环节俄国原本就是一个经济十分落后的国家,连续几年的国内战争造成了更为严重的经济困难。因此,

3、战争结束后,恢复发展国民经济、改变贫困不堪的局面,成为摆在列宁面前的第一要务。而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的首要环节,是加快农村建设。原因是:其一,俄国是一个农民大国,大部分人口在农村。1917年在俄国15360万人口中,农民超过12300万,占总人口的82%以上,而“勤劳的农民是我国经济振兴的'中心人物’”[1]。其二,由于战争的破坏,本已落后的农村经济显得更为凋敝,再加上1920年的歉收,导致工人和农民处于经济破产、一贫如洗的境地。据统计,1921年全国播种面积仅为1913年的86%,1921年全国的牲畜头数只有1916年的68%,广大农民的生活极为困苦,农村不安定

4、形势日益严峻。在此情况下,如果不首先搞好农村建设,既无法解决工人、农民的吃饭问题,也无法维护社会稳定,恢复发展国民经济自然也无从谈起。诚如列宁所言:“不使小农经济得到切实的大规模的改善,我们就没有出路,因为没有这个基础,任何经济建设都不能进行,无论多么伟大的计划都会落空。”[2]因此,列宁在《论粮食税》中指出,必须立刻采取迅速的、最坚决的、最紧急的办法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他还强调:“要增加粮食的生产和收成,增加燃料的收购和运输,非得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提高他们的生产力不可。应该从农民方面开始。谁若不明白这一点,谁若认为把农民提到第一位就等于

5、'放弃'或者类似放:弃无产阶级专政,那他简直是不动脑筋,只会空谈。”[3]1.农村建设是维护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的根本保障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反扑和破坏,使得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被颠覆的危险。列宁认为,维护苏维埃政权必须加强工农联盟。他说:“只是城市无产阶级同农民的亲密团结才使我们的政权得以巩固。只有无产阶级,在贫苦农民的帮助下,才坚持了反对一切敌人的斗争。”[4]“苏维埃政权需要有劳动群众的最广泛的支持。在整个这一段时期,我们对农村的全部政策归结起来就是为了这一目的。必须把城市无产者和农村贫苦农民联系起来。”[5]列宁临终前口授的《给代表人会的信

6、》再次谈到,党和国家未来稳定性的威胁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是工农联盟的破裂。然而,战后的现实情况是,由于战争、经济破坏、战时政策和歉收,“使得农民处境特别困难、特别紧张,并且不可避免地加剧了农民的动摇,使他们从无产阶级方面倒向资产阶级方面”[6]。鉴于此,惟有加快农村建设,并在此基础上改善农民的生活,才能维护工农联盟,进而巩固苏维埃政权。否则,没有经济基础,与农民的联盟就不可能长期维持。在列宁看來,无产阶级作为国家的领导阶级,应当善于指导政治,以便着手去解决最迫切和最棘手的任务,而“现在最迫切的就是采取那种能够立刻提高农民经济生产力的办法。只有通过这种办

7、法才能做到既改善工人生活状况,又巩固工农联盟,巩固无产阶级专政”[7]。2.农村建设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基石苏俄革命胜利的取得,是通过首先在屮心城市进行暴动,然后迅速向周边城市和广大农村发展,最终在几周内以令人头晕目眩的速度建立了苏维埃国家。虽然十月革命得到了农民的支持,但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显然缺少深厚的群众基础。鉴于俄国大部分人口散落于农村,如果广大农民不认同和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就谈不上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真正确立。自1919年夏天开始,随着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苏维埃政权的广为确立,继而要进行的是向社会主义过渡和开展社会主义建设,而这无疑需要农民的参

8、与利配合。列宁指出:“我们曾经是而且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