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通识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浅谈通识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ID:46142968

大小:6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1

浅谈通识教育所面临的问题_第1页
浅谈通识教育所面临的问题_第2页
浅谈通识教育所面临的问题_第3页
浅谈通识教育所面临的问题_第4页
浅谈通识教育所面临的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通识教育所面临的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通识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摘要]通识教育在我国起步吋间不长,口前尚处于成长期,从引进理论到发展至今,有成果的同时亦存在诸多问题。邻国日本于第二次世界大战Z后,依照美国的博雅教育,在高等学校开始实施教养教育,历经半个多世纪,亦有收获,亦有问题。作为文化传统相似的国家,日本教养教育的历程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关键词]通识教育;日本;教养教育一、日本教养教育的概况及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口本大学的教养教育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依照美国的博雅教育,以一般教育的形式展开。其战后的新制大学所秉承的理念是以一般的、人文的教养为基础,实

2、现学问研究与职业人培养的一体化。因此,其十分重视一般教育,意欲培养集人文、社会、自然等各门科学知识于一身,具备良好教养与广泛学识的人才。以此为出发点实施开展的一般教育,在其实施过程当中也产生了诸多问题。首先,一般教育要求小班化教学,要求学生与教师有充分的交流时间,开展一种全人教育。而在各个大学从教师数量到设备设施都十分不充分,不足以达到这些要求。因而,在许多实际教学当中偏离了一般教育的理念和目标。其次,负责一般教育的部门和教师很多未能充分理解一般教育的理念,同时学生也感觉此类课程无非是高屮教育内容的翻版,热情不高。另

3、外,由于担任一般教育的教师本身的定位不明确,导致与专业系之间的协作联动亦不充分。再次,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大学设置基准是全国统一的,都确定为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口然科学、外国语和保健体育等门类区分,学分设置也完全相同。而随着大学升学率的升高,各大学的实际样态更趋多样化,这种固化模式已不能适应形势。基于以上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其在大学设置基准上实施弹性化,各大学有了史多的自主权。其进一步加深了教养教育的理念,即努力培养学识广博、观察能力全面、独立思考、富有人文精神、凡事具备社会视角的人才,突破了一般

4、教育科目的界限,而是通过大学的全体教育去加以实现。在教养教育的实施体制上,以国立大学为主改组教养部,设置校级的实施机构,成立由各个系代表组成的全校委员会,由各系教师共同承担授课任务。如此改革Z后仍需面对诸多的问题。首先,个别大学轻视教养教育,随意削减教养课程的课程量及课时量。其次,并非每个教师都能充分意识到改革的重要性,不少教师认为专业教育更加重要,教养课程只是义务课程。因此,在教法和内容的改善上行进缓慢。再次,学牛对教养教育的目的认识不尽明确,对教养课程缺乏兴趣和热情。二、FI本高等教育对当前教养教育问题的认识及分

5、析1.教养的形成及教养教育不仅限于…般教育,还应包含专业教育在内,贯穿整个大学教育时期乃至研究生教育时期。一定要将一般教育与专业教育充分结合。2•—般教育作为教养教育的核心部分,在将其定位为全体学生都要学修的共同基础教养课程的同时,也须具备一定的综合性。3.专业教育培养的是学生专业素养和能力,但同时作为教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专业教养教育必须得到充分重视。4.一般教育与专业教育复合于…体的专业基础教养的教育内容,对无该专业领域基础素养的学生也应有足够的吸引力,方法要多样化。专业基础教养教育要培养社科类专业学生的科学视

6、角,培养人文、理工类学生的社科视角,培养理工、社科类学生的人文素养,应充实而有意义。5•专业教育的教育目标应具备以下三个要件:首先,能够将自己所学习的专业领域的内容向非该专业的人进行清楚的说明;其次,能够充分思考和理解该专业领域的社会意义;再次,能够充分把握和理解该专业领域的界限所在。6.充实国语教育和外国语教育十分重要。语言的使用能力是一切学科领域的学习基础。这种能力是各个专业领域的专业活动与非专业的公共社会之间和耳沟通交流的纽带。随着国际化的迅速推进,英语以外的外国语的教育也很重要。一是为促进对世界多样性的认识和

7、对异文化的理解,同时也是反省自国语言文化、丰富自国语言文化的重要手段。7•应对大学多年来实行的毕业研究、毕业论文的意义和价值进行再总结,为改进教养教育提供有效参考。8•学生不应只通过正规课程和科目进行学习。还应该通过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兼职等方式,在校园内外进行多样性的体验,建立合作伙伴,培养与社会和他人的关联感,口主思考,提高各种能力,形成教养,完善口我。不论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和完善自我,还是为了培养正确的伦理观,以更好地认识人生价值、认识如何与世界关联、思考如何以市民的身份参与到社会生活小,让学生能够安全并足

8、够多地获得校园内外的各种机会都十分重要。目前,我国的通识教育研究方兴未艾,同样处于全球化的浪潮当中,又有着相似的文化传统,希望我们能从口本教养教育的经验教训中得到更多的启示。作者:李杰单位: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参考文献:[1]李曼丽,汪永诠•关于“通识教育”概念内涵的讨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2]李曼丽•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