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加坡威权政治的思想基础

浅谈新加坡威权政治的思想基础

ID:46143525

大小:6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1

浅谈新加坡威权政治的思想基础_第1页
浅谈新加坡威权政治的思想基础_第2页
浅谈新加坡威权政治的思想基础_第3页
浅谈新加坡威权政治的思想基础_第4页
浅谈新加坡威权政治的思想基础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新加坡威权政治的思想基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新加坡威权政治的思想基础【摘要】新加坡,这个曾是亚洲四小龙之一的国家,这个曾经从威权政治上发展起来的国家,到底它会有着什么样的政治的思想基础呢。接下来,本文将会大概地阐述关于新加坡威权政治的思想基础。【关键字】新加坡;威权政治;儒家思想;思想基础;新加坡是一个移民国家,其中华人占大多数。儒家思想随着华人移民传入新加坡,民贵君轻、内圣外王、徳主刑辅、礼法并用等中国古代儒家的主张,对后来人民行动党领导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新加坡威权政治的主要思想基础。人民行动党领导人对中国古代儒家思想进行改造并加以运用,强调新加坡民族国家至高无上的地位,树

2、立人民行动党是新加坡民族国家支柱的观念,主张好人、好政府治理新加坡,重视家庭在社会发展、国家稳定中所发挥的作用,坚持家庭木位的主张。一、中国儒家德治思想中国儒家德治思想是中国古代的官方学说,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作为调节社会中人与人Z间一般关系的儒家学说;二是被中国君主专制统治者利用并加以改造,服务于专制统治的儒家思想。(一)“民贵君轻”的儒家思想中国古代儒家生活在君主专制统治之下,基于对当时社会政治现实的体认,他们认为只有君主才配得上治理国家,臣民是君主治理的对象。由此引出君与民的关系问题,即何者为先、为优,何者是国家的根本。在这一问题

3、上,中国古代的儒家都持民本观念。“民为邦本,木固邦宁”。在国家中,臣民是国家的根本、基础,只有让臣民安居乐业,稳固了臣民,国家才会稳定、安宁。臣民所求的,不过是有一个安身立命之所而已。如果君主连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都无法提供给臣民,那么臣民因饥饿、疾病、战争等而四处流浪,必然造成臣民铤而走险、群起反抗,导致国家大乱,国家便无安宁之EU既然臣民是国家的根本、基础,那作为治理者的君主又处于什么位置呢?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臣民是国家的根本,君主与臣民比较起來,没有臣民重要,君主在治理国家吋,千万不能忘了臣民是国家的根本。苟子对民与君

4、的关系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亦能载舟亦能覆舟。”以上便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对“民贵君轻”思想的阐述。(二)“内圣外王”的儒家思想中国古代儒家虽然认为国家不过是家庭的放大,但是,治理国家毕竟与管理家庭是不同的,对治理国家的主体和家庭的管理者有着不同的要求。管理一个家庭,需要德高望重、能够处理好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长者;治理国家则还需要具有管理众人的品德和才干。在这方面,中国古代儒家捉出“内圣外壬”的主张。“内圣外王”包括“内圣”、“外王”两个方面。“内圣”即个人的道德境界,“外王”是指在治理国家时达到的境界,成为道德上

5、的圣者;把这种德行付诸实践,普济黎民,安定百姓,成就治国大业者即为王者。内圣外王是不可分离的,应从以下三个层次来把握其含义。第一,内圣是外王的基础、前提,离开了个人修身养性,就不能成就王道之业。内圣的起点是对个体自我内在徳性的重视,即任何要成就外王大业的人,首先是自己在道徳上要达到一个最高境界,只要做到了格致诚正的内圣修养,自然就会有家齐国治天下平的外王格局。第二,外王是内圣的目的和归属。中国古代儒家认为,个人的修养不是目的只是外王事业的基础和开始。对君主而言,自身的道德修养是成就王道之业的基础,修养的最终指向是治国平天下。只有通过治国平天下

6、的政治实践,内在的道德Z思才能扩展为外在的济世救民的政治事功,而且只有在这一过程中,君主才能最终完成成圣的道德人格。第三,圣与王的结合,达到治世的完美境界。圣的取向是德性,王的追求是权位。治国者不能独以武力作支撑,还必须有徳。否则,其政治形态只能是缺少徳性的霸道。(三)“德主刑辅”德主刑辅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以德为主,辅之以刑律,德刑结合。行德治,首先是有仁德之君,其次是有服从教化之民,再次是仁德之君行仁政,臣民与之合作,实现社会长幼尊卑的有序状态。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仁德之君施行德治。辅之以刑律,董仲舒主张,圣德之君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应该公开

7、倡导、行道德教化之事,暗地里辅之以刑律,“刑者德之辅,阴者阳之助”。徳刑结合。中国古代儒家肯定了道徳教化与刑律惩罚在成就圣王事业中各自不同的作用,认为两者必须结合起来,实现功能互补。(四)“立法合一”在中国古代儒家的眼中,“礼”不仅是规范家庭成员行为的准则,而且是调节社会成员之间政治关系的规范。作为维系社会与巩固政治秩序的礼,既是一种伦理规范,又是一种政治行为规则,伦理与政治的同构同化,即“立法合一”。二、新加坡对儒家德治思想的改造和利用儒家德治思想随着华人移民而传入新加坡,成为新加坡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行动党执政特别是新加坡独立后,

8、如何对待华人移民带来的这份文化遗产成了人民行动党政府建国的重要任务。人民行动党政府基于新加坡的需要,用现代政治精神改造儒家德治思想,充分发掘和利用儒家徳治思想中可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