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要件”之构成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要件”之构成

ID:46144951

大小:5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1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要件”之构成_第1页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要件”之构成_第2页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要件”之构成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要件”之构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数学“课堂要件”之构成浅谈小学数学“课堂耍件”之构成【摘要】刑法学上对犯罪构成理论有“构成要件”这一说法,即主体、客体及主客体之间存在的联系。市此联想到教学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整体的课堂结构也是这样一个模式,只耍对号入座各司其职,一方面,我们的教学课堂便可收放自如而不会乱了秩序,另一方而,在老师传授知识和学生接收知识间的互动,包括预期效果等的可行性也会达到最大化。【关键词】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前不久在电视上看到一个法律案例,其中提到了犯罪构成中“构成耍件”这一说法,作为一名老师,我联想到的是我们的教学课堂,法律中的犯罪构成耍件通说认为主要包括犯罪主体、犯罪

2、主观方面、犯罪客体及客观方面这四点,而我们的课堂教学结构不也是如此吗,有课堂上的主体和客体,主客体之间存在的联系等,这不正是我们课堂上的老师和学生,以及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吗?首先,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还是老师之争议。我们知道,传统的教学模式总是以老师讲授知识为主要的表现方式,这样很多人就会将老师认定为课堂上的表现主体,而被大多数人认可的课堂主体主要是学生,因为老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学生作为课堂的教学主体似乎更容易被接受。关于课堂上的教学主体到底是学生还是老师这个问题,一直都存在争议,诚然,老师作为“授”的主体学生作为“收”的主体似乎更为贴切,但是由丁小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而比较活跃

3、,存在的问题和疑惑也就比较多,而让小学生作为课堂上的主体来引领整个课堂难免会影响课堂进度。因此,笔者认为,以老师为主体以“授”为主线更合适,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跟着老师的进度来理顺每节课的内容,对所学内容吸收并消化以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其次,主体的主观目的及在主观方面的表现。如上所讲,我们已定了小学课堂上的主耍主体是老师,那么老师就应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老师,最大的成就即终极目标就是“桃李遍地”,而任何事物的形成都是需要过程的,学生在成为桃李Z前,老师对其有一定的期待,这种期许我们就可以理解成是老师作为教学主体的主观目的。由于小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

4、力有限,老师在讲述知识的时候应该尽量避免生僻语言而是使用简单易懂的文字表述给学生,比如说小学生最头疼的是解答应用题,不是因为他们的算术功底差,而是看完题目Z后不知所云,而往往在老师的带领下读题审题即便没有老师的点拨,学生一样能轻松的解答。再次,课堂上主客体间的互动及课堂进度。课堂上老师与学生间的互动是教学模式最重要的环节,一个表情的传递或者一个眼神的交流等等。从小我们就知道应该多和老师沟通交流,课堂上更应该如此,跟老师的互动不仅表现在老师讲授知识后及时给了收到信息的回应,还应该是及吋的质疑老师的讲法,或者抛出自己的心中的疑问甚至是提出口己对相关问题的一些看法等等。对于数学课堂

5、进度的掌控看法,见仁见智众说纷纭,好学的同学会觉得“时光如梭”而感觉备受煎熬的同学则会认为是“度日如年”,倘若在课堂上师化间的互动能顺利展开让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其中,师生间的交流是风趣且具吸引力的,学生享乐与其中并能从交流中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让损失的信息量减缩至最小,这何尝不是师生间的“授”和“收”最有效的互动模式?最后,客体在客观方面接收到的信息及其他状态。学生在课堂上的职责是接受知识信息,提出心中的疑惑,在老师的指引下消化知识并解决疑惑,作为“收”的主体“授”的客体,学工在客观方面应该最大程度的掌握老师传來的信息明口老师所表达的意思。我们知道,在同一个的主体的影响下,客体

6、在客观方面的表现形式是有所不同,尤其在小学的启蒙教育阶段,客观方面的表现更应该是“金鸡独立,百花争鸣”,小学生的思维很少受限制同一个问题思考的角度不同,解题思路便有差异,只要能达到最终的数据答案,任何一种解题方法都应该被接纳,任何一种思维模式都应该被并鼓励并推广。综上,我们以一个简单的例题来形象的解说一下数学课堂上的主客体及其存在的关联,以便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堂学会学习。应用题题目为:在小华家附近约900米处有一个公园,约750米处是小华上学的学校,小华每天去学校需要15分钟,问题是倘若她以同样的速度去公园则需要多长时间。学生在遇到这种纯文字性的问题是不免会一脸茫然,对文字

7、的理解能力有限题目乂长,这是老师作为传授知识的主体就要引领学生理解题冃想表达意思,很多时候图形可以形象的表达文义,因此老师可以指引学生在草稿纸上将文字性的题目“形象化”,如图所示,现在我们已经将纯文字的表达转换成了形象的图形表达,小华从家走到学校需要15分钟,家里到学校的距离是750米,根据距离、吋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式,我们可以轻松的求的小华的走路速度:7504-15二50米/分钟而家到公园的距离是900米,速度已经得出,她从家到公园的吋间即可得出900*50二18分钟即,小华需要18分钟便可从家走到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