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免疫治疗临床应用及进展

肿瘤免疫治疗临床应用及进展

ID:46148197

大小:14.27 MB

页数:110页

时间:2019-11-21

肿瘤免疫治疗临床应用及进展_第1页
肿瘤免疫治疗临床应用及进展_第2页
肿瘤免疫治疗临床应用及进展_第3页
肿瘤免疫治疗临床应用及进展_第4页
肿瘤免疫治疗临床应用及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肿瘤免疫治疗临床应用及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肿瘤免疫治疗临床应用及进展--《肿瘤生物治疗学基础与临床》教学目的与要求熟悉肿瘤免疫治疗的策略和方法认识免疫治疗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肿瘤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一、肿瘤的免疫治疗基本原理:提高肿瘤抗原免疫原性,激发和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提高肿瘤对抗瘤免疫效应的敏感性,在体内外诱生肿瘤特异性效应细胞和分子等。抗肿瘤免疫治疗包括主动免疫治疗、被动免疫治疗。1、干扰素1)I型干扰素:由单核巨噬细胞、病毒诱导的成纤维细胞、转化的B细胞产生种类:IFN-α、IFN-β、IFN-δ、IFN-ε等作用:抑制肿瘤细胞周期、诱导细

2、胞凋亡调节免疫反应感染肿瘤血管生成其它作用:抗病毒2)II型干扰素:由活化的T细胞、原始的Th0细胞和NK细胞产生种类:IFN-γ作用:激活巨噬细胞、NK细胞等直接杀伤癌细胞延长细胞周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促进MHC-I、II类分子和抗原递呈细胞尚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在干扰素的调节下,IFN-γ可诱导Th0向Th1分化,抑制向Th2分化,增强细胞免疫和CTL的杀伤活性临床药物:基因工程产品,已国产化。干扰灵、赛若金、因特芬、派罗欣。。。。。(一)细胞因子治疗适应症:干扰素主要用于治疗晚期毛细胞白血病、肾癌、黑色素瘤、ka

3、posi肉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中低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他曾用于骨肉瘤、乳腺癌、多发性骨髓瘤、头颈部癌和膀胱癌等。对慢性乙、丙型肝炎也有效。用法:第1周300万单位,皮下注射,每周2~3次,第2周每次加到500~600万单位,第3周加到900~1000万单位连续6周,共8周为1疗程。干扰素亦可局部注射(瘤周浸润)、腔内注射(癌性胸腹腔积液)或膀胱内灌注。毒副作用:高剂量干扰素具有一般生物制剂的反应即发热、流感样症状,肌肉酸痛等,其次是轻度骨髓抑制。一般对肝肾功能无影响,少数有转氨酶、血肌酐升高。2、白细胞介素-2(I

4、L-2)来源:主要由激活的T淋巴细胞分泌和表达,此外NK、转化的B细胞和LAK细胞也可产生作用:①促进T细胞增殖及相应的细胞因子分泌②刺激NK生长并增强其杀细胞活性③诱导LAK、NK、TIL扩增及细胞因子的分泌④促进B细胞分化、增殖和产生抗体⑤参与机体的炎症反应、抗肿瘤免疫反应和移植排斥反应临床药物:基因工程IL-2欣吉尔、德路生、远策欣。。。。适应症:用于肾细胞癌、黑色素瘤、乳腺癌、膀胱癌、肝癌、直肠癌、淋巴瘤、肺癌等恶性肿瘤的治疗。用于癌性胸腹水的控制。用于手术后、放疗及化疗后的肿瘤治疗,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也用于自身

5、免疫性疾病和病毒性、细菌性疾病的治疗,如乙肝、结核病。用法:1)胸腹腔注射100-200万IU/次,每周1-2次,2-4周为一疗程。2)局部注射根据癌灶大小决定剂量,每次每个病灶不少于610万IU,隔日1次,4周为一疗程。3)皮下注射60-100万IU/m3,每日1次,每周5次,4周为一疗程。4)静脉滴注40-80万IUIU/m3,每日1次,缓慢滴注,每周5次,4周为一疗程。毒副作用:治疗中常见副反应为发热、寒战、乏力、恶心、轻度食欲下降等。其他少见的副反应包括局部反应、皮疹、血压下降、水潴留、转氨酶升高等。这些副反应多为

6、轻度、易耐受,停药后可自行缓解。必要时可给与消炎痛或给予升压等措施对症处理。3、IL-12主要是由抗原呈递细胞(如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细胞及B淋巴细胞产生)作用:①诱导Th0分化为Th1,增强细胞免疫应答②促进NK、T细胞增殖,诱导LAK、TIL产生,并增强上述细胞的杀伤功能③诱导Th1、NK分泌IFN-γ④促进巨噬细胞分泌一氧化氮,杀伤肿瘤细胞⑤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⑥增强肿瘤细胞表达MHC-III类分子,提高肿瘤细胞对免疫效应细胞的易感性⑦增加抗原递呈细胞对肿瘤抗原的递呈功能动物试验: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将IL-12基因导入肿

7、瘤细胞、树突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制成肿瘤疫苗,使IL-12在局部分泌,诱发机体的抗肿瘤免疫。临床试验:重组人(rHu)IL-12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应与剂量相关,但较大剂量较易有不良反应,IL-12能恢复由实体瘤转移患者PBMC获得的NK细胞活性,IL-12还能增强毛细胞白血病患者NK细胞活性,IL-12抗肿瘤作用4、IL-4主要由活化的T淋巴细胞(特别是Th2细胞)产生。作用:⑴促进休止期的B细胞活化,促进B细胞分泌IgE,增加B细胞的抗原递呈功能,促进体液免疫应答。⑵维持胸腺细胞和活化T细胞的生长,诱导Th2产生,抑制

8、Th1分泌细胞因子。⑶诱导NK细胞增殖。⑷激活巨噬细胞,促进其抗原递呈和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⑸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M-CSF和G-CSF,增强中性粒细胞介导的吞噬、杀伤功能和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效应(ADCC)应用:主要用于DC细胞的诱导、扩增。5、肿瘤坏死因子TNF1)TNF-α:主要来源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