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公共课

教育技术公共课

ID:46149621

大小:1.19 MB

页数:72页

时间:2019-11-21

上传者:U-3730
教育技术公共课_第1页
教育技术公共课_第2页
教育技术公共课_第3页
教育技术公共课_第4页
教育技术公共课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技术公共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现代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的’94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理解:(1)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2)教育技术的研究任务是:设计、开发、运用、管理、评价 教育技术的’05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 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设计主要包括理论和实践的四个主要方面:教学系统设计、信息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学习者特征分析开发是把设计方案转化为物理形态的过程。需要使用印刷技术、视听技术、计算机辅助技术、整合技术等运用包括媒体的运用、革新与推广、实施和制度化、政策和法规等管理包括项目管理、资源管理、教学系统管理和信息管理等评价包括问题分析、参照标准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等 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教育技术的学科基础理论视听教育的理论与技术计算机辅助教育的理论与技术教学设计与评价的理论与技术远程教育的理论与技术教育技术管理的理论与技术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思想在教育中的应用 教育技术的本质特征开发和使用各种学习资源用系统方法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追求教育的最优化 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的关系电化教育是教育技术的一个部分,是教育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注重现代媒体的开发和利用的阶段性的教育技术,是狭义的教育技术。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之间并无本质差别。“现代”只是一个时间的界定,即20世纪之后出现的新媒体,新技术等。 教育技术与教师信息素养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1)从口耳相传到文字教材(2)从直观教具到音像教学媒体(3)从程序教学到计算机辅助教育(4)信息化教育 戴尔的经验之塔 经验之塔理论要点(1)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越抽象,各种教学活动可以依其经验的具体—抽象程度,排成一个序列(2)教学活动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进入抽象经验(3)在学校教学中使用各种媒体,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具体,也能为抽象概括创造条件(4)位于塔“中间”的那些视听教材和视听经验,比上层的言语和视觉符号具体、形象,又能突破时空限制,弥补下层各种直接经验方式不足。 计算机辅助教育计算机辅助教育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即CAI;一类是计算机管理教学,即CMI。 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及名称演变视觉教育阶段(20世纪初~30年代)视听教育阶段(20世纪30~50年代)视听传播阶段(20世纪50~60年代)教育技术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 教育技术在中国的发展1、电化教育的出现与初步发展2、电化教育向教育技术的全面发展电化教育迅速发展电化教育研究重心的转变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远距离教学的研究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与教育技术理论研究的迅速发展 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1、多媒化2、网络化 第二章学与教的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作出与此对应的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接(S-R)就是所谓的学习。 行为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行为主义理论早期的代表人物有桑代克(EdwardLThordike)、华生(JohnWatson),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斯金纳(B.F.Skinner) 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观华生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代替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在华生看来,人类出生时,只有几个反射和情绪反应,其他的所有行为都是通过条件反射建立新刺激-反应联结形成的。学习规律频因(frequency)律近因(recency)律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观试误说: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即s-r(刺激-反应)联结,这种联结形成的过程是渐进的、尝试错误直至最后成功的过程。三个学习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观斯金纳的实验斯金纳的反射学说斯金纳认为:一切行为都是由反射构成的。而人类的行为又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与两类行为相应,斯金纳把条件反射也分为两类:应答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反射学习是S-R过程;操作学习是(S)-R-S过程,重要的是跟随反应之后的刺激。 斯金纳的强化原理强化是指“使反应发生概率增加、或维持某种反应水平的任何刺激”。正强化和负强化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强化的程式:指反应在什么时候或多频繁地受到强化。连续强化:每次正确反应之后给予强化。间隔强化:时间间隔、比率间隔 行为的学习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塑造在不久的将来对自己和他人有利的行为。如何塑造行为?连续接近(逐步逼近法)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原理积极反应原则小步子原则及时强化原则自定步调原则低错误率原则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根源于格式塔心理学。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要通过主体的主观作用来实现。认知主义的代表人物有:苛勒、皮亚杰、布鲁纳和加涅等。 数一数,这张图片上有几个黑点? 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就是知觉的重新组织。这种知觉经验变化的过程不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而是突然的顿悟。格式塔心理学强调整体观。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发现学习教师只要把握每门课程的基本结构,根据学生表征系统形成的特点来设计教学,那么任何年龄阶段的学生都能掌握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强调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学生在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同时,还要掌握学习该学科的基本方法。发现法和发现态度是最为重要的。发现不仅包括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动,也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 发现学习的特征强调学习过程强调直觉思维强调内在动机强调信息提取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信息加工理论的基本假设人类记忆的性质信息储存的方式 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式 信息加工的基本原理信息流是行为的基础。人类加工信息的容量是有限的。记忆取决于信息编码。回忆部分取决于提取线索。 信息加工理论的教学应用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加涅的学习条件与教学论(九段教学法) 信息加工理论对学习的启迪(1)刺激选择不是一种随机的过程,因此,不能仅仅考虑到刺激的特性,而且还要关注学习者已有的信息或认知图式.(2)人类记忆加工信息的能量是有限的,如果一味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信息,不给他们留有加工或思考的时间,结果必然会像狗熊拣苞米一样,拣一个丢一个(3)组块理论,为了尽可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习较多的知识,我们必须把知识组织成有意义的块状,减少机械学习.(4)信息编码不仅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而且也有助于信息的贮存和提取,教师在帮助学生使用各种策略来编码方面可以大有作为. 建构主义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却由每个人自己决定。人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解释现象,人们的个人世界是用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各自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人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不同。 鱼牛童话 建构主义理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务的理解,从而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标准的理解 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皮亚杰杜威 建构主义的教学原则随机通达教学抛锚式教学支架式教学 建构主义对教育技术的影响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情境化教学重视社会性互动 第3章视听与传播理论 学习目标了解人眼的视觉特性、人的视觉心理及其对画面构图的影响。了解人耳的听觉特性、非线性效应和声音的定位机理。理解“经验之塔”理论的内容和基本观点。理解传播的概念和类型、网络传播的特征。理解教育传播的要素、过程和典型模式,熟悉教育传播的方式及规律。 主要内容3.1视听教育理论3.1.1视感知规律3.1.2听感知规律3.1.3“经验之塔”理论3.2教育传播理论3.2.1传播的概念和类型3.2.2教育传播过程3.2.3教育传播模式3.2.4教育传播的基本原理 戴尔的“经验之塔” 拉斯韦尔模式谁(传播者)说了什么(信息)通过何种渠道(媒介)对谁(受众)取得什么效果(效果) 教育传播1、教育传播要素 教育者(教师?) 教育信息 受教育者 媒体和通道 传播环境 教育传播的基本方式自学传播个别传播课堂传播远程传播 教育传播过程 教育传播基本原理共同经验原理抽象层次原理重复作用原理信息来源原理 本章小结人眼对辐射功率相同而波长不同的光的敏感程度不同。人眼的亮度视觉是三种彩色视觉合成的综合结果。人眼的分辨力是人眼刚能分辨出被观察物体上相邻两点至人眼所张视角的倒数,不仅与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位置有关,与光的照度有关,还与景物的相对对比度、物体运动速度有关。人眼的亮度感觉总是滞后于实际亮度的特性称为视觉惰性,其残留时间约为0.1秒,当光脉冲的频率达到临界频率时,闪烁现象即消失,而给人以稳定的亮度感觉。 心理趋合是指利用人们的想象力去填充我们实际在画面中并没有见到的空间。画面均衡是人们对画面表现主题的一种形式感觉,分对称式均衡和非对称式均衡。构图元素如线条、色彩、明暗、质感和立体感等都与视觉心理有关。人对声音的感知有响度、音调和音色三个主观听感要素。人耳的非线性效应有人耳的掩蔽效应、鸡味酒会效应、颤音效应、哈斯效应等。人耳是靠双耳效应和耳廓效应对声音进行定位的。 “经验之塔”理论把学习得到的经验按抽象程度的不同分为三大类十个层次,其中“塔”基的经验,是最直接最具体的经验,越住上升,则越趋于抽象,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教育不能只满足于获得一些具体的经验,而必须向抽象化发展等。广义上的传播可理解为“大自然中一切信息的传送或交换。”狭义的传播主要指人的传播,且又分为人的内在传播与人与人的传播。通常人与人的传播包括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和教育传播。 在教育传播中教育者、教育信息、受教育者和媒体是最基本的四个要素。教育传播过程可分为确定教育传播信息、选择教育传播媒体、通道传送、接收与解释、评价与反馈、调整再传送六个阶段。教育传播的基本模式有拉斯威尔传播模式、香农—韦弗传播模式、贝罗传播模式、海曼—弗朗克传播模式。教育传播的方式有自学传播、个别传播、课堂传播和远程传播四种。教育传播要取得好的效果,须遵循共同经验原理、抽象层次原理、重复作用原理、信息来源原理。 习题31、人眼有哪些视觉特性?2、何为“心理趋合”?何为“画面均衡”?3、举例说明在画面构图中如何利用人的视觉心理。4、人耳有哪些听觉特性?5、人耳是靠哪些因素来对声音进行定位的?6、简述“经验之塔”理论的内容和基本观点。7、什么是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教育传播和网络传播?它们各具有什么特点?8、教育传播的基本要素有哪些?9、简述拉斯威尔传播模式、香农—韦弗传播模式、贝罗传播模式、海曼—弗朗克传播模式。10、教育传播有哪些方法?各有什么特点?教育传播必须遵循哪些原则? 第四章视听媒体辅助教学 媒体媒体一词来源于拉丁语“Medium”,音译为媒介,意为两者之间。它是指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从信息源到受信者之间承载并传递信息的载体或工具。也可以把媒体看做为实现信息从信息源传递到受信者的一切技术手段。媒体有两层含义,一是承载信息的载体;二是指储存和传递信息的实体。 麦克卢汉的媒体观媒体是人体的延伸媒体也是信息媒体有“冷”、“热”之分媒体是导致社会变动的最强大动力 媒体的分类按媒体发展先后分类传统教学媒体、现代教学媒体按使用媒体的感知器官分类听觉型媒体:口头语言、广播录音视觉型媒体:教科书、板书、板画、挂图、模型、标本、幻灯、投影等视听型媒体:配录音的幻灯、电影、电视等相互作用媒体:程序教学机、计算机辅助教学媒体、语言实验室、微格教学训练系统等 媒体的功能传递信息存储信息控制学习 媒体的作用给教学活动提供具体的经验促进学习者的思维活动改善学习者的行为态度优化教育教学过程 媒体的特性选择性组合性有效性实用性 视听教学媒体视觉媒体光学投影仪、光学照相机、数码相机、视频展示台、投影仪听觉媒体录音机、cd唱机、cd光盘视听媒体电视系统和电视机、录像机、摄像机、vcd与dv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