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课堂设问艺术在试卷讲评课中的运用

浅谈地理课堂设问艺术在试卷讲评课中的运用

ID:46256595

大小:57.2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2

浅谈地理课堂设问艺术在试卷讲评课中的运用_第1页
浅谈地理课堂设问艺术在试卷讲评课中的运用_第2页
浅谈地理课堂设问艺术在试卷讲评课中的运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地理课堂设问艺术在试卷讲评课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提问和倾听在地理课上的艺术魅力——以一道习题讲评为例周怡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提问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基本技能,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手段之一。好的提问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要深入浅出地解决问题;其次要与学生兴奋点结合,紧紧抓住学牛思维走向。本文结合地理课堂试卷讲评课提问案例提出个人的观点。【情景再现】:2011年11月28H上午10时(当地时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港口城市德班召开,会议计划为期12天。读图1和2,回答1〜4题。1、联合国气候变化人会开幕时,北京时间为()A.28H18时B.28H4时C.28H16时D.27H23时师:找同学来分析分析这儿道题1=1,尽

2、量口己完成,有问题我来帮你。生1:已知德班在东二区,是上午10时……师:(打断学生)你怎么知道徳班是在东二区的?牛1:因为图中显示德班在30°E师:怎么推算岀來30°E就是东二区呢?生1:用30/15=2就能知道是东二区师:那你告诉大家“已知一个地方的经度,求该地所在吋区数”用的什么方法?我来写生]:(学生边说,我板书)已知度数/15=商+余数,若余数>7.5,则吋区数二商+1;若余数<7.5,则时区数二商。师:很好,这位同学记得非常清楚,对基础知识掌握得很扎实,好,请你继续分析生1:已知东二区焰上午10点,求北京时间也就是东八区时间,两者相差6小时,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

3、在10点的基础上加6小时,就是16点,所以选C。师:非常好,这位同学解释得很完美,我想同学们都应当听得非常清晰,以后上试卷讲评课就应该像这位同学,声音洪亮,思路淸晰,分析到位,……好,我们看下一题。2、图2中A、B、C、D为“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大会开幕那天,有关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以及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位置,正确的说法是()A.E处,南半球B.F处,南半球C.E处,北半球D.H处,南半球师:这一题怎么做呢?找个同学说说。生2:山图2可以看出,C是秋分,D是冬至师:(打断学生)分别是儿月儿号左右呢?生2:9月23口、12月22口师:好,继续!生2:大会开幕

4、的时间是在11月28日,所以在CD之间,是E点师:那太阳直射点在哪里?生2:开幕吋间介于秋分和冬至日ZI'可,太阳直射点应该在赤道和南冋归线Z间,所以直射南半球,选Ao师:很好,坐!3、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期间,下列说法止确的是()A.镇江正午太阳高度角接近一年中最小值,B.徳班正午的树木影子朝南C.东亚地区盛行东南风D.南极处于极枚期间生3:这一题我川的是排除法,A,人会期间接近冬至口,镇江位于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接近一年小最小值,而且昼渐短,不是渐长,所以A错了,师:那昼什么时候是最短呢?生3:就是冬至日当天师:所以我们可以总结出,太阳直射哪半球,哪半球就……?全体学生:昼

5、长夜短师:太阳垃射哪半球,哪半球的极点就出现……?全体学牛:极昼。师:好请同学们把刚才的这句结论记下……好,这位同学继续生3:徳班在30°S附近,太阳直射在接近南冋归线的位置,所以太阳在徳班的北而,彩子应该朝南,B对。C,东亚地区盛行西北风师:理由?生3:因为此时是北半球冬季,东亚吹西北风,D,根据刚才老师给我们总结的结论,太阳直射南半球,南极点处于极昼,所以D排除。师:好,止确,请坐!4、下列属于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①燃烧矿物燃料②太阳活动③毁林④焚烧秸秆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师:请下而一位同学生4:全球气候变暖的上要原因主要是燃烧煤、石汕、天然气还有

6、破坏森林造成,所以选A。师:很好,所以,我们可以总结出全球气候变暖的两人原因,一个是释放的多,一个是吸收的少了,对吧?全体学牛:恩……为什么不选D?(台下有很多学牛在嘀咕)师:其他同学有疑问了,为什么不选D?这位同学你给大家解释解释。生4:焚烧秸秆应该是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而起保温作用师:对啊,保温,你为什么不选D?生4:无语……部分学牛:是全球气候变暖……师:対,有的同学说的很对,焚烧秸秆会起到保温作用,但那只是部分地区,比如中国农村部分地区在某些季节烧秸秆,会形成很浓的烟雾,近地面会保持一定温度,但并非影响全球,所以④不能选。……好,请坐。……所以以后做题,一定要细心、考

7、虑问题要全而,否则这样的题目失分太可惜。好的捉问应该是打破程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设计课堂捉问应根据教学忖标,扣住重点,抓住难点。通过层层设疑,引发学生积极探究,逻辑分析,用己有的知识推导出新的结论,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深化。同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尽量为学生拓展展现白我的空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表白己观点,在互相讨论、互相交流、共同探讨的过程屮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在对地理问题探究过程屮形成求真求实、严谨、辩证的科学态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