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写作基础(一)

阅读与写作基础(一)

ID:46274065

大小:6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2

阅读与写作基础(一)_第1页
阅读与写作基础(一)_第2页
阅读与写作基础(一)_第3页
资源描述:

《阅读与写作基础(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阅读与写作基础(一)期末复习指导一、课程考核说明和实施要求1.本课程的考核对象是现代文员专业的专科学牛。2.考核说明是根据“阅读与写作基础”课程教堂大纲及主教材《阅读与写作》(陆亚萍骆自强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8新版)、辅助教材《阅读与写作基础学习指导书》(陆亚萍鲍鹏山编写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9版)编写的,是该课考试与命题的依据。3.考核的主要内容为教材中的语文知识,阅读与分析和作文。A、语文知识:包括文学常识、作家作品知识、语言知识三方面内容。(均以教材屮介绍为准)。语言知识包括了文言散文屮常见的实词、虚词的古今及不同环境屮的应用,文言文中的某些特殊语法现象。B、

2、阅读为分析:(1)要求理解并识记所学文章的内容。(2)归纳所学文章的中心思想(中心论点、分论点)、划分出重耍的段落层次并概括其人恵》O(3)结合文体(文章类别:说理、叙事、抒情),识别其主要的写作方法及特点。(4)识別文章中采用的修辞方法及特点。(5)综合以上所列点,结合具体材料及现实,参阅文后的评点、思、考分析并联系全文展开分析。C、作文知识作文为材料作文。主要考核学生的文化素养、观察判断及思考分析能丿J,及其语言表达能力。文章耍求能结合所给材料,内容正确充实、中心明确突出,思路、条理清晰,结构完整,语言清通,文面规范清处。4.考核要求分为了解、掌握、分析三个层次,耍求如2

3、(1)“了解”要求学生对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识点作一•般性的回答。(2)“掌握”要求学生对教材中涉及的问题做进一步的回答,并具冇一定的归纳总结能力。(3)“分析”要求学生能较深入地分析教材的重点作品(见大纲),通过自己的归纳、总结,结合具体材料及现实,参阅文后的评点、思路分析并联系全文展开分析。5.木课程的期末考试采取平时作业(各地自行安排)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平时占总成绩20%,期末为80%。6.考试形式为闭卷。时间150分钟。题型与答题要求具休题型有:单项选择、多项选择、释词邙艮于文言文)、简答、阅读与分析及作文。1•单项选择(10%)2.多项选择(8%)这类题涉及的知识

4、较广,有关作家的代表作及重耍作品,作家少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作品的主题、意义、写作手法、影响等。以教材中的作家小传、单元导读、选文内容及文章评点为准,解答要求准确,无错别字。2.释词(7%)即带点的字的解释。这类题限于文言文屮,要求能解释古今不同意义的实词,虚词及在不同语言环境小的应用,文言文屮的某些特殊语法现实(如,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及使动、意动、被动句式等)。3.简答(15%)主要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熟悉、掌握,包括思想、主题与艺术形式。4.阅读与分析(20%)这类题有两道。-•题的文章段落选白古文;一题则选白现代文。能对作品的主要人物进行分析,

5、理解文章的主旨(主要观点)及文章风格及创作意图,划分重要的段落、层次,理解并说明文章的主要表现手法。解答要求:能结合全文展开分析,答案只要论据充分,言之有理,能白圆其说,表达清处明白便能得分。5.作文(40%)主要考核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知识与素质的综合考核。答题要求:观点正确、鲜明,富冇新意,论述条理清楚完整,语言表达通顺、明白,文面整洁、规范。体裁不限。二、考核内容与目标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第一、第二及第五单元。关于材料作文辅导材料作文,应首先把握读后感的写法。读后感,顾名思义,就是读了一篇文章或一个作品后的感想。这是供材作文的一种常见形式,属于议

6、论文的一种。按内容侧重点不同分,读后感可分为“分析阐述型”(看重对原作进行剖析、阐述,谈自己对原作的理解和读示的心得体会),“评价介绍型”(着重谈原作的成败得失及其意义的影评、书评)“借题发挥型”(偏重于从原作内容出发,由此及彼产生联想,联系实际,加以发挥,谈口己观点,阐明一个道理)。我们这里说的“读后感”,是指“借题发挥型”的。写此类读后感,除了有特别的明确要求之外,一般地说,不是对原作本身进行全面的介绍、分析和评价,以讨论其得失,阐述其意义,而是有感而发,写自己真切的感受、启示和教益,而H不能囿于原作,一定要联系现实生活,冇针对性地阐述自己读后感受最深的一点,并对这个观点

7、加以论证、引申和发挥。写法提示:写读后感,一般地说,文章开头用一节文字,发概述“读”的内容,或直接引用原作关键的语句和字眼,从而明确自己的“感”的角度和屮心。接着,从“读”中生发开去,抓住自己“感”的重点,展开联想,联想实际,引用典型事例,阐明道理,既能验证原作的主要观点或寓意,更要充足有力地论证口己提出的论点。结尾处-•般还得提及一下原材料,更重要的是再次强调自己的感受点。常见毛病:%1以“叙”代“感”。大量复述原文内容或整个故事,而真匸谈感想,发表议论的文章则很少,形成轻垂倒置的现彖。%1以“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