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体西用的经济基础探析

中体西用的经济基础探析

ID:46332213

大小:73.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1-22

中体西用的经济基础探析_第1页
中体西用的经济基础探析_第2页
中体西用的经济基础探析_第3页
中体西用的经济基础探析_第4页
中体西用的经济基础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体西用的经济基础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体西用”的经济基础探析摘要:“中体西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语,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后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屮体西用”的提出,也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它是中西方经济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试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中国经济状况两个方面探讨“中体西用”的深厚渊源。由于资料和水平有限,有不当之处望不吝指正。关键字:中体西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中国经济状况“中体西用”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语。“体”是根本的意思,“用”指具体的措施、方法、手段。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后以林则徐、魏源、奕诉、曾国藩等为

2、代表的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中学”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指近代传入中国的自然科学和商务、教育、外贸、万国公法等社会科学以及西方资本主义时期出现的先进技术和发明。它主张在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上,采用西方造船炮、修铁路、开矿山、架电线的科学技术以及文化教育方面的具体办法来对内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对外抵抗西方列强的掠夺馋食,以缓和内忧外患的危机局势,维护处于风雨飘摇中的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中体西用”思想的提出也经历了一段较长的时期。咸丰十一年(1861年)冯桂芬在《校庐抗议》中说:“以中国之伦理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最早提出了这一

3、思想。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四月,南溪赘叟在《万国公报》上发表《救时策》一文,第一次正式公开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概念。之后,这一思想几乎主导了整个中国近代的文化发展。笔者认为“中体”思想的提出,是洋务派知识分子在对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和鸦片战争前后的经济结构做出认真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做出的理智选择,“西用”也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飞快迅猛发展和明末清初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结果。总之,“中体西用”思想的形成和提出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和广大百姓的利益的。一、坚持“中学为体”的经济根源1“天朝上国”的辉煌成就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

4、一,历史上大部分时期都走在时代的前列。在农业生产方面,商、周时代出现了青铜农具,且种类繁多,这是中国农具史上的一个重大进步,春秋战国时期,锋利的铁农具代替了木、石、青铜制农具,之后一千多年中,先进的取水设备和机具、耕翻平整土地的农具、播种农具、中耕除草农具等大量涌现,大大减少了劳动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农业生产技术也不断改进,农业产量大幅度提升;在手工业方面,纺织业和耕作业一样是我国古代两大基本技术之一,具有很长的历史,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织造丝绸的国家,并于公元前一世纪沿丝绸之路传到国外,曾以“丝绸之国”文明于世,我国也是矿业技术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已会冶炼

5、生铁,先于欧洲1700多年……概而言之“明代以前,在世界古代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各个领域屮,属于屮国首创之项,其量之多,水平之高,是当时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所不及的。”⑥据1975年出版的《自然科学大事年表》记载,明朝以前,世界上的重大创造发明和重大的科学成就大约300项,其中中国大约175项,占总数的57%以上,世界各国才占42%多。四大发明就是最好的证明。中华民族凭借其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无法超越的社会生产力,在世界上其他国家声名远播,西班牙作家相安•冈萨雷斯在其著作《中华大帝国史》中说:世界上“再也找不到像中国这样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的地方了”“说真话,那里不缺任何

6、人类生活的必需品,而且极为丰富,价格便宜得就像白给。因此,当地人有理由说那是世界最富有、最肥沃、东西最便宜的国家。”西方作家根据传教士的记载所写的著作,虽有一定的夸张成分,并难免存在以偏概全的现象,但不可否认这些记载仍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中国的实际情况,1644年清军止式入关时,也为眼前的盛况所震惊,他们有理由相信,在这片广袤肥沃的土地上,丰富的资源、勤劳的百姓、先进的技术,再加上他们有效的统治,一定能够更加强大辉煌,他们心安理得地处在唯我文明的梦幻中,认为天朝物产丰饶,无所不有,完全能够口己口足,不需外来货物。清朝这种“天朝上国”的思想并非个别现象,而是一种普遍认识,

7、统治阶级和封建地主确实过着豪华奢侈的生活,他们没有任何理由说服自己改变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在中国的统治地位,更何况这种儒家思想统治下了臣民是如此“温良恭俭让”,在这种情况下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就毫不奇怪了。2清末口然经济占主导的经济结构鸦片战争前,虽然中国封建社会内部早已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有所增长,但是由于清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禁止海外贸易,禁止私人开矿,在内地设立关卡对流通商品征收重税等,限制和阻碍了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资本主义发展缓慢,这时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经济力量,在整个社会经济中仍居次要地位,而占统治地位的仍然是个体小农业和家庭手丁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