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勰“比兴”修辞论之探析——以《文心雕龙_比兴》篇为中心

刘勰“比兴”修辞论之探析——以《文心雕龙_比兴》篇为中心

ID:46389449

大小:7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23

刘勰“比兴”修辞论之探析——以《文心雕龙_比兴》篇为中心_第1页
刘勰“比兴”修辞论之探析——以《文心雕龙_比兴》篇为中心_第2页
刘勰“比兴”修辞论之探析——以《文心雕龙_比兴》篇为中心_第3页
刘勰“比兴”修辞论之探析——以《文心雕龙_比兴》篇为中心_第4页
刘勰“比兴”修辞论之探析——以《文心雕龙_比兴》篇为中心_第5页
资源描述:

《刘勰“比兴”修辞论之探析——以《文心雕龙_比兴》篇为中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刘勰"比兴"修辞论之探析——以《文心雕龙•比兴》篇为中心•汉语言文学刘勰〃比兴〃修辞论之探析——以《文心雕龙•比兴》篇为中心摘要:〃比兴〃是中国传统文学创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种修辞格。在中国文学史上,刘勰的《文心雕龙》对〃比兴〃修辞有着详尽的论述。《比兴》篇不仅创造性地总结了前人对〃比兴〃辞格的界定,而且还规定了〃比兴〃修辞在文章写作中的一些方法和命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关键词:比兴修辞格《文心雕龙•比兴》〃比兴〃即比喻和兴起,它是中国传统诗文创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种修辞方式。在中国文学史上,齐梁时期刘勰所著

2、的《文心雕龙》不仅是一部〃体大虑周〃的文学批评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文章写作学著作。该书辟《比兴》一篇专门论述〃比兴〃辞格在文章写作中的运用实践,不仅创造性地总结了传统文学对〃比兴〃修辞概念的界定,而且确立了〃比兴〃辞格在具体文章写作中的方法和原则,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刘勰对〃比兴〃辞格的创造性阐发〃比兴〃的文学修辞观念早在春秋时期已被提岀,之后不断成形与发展。据《周礼•春官》记载:〃太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以六德为之本,以六律为之音。〃[1](P796)此后,汉代《诗大序》根

3、据《周礼》中的说法提出了〃诗有六义〃之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日风,二曰赋,三日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1](P271)汉代经学家郑众从内部结构岀发解释〃比兴〃二义:〃比者,比方于物也。兴者,托事于物也。〃⑴(P796)以郑众之意,〃比〃是用物来打比方,〃兴“是用物来寄托事理。而汉代另一位经学大师郑玄则从政治角度解说〃比兴〃:〃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而言之。兴,见今之美,嫌于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1](P796)在此,郑玄将〃比兴"释为讽刺和褒美的两种不同

4、的艺术表现手段,进而把〃比兴〃修辞牵强地与政教治令联系起来,故后人评曰:〃案后郑以善恶分比、兴,不如先郑注谊之确。且墙茨之言,《毛传》亦目为兴,焉以恶类恶,即为比乎?〃[2](P212)汉代以后,挚虞的《文章流别论》对〃比兴〃修辞有着集中地揭示:"比者,喻类之言也;兴者,有感之辞也。后世之为诗者多矣,其称功德者谓之颂,其余则总谓之诗。"[3](P190)挚虞对〃比兴〃修辞的解释撇开了政教美刺的经学阐释”更侧重于外物对文章写作的兴发作用。刘勰《文心雕龙•比兴》篇在总结前人〃比兴〃修辞论的基础上,从如下几个

5、角度对〃比兴〃辞格作了理论界定:(-)从训诂学的角度,对〃比兴〃的内涵作了解释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起情故兴体以立,附理故比例以生。比则畜愤以斥言,兴则环譬以托讽。[4](P601)这里,刘勰将〃比兴〃分开论述,〃比"是比附,〃兴〃是起情,〃比〃是带着激愤的情感来指斥,而〃兴"则意为思想情感的委婉寄托。由此观之,刘勰对〃比兴〃的界走抛开了汉儒美刺的政治观点,而站在文学创作的立场上强调〃比兴〃是作者思想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故〃龙学"大家黄侃评之为:〃彦和辨比兴之分,

6、最为明晰。一曰起情与附理,二曰斥言与环譬,介画愫然,妙得先郑之意矣。〃[2](P212)(二)从文章写作的角度进一步概括〃比兴〃修辞的艺术内涵且何谓为比?盖写物以附意,飓言以切事者也。[4](P601)观夫兴之托谕,婉而成章,称名也小,取类也大。⑷(P601)刘勰对〃比〃的修辞内涵概括为〃附意〃与〃切事〃,讲求譬喻的准确、精当。这也正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所言,运用譬喻修辞有两点需注意:〃第-,譬喻和被譬喻的两个事物必须有一点极其相似;第二,譬喻和被譬喻的两个事物必须在其整体上极不相同。〃⑸(P75

7、)同样,刘勰将〃兴〃解释为〃环譬〃,在继承郑玄论述〃兴"之传统的同时,也将司马迁评论屈原〃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6](P2482)的思想融入其中,认为触物兴情才是〃兴〃体得以确立的表现手段。(三)结合具体的文章写作实践,对譬喻修辞方式予以归纳分类金锡以喻明德,珪璋以譬秀民,螟蛉以类教诲,蜩堪以写号呼,浣衣以拟心忧,席卷以方志固:凡斯切象,皆比义也。至如〃麻衣如雪"〃两診如舞",若斯之类,皆比类者也。[4](P601~602)由此可见,’比’是比附,需通过对外在物象的描绘以比附作者的思想情

8、感,所以〃比兴〃修辞手法的运用需要借助于外物而落实,物象是构成比、兴的重要条件。因而,〃明德〃〃秀民〃〃教诲"等事理和思想情感的表达需要〃金锡〃〃珪璋〃〃螟蛉〃等具体的物象来比附实现。在此篇中,刘勰将〃比〃分为〃必类〃和〃比义’两种方式「比类〃着重于取诸喻体的形象,〃比义’更强调取诸喻体的意义。而就〃比〃的具体表现方式而言,刘勰认为有四种类型:〃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4](P602)可以说,刘勰的上述观点对于比喻修辞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