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市場經濟信用制度探討

我國市場經濟信用制度探討

ID:46454839

大小:72.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23

我國市場經濟信用制度探討_第1页
我國市場經濟信用制度探討_第2页
我國市場經濟信用制度探討_第3页
我國市場經濟信用制度探討_第4页
我國市場經濟信用制度探討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國市場經濟信用制度探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我國市場經濟信用制度探討提要本文通過介紹我國信用現狀,探討我國市場上誠信缺失的原因,分別從經濟學角度和制度學角度對信用的狀況進行分析。面對社會上的失信情況,政府信用、市場信用之間究竟存在什麼樣的關系,如何恢復信用和進行制度重構,並就此提出相應的對策與建議。一、我國信用現狀市場經濟是一種以信用為基石的經濟體制,一個信用缺失的社會或國傢無論如何是不能夠建立起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的。隻有在市場不完善條件下,失信行為才有滋生的土壤。既然有什麼樣的制度就有什麼樣的經濟人行為,那麼失信行為的泛濫必定表明現有的制度存在缺陷,從而使經濟人發現選擇機會

2、主義的失信行為有利可圖。所謂信用,根據佈萊克法律辭典的定義“信用就是誠實守約以及因此而能夠獲得他人的信任”O信用是基於信任而形成的一種人與人之間的經濟關系,是對未來經濟利益的一種心理預期和要求。這種信任源自於誠實守信的良好道德品質(這種品質通過行為表現出來)、履約能力(財產狀況)和法律保障。信用暗含有事前的某種承諾(無論是口頭的還是書面的)和對該承諾的履行,對事先承諾的保證履行,是建立和維持信用的根本,其實質上是一種合作關系。信用對經濟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信用或信用制度的存在極大地降低瞭交易成本,促進瞭社會分工和市場的發展。因轉型時期

3、制度建設的滯後和信用本身的外部性效應,目前我國正面臨著一場“信用危機”。完整的社會信用體系既包括政府信用,也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社會組織的信用。信用的缺失首先表現在政府信用的缺失,有些地方政府及其工作人員,為瞭地方利益,不惜掩蓋事實,編制虛假數據,欺騙公眾;一些地方政府長期拖欠工程款、招待費等,已構成嚴重違約卻不承擔法律責任;信用的缺失還表現在生效法律判決因為地方保護主義等因素難以得到有效執行,“法律白條”現象普遍;其他市場主體信用缺失主要表現在,企業制售假冒偽劣産品時有發生,侵害消費者利益,乃至於影響到消費者的生命健康;拖欠銀行貸

4、款,想方設法逃避債務;履約率低,相互拖欠的三角債問題突出等。如果信用缺失的情況持續發展,將極大地增加交易成本,使整個社會的交易逐漸萎縮,並導致資源配置和相應制度的扭曲、信用的經濟學分析任何經濟問題都可以歸結為“成本與收益比較”的基本點來討論,本文開頭所提的一系列喪失道德誠信的行為(我們且稱它為失信行為),也同樣可以用這一基本點來討論1、失信成本與失信收益比較。人們在追求利益實現的活動中,總是力以最有效的行為方式實現其利益;理性的道德主體同樣在作出一定的行為之前,也要對各種可選的行為方式的成本和收益的大小進行預測和比較,從中選擇能給自

5、己帶來最大利益的行為。失信行為的成本包括實施行為過程中所做出的物質和精神耗費,以及由實施行為可能引起的社會給予的輿論譴責,以至法律制裁等等。失信收益是指失信者通過失信行為所獲得的利益和某種滿足。兩者的關系有一個確定不移的變化軌跡,失信行為的發生率與失信行為的私人成本成反比例關系,同其他人收益成正比例關系。失信主體之所以必然作出某種失信行為決策,其根本原因就在於降低失信成本,最有效地使其所追求的失信行為得以實現。隻有當他預期失信收益大於或等於失信成本時,才有可能最終實施該行為;並且隨著這種失信收益越大,其決定實施行為的堅定性越強,因而

6、實施失信的可能性也越大2、失信行為可以解釋但不能放任。從經濟人的角度講,失信行為主體所實施的失信行為是為瞭追求自身收益最大化,因而對失信行為我們可以在經濟學意義上作出解釋,但仔細檢測一下,就會發現:第一,假定失信行為發生之前的經濟系統處於帕累托最優狀態,當失信者實施失信行為時,他所得到的失信收益實質上是其他受害者的一種福利的淨損失,表明淨福利從一般人手中轉移到失信人手中,社會總福利並沒有增加。失信者的境遇的改進是以受害者的福利受到損失為前提的,這顯然違背瞭帕累托最優這一假設前提。第二,經濟學認為,外部負效應損害效率。從整體來看,失信

7、沒有增加社會總福利的水平,從個體來看,失信的私人成本很小甚至沒有,收益卻極大。但失信行為具有強烈的“示范性”,一旦某位失信者的失信活動“成功”,獲得可觀的收益,就會帶動原本清白的人加入失信者的行列,失信行為發生的頻率就會逐漸加快,就像瘟疫一樣,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如果說小范圍內的失信行為猶可容忍的話,那麼失信行為在大面積發生時,社會就不得不為此支付高額的追加成本。由此可見,失信行為帶來的社會成本遠遠大於私人成本,具有典型的外部經濟負效應的特征,從而引發社會資源配置的無效率。第三,如果整個社會“人人都能失信”且“人人都失信”,從理論上講

8、,這是公平的。但實際上,人非機器,畢竟有差別,隻能是少數失信者憑借失德行為率先走上“富裕之路”,而絕大多數人仍然固守原狀,甚至因受失信之害而狀態惡化,這就導致瞭機會的不平等和結果的不平等。這既是不公平,也是無效率的。設想一下,我們面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