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书院教育管理

明清书院教育管理

ID:46467618

大小:72.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1-24

明清书院教育管理_第1页
明清书院教育管理_第2页
明清书院教育管理_第3页
明清书院教育管理_第4页
明清书院教育管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明清书院教育管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公私书院发展的脉络三、结论书院是屮国历史上一种重要的教育机构,为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和学术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明清统治者出于政治、经济、学术思想等方面的原因,想方设法控制书院,但书院作为…种教育机构,不仅得以承袭,而且有所发展。本文通过书院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两个方面的探讨,认为明清书院教学继承了宋元以来口由讲学的传统,把传播学术和修养之道作为书院教学的核心,而并未官学化。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时期。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从明代产生到清代前期有了缓慢的发展,衰朽的封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多方阻碍并摧残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统治阶级内部孑盾重重,民族孑盾加剧,以农民为主体的反

2、封建主义斗争掀起新的高潮,西方自然科学知识不断传入中国,中外交流频繁。所有这些经济关系的新因索、阶级斗争的新形势、自然科学的新成就和I外文化教育交流的新局面等都是明清时期书院自由讲学得以存在的深厚根基与良好土壤,故明清书院教学屮的口由讲学之风并未泯灭。从书院教学内容来看,明初一百年多年书院主要传习宋代程朱理学;明屮叶以后,为纠正程朱理学“言之太详,析之太精”Z弊,转而传习陆王心学;清初承明末王学之后,又多推祟程朱,其学风由明返宋,形成所谓“性理”学派;清中叶以后,由于汉学在清代逐步发展,又得到统治者的默许,乾隆之际便有一些大书院讲习经史词章,乃至设立以治朴学为主的高级书院;到

3、了道光年间,经学有了明显分化。有些思想家意识到政治危机严重,企图用今文经学形式创立一种既反空谈性理的理学,又反对烦琐考据朴学的经世致用的新儒学,以挽救清王朝的危机;随着“西学东渐”局面的出现,书院教学内容范围扩大,提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吸收先进的资本主义文明。当然,在书院教学中,占主导地位的始终是儒学。不同时期,每个书院的教学内容各有重点,此起彼伏,互相交叉,有的贯穿始终,有的并行不悖。总的趋势是向新时代,新教育发展推进。从明代来看,自由讲学是书院教学的主流,清代虽然以考试式书院居多,但真止代表书院发展方向的却是少数讲学式书院。这与官学教育内容形成明显对比,明清的官学教育完全镶

4、嵌于程朱理学与八股文揉合的模具之中,使学校完全成为封闭的科举演习场所。因此,教学内容不能向书院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即不能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而注入新的因素和新内容。在社会发展的潮流面前,它的阻碍作用口渐明显,这也正是明清官学教育逐渐走向衰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从教学特点来看,书院也不同于官学。明清书院教学为“救科举之弊”和扭转官学教育的败坏,仍承袭了宋代以来自由讲学的特点,通过立学约、学规为操行督导,书院大师“力行”的泽化为精神之感发和融洽、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进德”与”为学”相结合,泽化人格。书院教育的着眼点在于培养学生具有懂“理”、合“礼”的道德品质,即“明人

5、伦”、“以修其身”,要求学生通过“存天理,去人欲”的修炼过程,具备完善的封建人格,而不象当吋的官学那样,以培养官吏为直接目的。通过“授读法”、“选书籍”、“定课程”“行考课”等方式培养学生口学能力。用“履践”“习礼”、“赴会”等方式加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同时,使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盛行讲会,提倡争鸣,强化教育教学与学术研究的交融,注重“教研”能力的培养。总之,明清书院教学“将义理之学,修养之道”作为书院教学的中心。这是跟以“科举”为灵魂,以“进士”和“入仕”为矢的官学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综观明清书院的两落两起的发展进程,我们可以看到,这期间始终有一个主线在制约着书院的发展,

6、即君主专制制度与自由讲学之间的矛盾斗争。自由讲学是书院存在的前提,但又为君主专制制度所不容。即使许多书院大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但他们标新立异的探索和讲学方式,都引起了封建统治者的猜疑和恐惧。对此,明代统治者采取了禁毁的办法,以显示君主专制的威慑力。清代统治者则采取了积极控制的办法以阉割书院教学的真谛。所以明清书院的教学内容和特点就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明清书院教学也就因之具有多重色彩。另一方面,自由讲学的精神在明清时代也有着深厚的根基。封建统治者的没落腐朽,科举之弊孔炽,国学之制渐票;商品经济发展、资木主义萌芽产生和缓慢发展,商人助学兴起;市民阶层的异端思想,

7、各种学术思潮的发展以及西学的传入,都是自由讲学精神的良好土壤。所以明清书院教学小的自由讲学之风不仅没有被扼杀,而但有了较大的发展。因此,君主专制与自由讲学的斗争贯穿于明清书院教育发展的始终,书院教学的内容演变和教学特点,都受这一主线的制约和影响。书院教育与官学教育的一个显著区别就在于:它明确提出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科举应试。所谓“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Z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己也。”(一)承袭和发展传统学说口汉武帝以来,儒学是我国古代占统治地位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