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专业,历史专业毕业论文【独创】

中文专业,历史专业毕业论文【独创】

ID:46523030

大小:5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24

中文专业,历史专业毕业论文【独创】_第1页
中文专业,历史专业毕业论文【独创】_第2页
中文专业,历史专业毕业论文【独创】_第3页
中文专业,历史专业毕业论文【独创】_第4页
中文专业,历史专业毕业论文【独创】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文专业,历史专业毕业论文【独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重源慎流——从戴震对《诗经•国风》的研究浅析其训诂学的主要倾向摘要:戴震是清代干嘉考据学皖派的正式创立者,从他对《诗经•国风》的研究中可以看出他在训诂上的一大特点是重视词的基木义,向词稳定而可靠的意义冋归而非变得更为险怪。虽然他并不因重视词的基木义而抛弄对语境义的探索和说明,但是他反复批评的是错把语境义当成词义的现彖。戴震确定词义的方法上的保证主要是“贯群经”。他这样的学术倾向和方法,既是考据学量的积累的结果,乂是质的提髙。关键词:戴震;诗经;训诂;词义与语境义;清代干嘉考据学戴丧是干嘉考据学皖派的正式创立者,涉猎极广,卓然大家。木文略窥一斑,就其対《诗经・国风》的研究作一个粗浅的分析,试

2、图找出其学术上的特点。据段玉裁《戴东原先生年谱》,戴先生于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时31岁)成《诗补传》,后更名为《毛郑诗考正》(下文称《考正》);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时44岁)成《呆溪诗经补注》(下文称《补注》)。】这是木文所用的材料。前者乃全《诗》的札记,后者仅成《周南》《召南》两卷,但详列经文和毛《传》、郑《笺》、朱子《集传》,末下己意。二书在意见上没有多少歧界。因《补注》晚出而文详,故优先引用。一、训诂上重源慎流的倾向(一)在词义和语境义Z间向词义冋归在特定的语境下,一-个词(常常)会临时性地农示特定的意思,有人称之为“语境义”。从严格意义上说,语境义算不上词义。如果把

3、语境义等同于词义,那么一个词的义项就会极为庞杂,不可能符合社会交际的需耍。但词义的引申、分化,恰恰是以语境为条件的。如果某种语境反复出现,相应的语境义就可能脱离原语境而进入词的意义系统,成为其稳定的义项,甚至在将来发展成最常用的义项乃至唯一的义项。戴震在《考止》和《补注》中,能够并且非常注虑区分词义和语境(义)。在二者之屮,他作者简介:王小婷:(1978-),山东济南人,山东人学文史哲研究院讲师,北京大学中文系07届博上毕业生。研究方向:屮国古典文献学。1漆永祥老师(1998:116)把《毛郑诗考正》和《杲溪诗经补注》都算作戴震前期的著作,山此认为戴震在乾隆二十二年见惠栋Z后其学术''发生

4、转折性变化”,“治经山汉宋兼采到独匝汉儒”。这显然是不成立的。积极地提醒人们向词义一方回归;虽然他并不由此而抛弃对语境义的探索和说明,但是他反复批评的是错把语境义当成词义的现彖。所以我们认为,戴震在训诂上的一人特点是向稳定而可靠的意义回归。山于这些意义通常存在时间较早,是词义引申、分化的源头,所以我们把戴震的这种特点概括为“重源慎流”。(二)反复批评“缘词生训”戴震的这个倾向从他在《考正》、《补注》二书中反复批评“缘词生训”中体现得很清楚:例1《周南•蠡斯》首章:"宜尔子孙振振兮”,《毛传》:“振振,仁厚也。”《补注》:“振振,仪容Z盛也。”自注:“《毛诗》于'振振公子'、'振振君子',皆

5、曰'信厚也’;于'振振鹭'曰'碎飞貌晋童谣:'均服振振',杜预曰:'盛貌。'韦昭云:'威武也。’缘词生训,故说各不同。”[1](P1121)例2《唐风•蟋蟀》首章:“岁聿其莫”,《毛传》:“聿,遂。”《补注》以“聿”为“辞助”,并说:“《传》于'岁聿其莫'释之为'遂',于'聿修厥德'释之为'述';《笺》于'聿來胥宇'释Z为'自',于'我征聿至'、'聿怀多福'、’遹骏有声’、'遹观厥成'、'遹追來孝’并释Z为'述’。今考Z,皆承明上文之辞耳,非空为辞助,亦非发语辞。而为遂、为述、为自,缘辞生训,皆非也。”111(P1184)这两例,尤其是例1,--般认为是“随文释训”一一指(从基本的词义出发

6、,止确)揭示该词在特定语境下特定的意义。根据这一原理,同一个词同一个意义在不同的地方就会有和近而又不和同的训释。不但不奇怪,甚至值得肯定。如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吹”字条下就把例2中《毛传》、《郑笺》的前后不一称为“因文分别”,不认为有什么错误。然而,戴震对这种现彖(他称为“缘词生训”)基本上是持否定态度的。,不过例2确实不如例1那样没冇争议。毛郑的训释的不同,很难认为是语境的不同造成的。当我们看到下血一例Z后,会对戴震的用意有更加明确的了解:例3《召南•草虫》首章「趨趨阜歳”,《毛传》:“阜歳,馥也。”《补注》:“歳Z屈不一,歳其统名也;草虫则凡小虫草生者Z通语也。《尔雅》:'虽,蠡製

7、。’'草蠡,勉螫。''馥蠡,峨婿。‘'螫歳,螟蚊。’‘土歳,蛾溪。'盖因诗辞而别英名,以傅合之。《尔雅》,周秦之际所记,解释《诗》《书》往往缘词生训。以为尽可证实,则违经矣。”⑴(PH32)可见戴震不是反对随文释训,而是反对没抓住真止的词义,只为了解通某一特定的句子,而制造J段注明显带有为毛郑开脱、辩护的味道,我们猜想这是因为戴歳批评在先,而段玉裁想纠其偏(或者仅仅是为了立异)的缘故。特定的解释。随文释训默认的而提是从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