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强降水诱发地质灾害特征分析

福建省强降水诱发地质灾害特征分析

ID:46528539

大小:366.9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4

福建省强降水诱发地质灾害特征分析_第1页
福建省强降水诱发地质灾害特征分析_第2页
福建省强降水诱发地质灾害特征分析_第3页
福建省强降水诱发地质灾害特征分析_第4页
福建省强降水诱发地质灾害特征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福建省强降水诱发地质灾害特征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64福建地质GeologyofFu]ian增刊1福建省强降水诱发地质灾害特征分析①高珊1刘爱鸣1黄志刚1郑蔚雯2(1.福建省气象台,福州350001,2.福建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福州,350003)摘要福建省地质灾害调查结果表明省内地质灾害以土质类滑坡和崩塌为主,灾点多分布广规模小危害大。地质灾害点密集分布在戴云山脉周边地区。地质灾害的发生时段相对集中在5~8月,对应福建的霉雨季和台风季。群发性的地质灾害主要与单次暴雨强度或久旱后的强降雨影响关系密切。研究表明不同的地质环境背景对触发地质灾害的降雨有不同的敏感度。根据不同地质环境下降水与地质灾害发生概率之间的

2、关系可以建立地质灾害潜势预报模型。引发地质灾害的降雨天气系统主要有热带气旋、东风波、热带云团、热带辐合带、低槽、切变等。关键词地质灾害暴雨地质灾害区划台风概率预报模型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低山丘陵区,山地面积占全省陆地面积的90%以上,且残坡积土层广泛发育,厚度大,岩石节理裂隙发育,风化强度大,软弱结构面普遍存在,地质环境脆弱,加上用地条件差,山区村庄建设大多数都是依山削坡建房,形成大量的房前屋后高陡边坡,是我国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省份之一。特别是雨季和台风季,受降雨的影响,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常造成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分析全省地质灾害(主

3、要指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发育和分布规律,研究引发地质灾害发生的气象条件,对有效做好地质灾害防御工作非常必要。1福建省地质灾害发育特点省内已开展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1],调查地质灾害点总数9513处,其中滑坡点5816处、崩塌点l888处、不稳定斜坡点1591处、泥石流点103处、地面塌陷点115处。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为主、占灾害点总数的61.1%,崩塌占19.9%,不稳定斜坡占16.7%,地面塌陷占1.2%和泥石流灾害占1%。灾害点处于相对稳定状况的仅占6%,基本稳定的占17%,而不稳定的占76%。地质灾害以斜坡类为主,若将不稳定斜坡视为潜在的滑

4、坡或崩塌点,那么斜坡类的崩滑灾害占灾害点总数的98%;按物质成分分类(表1)和发生规模分类,对区内各类型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分述如下。1.1滑坡滑坡是省内发生频率最高的地质灾害类型,具有点多、面广、规模小等特点。滑坡以土①基金项目:福建省科技厅重点项目。强降水诱发地质灾害危险度等级预报预警业务服务系统”(2005Y010)收稿日期:2010—08-08作者简介:高珊(1974-),女,高级工程师,气象学专业。增刊1高珊等:福建省强降水诱发她质灾害特征分析65表I斜坡类灾害按物质成分分类Table1categorystatisticonmaterialsourc

5、eofslopetypegeologicalhazard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物质成分数量(处)百分率(%)数量(处)百分率(%)数量(处)百分率(%)土质544694156583135685岩质8311931022814碎块石26751046i

6、其它2026171合计58161001888i001591100百分率61.i%19.8%16.7%质为主,碎块石为次,岩质滑坡最少。规模以小型为主,占总数的95%左右,小型滑坡的滑床主轴普遍较短,以斜坡快速滑动为主,就地发生、就地堆积;其中又以规模0.1万~1万m3(占41.I%)和小于0.1万m3(占39.8%)为

7、主,而规模大于100万m3的巨大型滑坡仅24处,占总数的0.5%。1.2崩塌崩塌是高陡斜坡变形破坏的常见形式之一。省内崩塌亦以土质为主,共1565处,占总数的83%;岩质崩塌为次,共193处,占总数的10%;碎块石崩塌共104处,占总数的6%左右。崩塌规模以小型为主,占灾害点总数的94%,小型崩塌一般发生于坡顶,在坡脚堆积;其中以小于0.05万rn3最多(占46%)、其次为1万~O.1万m3(占30%)和0.1万~0.05万m3(占18%)。而规模大于1万m3的中型以上崩塌仅占灾害点总数的6%。I.3不稳定斜坡不稳定斜坡是崩滑灾害产生的前兆,属于有活动迹象但

8、尚未发生活动的潜在地质灾害点,其规模一般较难确定;多数以土质斜坡为主,占总数的85%左右,岩质斜坡为次,占总数的14%左右。I.4地面塌陷地面塌陷是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地表发生下沉或陷落的现象。一般可分为岩溶区塌陷和采空区塌陷2种类型,且以岩溶区地面塌陷为主,占总数的94%,采空区塌陷仅占6%。多数属于小型地面塌陷,即塌陷坑面积小于0.1km2,而且面积多以几十平方米至三百平方米以内的小型塌陷点居多;形状多呈不规则圆形或椭圆形,部分呈葫芦状;塌陷坑直径最大可达三十余米,最小仅几十厘米;深度一般可达十余米,最浅的仅几十厘米。大部分塌陷是由于人为开采地下水或

9、矿山采空区所引发,约占83%;由自然因素(主要是强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