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常山赵子龙与元氏县常山故郡的故里亲情

[指导]常山赵子龙与元氏县常山故郡的故里亲情

ID:46587532

大小:74.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25

[指导]常山赵子龙与元氏县常山故郡的故里亲情_第1页
[指导]常山赵子龙与元氏县常山故郡的故里亲情_第2页
[指导]常山赵子龙与元氏县常山故郡的故里亲情_第3页
[指导]常山赵子龙与元氏县常山故郡的故里亲情_第4页
[指导]常山赵子龙与元氏县常山故郡的故里亲情_第5页
资源描述:

《[指导]常山赵子龙与元氏县常山故郡的故里亲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常山赵子龙与元氏县常山故郡的故里亲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常山郡故城(石家庄市元氏县殷村镇故城村)。常山郡的由来:《史记》记载“赵孝成王十一年,城元氏县上原”。是说在战国时代赵孝成王十一年(公元前255年)筑元氏城(这里的元氏城是指现在石家庄市元氏县城故城村南那座城),自此''元氏”二字在史书上开始出现。西汉初刘邦三年(公元204年),韩信率汉军从太原至井険口,背水一战大败赵军,追赵军于元氏城南泯水上(今槐河,辞海写氐”条有录)活捉赵王歇,斩陈余,从此赵国灭亡,史称咛氐水之战”。就在当年,刘邦得到捷报后下令在

2、元氏城内设置恒山郡。下辖周边十八县:元氏、石邑(今鹿泉)、灵寿、九门(今藁城九门)、井胫、房了(今高邑、赞皇、临城各一部)、平棘(今赵县)、鄢(今高邑东部、宁晋、柏乡各一部)、关(今栾城)等。公元前179年,汉文帝刘恒即臬位。为避帝名讳,改恒山郡为常山郡,这就是常山郡的由来。从此常山郡诞生于元氏城内,这段历史从两汉经三国,直至三国归晋,时间长达460年之久。二:常山故郡和石家庄的历史渊源。现在流行一种说法“石家庄是火车拉来的城市”。我觉得这话虽有些道理但不够全面。这句话是说,没有四通八达的铁路干线,便没有今天

3、的石家庄市。但是,石家庄儿千年的历史变迁是火车拉不來的,石家庄的人文历史和文化积淀是火车拉不来的。有人说,石家庄市的根最初是封龙邑,其次便为常山郡。这样讲我觉得有些道理。封龙邑遗址所在地有待进一步研究考证,暂将常山郡的变迁和石家庄市的形成述之于此。自公元前179年由恒山郡改常山郡始,历经西汉、东汉到三国归晋。西晋初期,公元281年常山郡由元氏迁至真定(今石家庄东古城)。在这长达460多年的吋间里,常山郡治所一玄在元氏城内。公元368年,道武帝拓拔硅称帝,国号魏(史书称北魏)。国势日强,与后燕连年交战。战争期间

4、,拓拔硅曾登常山城东望安乐垒(今藁城市九门),觉得安乐垒Z地名吉祥美好,并于公元398年下令将常山郡东迁于此。根据史料记载常山郡于公元281年到公元398年由真定(今石家庄东古城)迁至安乐垒(今藁城市九门),在真定(今石家庄东古城)共存在了117年。自公元398年至北齐时公元550年,常山郡在安乐垒(今藁城市九门)共存在了152年。北齐时公元550年常山郡又从安乐垒(今藁城市九门)迁回真定(今石家庄东古城),至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废常山郡置恒州,常山郡在真定乂存在了39年。唐代初年(公元618年)恒

5、州迁址石邑县城(今石市振头),公元621年北迁真定(今正定县城)一直到公元742年常山郡建制被取消了长达135年。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复置常山郡于真定城内(今正定城),安史Z乱后(公元757年)常山郡正式取消。以后恒州改称真定府。宋、元、明一直称真定府。至到清雍正初年,因雍正名胤稹,为避讳与其名同咅,改真定府为正定府。十九世纪末,石家庄只是正定府所辖获鹿县的一个自然村落,其村总面积不足0.1平方公里,200户人家,600口人。1902年之后,随着京汉铁路和石太铁路的竣工,使石家庄一跃成为中国北方的交

6、通屮枢,从而成为北方经济发展的重镇。1968年,河北省会迁来,更为石家庄的发展增加生命力。到现在,几十年的飞跃发展使石家庄成为中国北方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在常山郡存在的近800年的时间里,石家庄一直在常山郡管辖范围内,常山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种元素,不可能不影响到石家庄的方方面面,从石家庄区域内的宏观历史来看,石家庄的崛起,是真定府政治经济中心的南移和延续。真定府的形成,是常山郡的变迁和再现。从而可以讲,过去的常山郡对今天石家庄市的形成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说石家庄市的根在常山郡应在情理之中。三:常

7、山故郡和元氏的故里亲情。常山故郡在今石家庄市元氏县城西北十五华里故城村南,是国务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故郡旧城呈正方形,周长约为4.4公里,城墙为土筑,北墙无存;西墙存少许;东城墙现留最高6米,最宽23米;南墙仅存高3米,宽20米。逶迤连垣,若断若续,夯土层层,每层约6公分,垒筑而成。据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先生讲,这样的土城墙在全国也不多见。在常山郡故城址曾出土“常山长贵”瓦当,引起专家的高度重视。瓦当是筒瓦头,它的作用既能蔽护檐端,不致口晒雨淋,也能使建筑物增加美观。有文字的瓦当,常以文字

8、来标明地域或所附建筑物的名称,“常山长贵”瓦当当属此种。上海书画社出版的《书法研究》1984年第二期载有陶甸、郭超美、吴少林、陈焕庭的文章《秦汉瓦当书法》一文,错把汉常山郡的“常山长贵”瓦当认为是元代字纹瓦当。文章中这样写道「“常山长贵'此四字之书体,’常山'二字有楷书笔意,’长'字带有几分隶意,奇特的是'贵'字其笔意与汉代铜洗上之铭文相同。”作者能看出瓦当啧”字与汉代铭文相同,但感到很“奇特”,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