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问题研究的一扇窗

推开问题研究的一扇窗

ID:46720369

大小:6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1-27

推开问题研究的一扇窗_第1页
推开问题研究的一扇窗_第2页
推开问题研究的一扇窗_第3页
推开问题研究的一扇窗_第4页
推开问题研究的一扇窗_第5页
资源描述:

《推开问题研究的一扇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推开问题研究的一扇窗2010年,开福区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成立,首席名师刘友华老师带着各位成员和学员展开了不少有意义的教研活动。作为工作室学员Z—的我有了更多的听课研讨、培训进修的机会。记得2010年12月,刘友华老师带着我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中小学数学教育专项课题”开题论证会。在这次会议上,我第一次近距离聆听史宁屮、刘坚等知名专家的发言与讲座,同时有幸认识了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研究员任景业老师。在任老师的办公室里,我们认真学习了北京一些小学所做的学生研究成果,知道了可以从哪些角度研读学生,明白了哪些案例是有

2、研究价值的,理解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对于一个一线教师成长的重要作用。带着学习收获和对未来的期盼回到长沙,我在工作室的带领下开始一点一滴地进行尝试和研究。我的笫一次尝试是山一道阶段测试题开始的。在2010年秋季的期中测试中,我们四年级的数学试卷里出现了这样一道填空题:周角二()。。一看到题日,我的心里就咯噎一下。在四年级上册学生虽然学习了周角的冇关知识,但是分数的认识是在一年以前,也就是三年级上册的时候学习的。而且周介这样的表现形式,学生从没有接触过,他们能明白这道题的意思?能做出来吗?在阅卷的时候,我发现孩子们做得还不

3、错,比我想象中要好许多。以我所执教的班为例,抽查的52份试卷中,有39人回答正确,只有13人回答错误或不作答。于是,我有了这样的思考:分数是小学阶段很抽象、很难懂的数学知识,很多老师在三年级、五年级和六年级都针対分数知识开展了不少的教研活动,但是很少冇老师从四年级学生的角度去了解他们是如何理解分数的。他们现在理解的分数与三年级刚开始学习时有质的飞跃或者新的看法吗?他们的认识对后续的分数单位的学习是否有一定的帮助呢?为了解决这些困惑,我通过几次活动开展了关于分数认识的教学调研,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读懂学生。我向刘友华老师

4、汇报了上面的思考,刘老师先是肯定我善于发现问题,然后建议我通过谈话、问卷、活动等方式展开一些调查和研究。于是,我进行了下面的测试。■:阴影部分是整个图形的■:白色部分是整个图形的■:每个小长方形是1,整个图形冇4个这样的小长方形,所以就是■o■:每个小长方形是1,白色部分有3个这样的小长方形,所以就是■o■:把整个图形竖着平均分成2份,阴影部分占一份里面的一半,所以是■:白色部分分成3份,阴影部分相当于白色部分的一份,所以就是问题2:这张纸中(如下图),阴影部分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学生対这道题的回答以■、■、■居多。当

5、教师问到如何验证哪个答案止确的时候,学生提出用折纸的方法将纸进行平均分,然后看看阴影部分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接着在折纸验证的过程屮学生又冇了更多的答案:■、■……在研究过程中,我欣喜地发现:原来学生的观察能力这么强,每个学生几乎都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图形,丝毫不受别人的影响,并且能很好地运用分数的知识來表示自己所看到的图形。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还有新发现:我做的调研结果与《小学数学研究》上杭州市唐采斌老师提供的调查结果是吻合的,四年级的学生相对于三年级、五年级、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对分数单位的选择更具有灵活性,这些数据为

6、我们研究和调整高年级分数教学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研究结束后,刘友华老师建议我将研究的过程记录下來,并口投稿。対于从来没发表过文章的我来说,压根就没想过自己的文章能够发表。但是,让我惊喜的是,我根据这次研究撰写的《探寻学生心目中的分数》一文很快就发表出来。第一次尝试的成功使我有了更多的研究热情和动力,经过多次观摩学习刘友华老师等各位名师的教学,我慢慢修正口C的常规课堂教学,放手让学生自己研究问题,学生之间的交流渐渐成为课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2012年暑假,刘友华老师告诉工作室几位老师,工作室将要承担湖南省“生活数学”夏

7、令营五年级组的策划组织活动。刘友华老师跟我们儿个老师说了她对这次活动的初步思考和安排后,大家分工协作完善活动方案。我当时提议结合五年级的立休图形知识,开展“我來设计容积最大的无盖长方体盒子”的动手活动,现场提供一张长30厘米、宽24厘米的长方形纸片,让学生自行制作一个高为整厘米数的无盖长方体盒子,使它的容积最大。我的思考源于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的教学内容:一块长30厘米,宽25厘米的长方形铁片,从四个角各切掉一个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然后做成盒子。这个盒子用了多少铁皮?它的容积是多少?在课堂上,因时间的关系,我

8、们无法更好地观察学生对这道题的思考情况:平面图形转化为立体图形是否是学生的障碍?还有哪些会是解题的障碍?教师针対学生的学习障碍如何提供相应的辅导?这个活动可以让老师更好地观察分析不同地区学牛的解题能力。我的议案得到了刘友华老师的赞同,我们商讨了具体的实施方案与措施。开展活动的当天,我们发现,学生很快就投入问题的探究活动Z中。学生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