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地区原发性高血压候选基因探究研究

汉族地区原发性高血压候选基因探究研究

ID:46731857

大小:7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27

汉族地区原发性高血压候选基因探究研究_第1页
汉族地区原发性高血压候选基因探究研究_第2页
汉族地区原发性高血压候选基因探究研究_第3页
汉族地区原发性高血压候选基因探究研究_第4页
汉族地区原发性高血压候选基因探究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汉族地区原发性高血压候选基因探究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汉族地区原发性高血压候选基因探究研究【摘要】原发性高血压病因复杂,与环境及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高,危害严重。由于多因素共同作用,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目前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的候选基因的研究也是从其发病机制方面进行研究,并且多采用候选基因策略的关联分析为主要方法。众多研究表明,原发性髙血压易感基因的作用与人种、民族也有密切关系,本篇主要就中国汉族原发性高血压为对象,从发病机制方面进行综述。【关键词】汉族;原发性高血压;基因;多态性【中国分类号】R741.3【文献标识码】A

2、【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369-02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是流行于全世界范围内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约占世界人口的27%(l)o在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高达18.8%o据估计,全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已超过1.6亿,而其中95%以上为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是导致中风、心肌梗死、晚期肾病等其它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1],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复杂,年龄、性别、体重、盐摄入量、精神紧张、生活方式都可以影响血压的变化,还与多种相关基因积累效应有关,具有高度的遗传

3、异质性、迟显性和易感基因外显不全性。由于基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理更加复杂。目前其发病机制比较集中在以下几个环节:(1)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2)肾性水钠潴留;(3)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4)内皮细胞功能异常;(5)胰岛素抵抗。近年来在汉族人群中研究较多的一些基因及其多态性有如下几个:1.交感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高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有着重要关系。交感神经兴奋释放的递质与靶器官上的肾上腺素能受体(adrenergicreceptor,AR)

4、结合,通过改变血管紧张性、调节肾素释放、影响水盐代谢等多种途径调节血压,影响着血压的短期和长期调节。故编码其基因的多态性可能与高血压发病的遗传机制有密切关系,被视为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候选基因。AR为G蛋白耦联受体家族成员,分为alAR、a2AR、BAR3大类,而BAR又分为B1AR、B2AR、B3AR3种亚型。其中关于a1AR和a2AR与原发性髙血压关联的报道并不多。1.1B2AR基因:B2AR主要分布于支气管平滑肌、血管平滑肌、心肌、脂肪细胞以及肾脏组织中,具有调节支气管平滑肌松弛、血管扩张,介

5、导心脏的正性变力和变时等作用。当交感神经活性增高,B2AR活性降低时,可以引起心排血量增加和外周阻力增加,从而导致血压升高。人类B2AR由ADRB2基因编码,定位于5q31〜32,全长约1.8kb,其编码区及启动子区至少存在20个变异位点,其中与心血管有关且研究较多的是46A/G(Arg16Gly)、79C/G(Gln27Glu)多态性。有报道指出,Glyl6携带者患原发性高血压几率较高,而Glu27携带者患病几率较低,提示B2AR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相关[3]o王娜[4]等在石家庄地区汉族老

6、年人研究中发现,Arg16Gly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有关。朱建[5]等在南京地区原发性高血压研究中发现,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Arg16G1y基因型分布无显著差异,而Gin27Glu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均有极显著性差异。也有报道认为B2AR多态性与高血压病无相关性。1.2B3AR基因:B3AR主要分布于脂肪组织中,在心血管组织中也有表达,主要作用是促进脂肪分解、调节能量代谢,也介导心脏负性肌力以及血管平滑肌的舒张作用。B3AR基因变异可影响受体功能而使导致体内脂肪分解减少,产生胰岛素抵抗与脂质代谢异常

7、,导致高血压病发病。B3AR是一个跨膜蛋白,目前关于其研究较多的是827T/C(Trp64Arg)多态性。由于该位置与受体胞膜内移动及G蛋白偶联有关,因此影响了受体的功能。有报道指出,我国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中64Arg个体易发生胰岛素抵抗和体重指数异常,可能是高血压病的重要发病原因。但是目前对于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仍然存在较大争议。1.水盐代谢原发性高血压,尤其是低肾素型高血压与钠潴留以及细胞外水潴留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影响水盐代谢的基因也被视为原发性高血压的候选基因。1.1NPPA.NPPB基因:钠

8、尿肽家族包括心房钠尿肽(ANP)、B型钠尿肽(BNP)、C型钠尿肽(CNP)以及血管钠尿肽(VNP)[6],这些肽在心房和心室中都有表达,中枢作用为抑制渴感、减少摄盐、拮抗压力感受器、抑制抗利尿激素和肾上腺激素的分泌,外周作用为利钠利尿、扩血管等。其中研究较多的是NPPA/NPPB基因。NPPA基因定位于lp36,NPPB基因位于NPPA基因上游约8000个碱基处,分别编码ANP前体和BNP前体。当NPPA基因变异时,可影响ANP和ENP的产生,从而导致水钠潴留,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