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临床治疗观察

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临床治疗观察

ID:46794981

大小:6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7

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临床治疗观察_第1页
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临床治疗观察_第2页
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临床治疗观察_第3页
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临床治疗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临床治疗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肌临床治疗观察摘要:选取门诊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45例给予磷酸西格列汀、二甲双呱联合用药,为期3个月治疗。随访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空腹C肽、体重指数、低血糖发生率等指标改变情况,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磷酸西格列二甲双呱联合用药使患者的FPG、2hPG、HbAlc、血脂、体重指数明显下降,较治疗前差异冇极显著性(P〈0.01);空腹C肽较治疗前明显上升,有显著差异性(P〈0.01),且无低血糖发生。结论:磷酸西格列二甲双弧

2、联合治疗门诊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好,低血糖发生少,良好的血糖控制,是一种对2型糖尿病患者來说较好的治疗策略。关键词:门诊初诊2型糖尿病磷酸西格列汀二甲双弧B细胞功能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a)-0220-02伴随着科学技术、经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正在越来越威胁人民健康,已成为人类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1]。屮国2008年估记已达1.2亿,预计全世界2005年糖尿病前期可达4.72亿,因为糖尿病而死亡人数不断增多这一现状提示世界现有治疗的不

3、足[2],所以控制好血糖是全世界医务工作者的艰巨任务。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弧对初诊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预防及延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3]。1资料与方法门诊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45例,其屮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36~77岁,空腹血糖>8.5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2mmol/L,体重指数24.56±3.77kg/m2,糖化血红蛋白(HbAlc)>9・7土1・6。其中8例有家族史,肥胖20例,非肥胖5例。所选病例无严重心脑肾等疾病,也无

4、糖尿病严重脏器并发症,排除妊娠、哺乳妇女、严重应激。常规进行血糖、血脂、肝功、肾功、心功能、体重指数等检查。诊断均符合WH01999年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应用磷酸西格列汀每日一次,每次0.1,二甲双弧每H三次,每次0.25,门诊每3〜7天监测血糖(强生公司OneTouch血糖仪)。治疗期间磷酸西格列汀用量不变,二甲双呱根据血糖情况调整剂量,最大每天2000mgo达标标准空腹血糖〈6.5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7mmol/L,低血糖〈3.9mmol/L。3个月后记录治疗前丿ri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

5、蛋白、体重指数、血脂、空腹C肽、低血糖发生率。统计学方法治疗中全部数据资料均以x±s表示,治疗前后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2结果经过对门诊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45例为期3个月的降糖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血脂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空腹C肽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性(卩〈0.01)。分别见表1及表2。3讨论随着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试验(DCCT)、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的结果公布,对新诊断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控制已逐步达成共识[

6、4]。UKPDS提示对病程较短、病情较轻的新诊断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强化降糖治疗,能使微血管并发症风险减少29%[5]。众所周知,胰岛素抵抗、胰岛索分泌功能障碍、胰升糖素分泌增加和0细胞体积减少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关键环节[6]。而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这种新药的问世,打破了传统降糖治疗格局。传统治疗存在继发性失效,主要促进B细胞分泌,而西格列汀在改善0细胞功能同时,可以改善Q细胞功能,为解决2型糖尿病治疗的诸多问题带来新的曙光[7]。西格列汀是一种高选择性的DPP-4底物抑制剂,通过增加活性肠促胰岛索的水平即活性的P-1

7、和GIP的血浆浓度,以衙萄糖依赖的方式增加胰岛素释放并降低胰高糖素水平。它与传统磺酰服类药物作用机制不同,即使在葡萄糖水平较低时,西格列汀可促进低血糖时胰升糖素的分泌,在改善B细胞功能障碍的同时,改善Q细胞功能紊乱。它还可以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空腹状态下脂解作用,脂肪组织软脂酸流出减少[8],并且不影响空腹及餐后胃容积、胃排空,也不影响食欲。综上结合本组实验观察显示西格列汀联合地甲双肌相比较传统疗法具冇较高安全性与有效性,能较好的多方面改善胰岛功能,稳定控制血糖,值得推广。参考文献[1]刘赫•糖尿病相关性高

8、血压的临床识别及处理[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3,9(2):4.[2]SmythSHeron.Diabetesandobesity:thetwinepidemics.NatMed,2005,12:75-80.[3]薛耀明•糖尿病强化疗法与传统疗法•实用糖尿病杂志,2011,7(6):4.[4]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