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扫描对胃癌术前检查价值

螺旋CT扫描对胃癌术前检查价值

ID:46812515

大小:6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8

螺旋CT扫描对胃癌术前检查价值_第1页
螺旋CT扫描对胃癌术前检查价值_第2页
螺旋CT扫描对胃癌术前检查价值_第3页
螺旋CT扫描对胃癌术前检查价值_第4页
资源描述:

《螺旋CT扫描对胃癌术前检查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螺旋CT扫描对胃癌术前检查价值來安县人民医院CT室朱思源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预防差等特点。肿瘤的浸润转移是一直是影响患者临床治疗及预防的主要因素。CT具有良好的组织分辨率,辅之三维后处理系统,可以全面、直观地显示肿瘤部位、范围及浸润转移情况,较能准确地评估胃癌的术前分期。笔者搜集本院近年来,特别是06年9月至07年3月问24例胃癌患者术前CT检查与术后对照,旨在强调胃癌术前CT检查作用。1、资料与方法24例:男18例、女6例,年龄38-67岁。其屮11例平检13例直接增强。24例均作术前胃镜活检证实,术后病理对照。采

2、用GE4层螺旋CT检查前禁食6h,扫描前]5min肌注654—2.15mg,口服盐开水800—1OOOmL,常规使用仰卧位,胃窦部及大弯例病化右侧位或俯卧位。一次屏气从膈顶至骼背范围扫描。对比剂酯乃派克100M1(300mg/mL),术前静脉高压注射,流率3mL/s,延时分别为30s动脉期、70s门脉期、层厚7.5mm、螺旋0.75/L。2、结果(1)胃壁增厚,黏膜破坏18例:胃壁增厚5-35mm不等,属正常胃壁界限不清,增强扫描显示病患处胃壁明显强化,黏膜破坏。(1)软组织肿块6例:肿瘤向腔内或腔外同时生长,形成不规肿块,表面凸凹不平,特别是腔内面可

3、形成溃疡,增强时肿块不均匀强化。(2)周围直接侵犯8例:表现为胃轮廓模糊不清,浆膜层毛糙;胃周脂肪层消失,出现不规则条带状致密影,胃胰、胃肝(左)间隙消失。(3)淋巴结转移15例:胃周围网膜囊区,肠系膜附近,肛门区淋巴结直径为75mm,多呈囊状、串珠状,环形强化,有时压迫或包绕血管融合成团状块。(4)肝脏转移2例:平结等状低密度影,增强呈环形强化,出现“失眠征”。三、讨论(1)纸张服水可使胃腔充分扩张、胃壁舒展,胃蠕动明显减弱或消失,无运动伪影,易于显示胃壁厚度,尤其是增强扫描更能较好地显示强化胃壁和腔内的水。本组病例显示胃壁增厚大雨5mm以上,体窦部

4、肿瘤易胃壁增厚,胃腔狭窄,贲门区肿瘤以肿块形式常见,与手术比较基本一致。(2)浸润情况:胃癌的胃壁浸润主要依据黏膜层轮廓是否光整和胃周围脂肪层是否清晰来判断。增厚胃壁黏膜面毛糙或是明显结节状外凸或胃周围脂肪层消失。模糊密度增高,出现索条状致密影,即被视为胃癌侵犯浆膜。这是CT诊断的难点,增强扫描效果较好,与手术比较正确率高约75%,主要原因可能是腹腔脏器运动伪影干扰,将有待丁提咼。(1)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是胃癌转移的主要途径,有报道称胃癌没有淋巴结转移的术后5年生病率是有淋巴结转移的3倍。CT判定淋巴结是否被转移主要是以淋巴结大小作为标准,但到目前

5、为止尚无统一阂值,多数学者认为75mmo本组15例CT检出的淋巴结转移直径均75mm,呈环形不均匀强化,部分串珠状、团块状融合,切包绕压迫血管,与手术比较存在漏诊现象,可能是腹腔淋巴结数目多、体积小,又极易侵所致。(2)肝脏转移和黏膜种植:胃癌的远处转移主要为肝脏血液转移,淋巴结远处转移和黏膜直接种植。CT对肝脏转移性病化准确性较高。主要是螺旋CT增强对肝脏效果好,切无运动伪影十扰。黏膜种植表现腹壁明显增厚,融合成块状,典型的是“网膜饼征”。综上所述,螺旋CT具有较好的密度分辨率的横断面图像,辅以多平面重组(MPR),可以更好的显示肿瘤与周围结构关系,

6、同时可以观察周围脏器有无转移,对指导临床选择手术治疗方案,评估预防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参考文献:1、范红燕等《临床放射学杂志》02年・8期630页2、岳松伟等《中国医学影像技术》06年-7期1035页3、郭华等《临床放射学》06年・9期849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