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米德 心灵自我与社会

读书笔记:米德 心灵自我与社会

ID:46828280

大小:59.51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1-28

读书笔记:米德 心灵自我与社会_第1页
读书笔记:米德 心灵自我与社会_第2页
读书笔记:米德 心灵自我与社会_第3页
读书笔记:米德 心灵自我与社会_第4页
读书笔记:米德 心灵自我与社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读书笔记:米德 心灵自我与社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心灵、自我与社会》米德著,霍桂恒翻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1月第一版,2003年7月北京第3次印刷第一章社会行为主义的观点一、社会行为主义(本书的研究方法和逻辑起点)1、行为主义的意涵:科学地分析与研究可观察到的个体行为与华生的行为主义的不同:华生:个体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完全是外显的、可以观察的行为;根据外显行为说明内部领域,无视内省式的主观经验;不承认心灵或意识的存在;米德:重视个体的内隐行为,它是个体的经验和态度。把完整的活动或者社会活动考虑在内,而且必须把中枢神经系统中发生的东西当做个体活动组织的开端而包括在内。例如:拿锤子之前的肌肉准备;接近马时,对马的态度

2、(由以前的经验决定,如和马的关系)决定接下来的外显行为是什么样的2、社会的意涵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动态的和不断发展的社会过程,以及作为其内容成分的社会活动;研究处于社会内部的个体的活动和行为,只有根据个体作为其成员的整个社会群体的行为,才能理解个体的行为;社会先于个体存在,只有依据社会的有组织行为,才能理解个体的行为和价值;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动态的和不断发展的社会过程,以及作为其内容成分的社会活动;研究处于社会内部的个体的活动和行为,(2)研究个体及其所从属的群体之间的关系;(3)群体对决定个体的经验和行为所具有的作用。三、心理学研究对象的

3、拓展生理心理学家:中枢神经系统——比较心理学、行为主义: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活动——行为主义者:行为过程,条件反射(经验)四、姿态gesture——使社会进程得以进行的基本机制是否身体语言?13使不同个体对对方的行为做出适当反应,可以表达情绪,如用眼睛瞪着某个人,表达对他的愤怒意图:包含在我们正在运用的姿态或者态度之中的观念例如:为刚进屋的客人拿一把椅子,传递一种“欢迎”的态度,也是一种姿态四、身心平行论意识中发生的事情和中枢神经系统中发生的事情是平行的注意:选择过程和组织过程,如,注意自己感兴趣的,或者即将要做的活动有机体不断活动并且决定其环境,它并不仅仅是一组被动的、受外部刺激影响

4、的感觉器官。平行的双方:一方是客观存在的物理对象(一个相同的硬币)——物理世界一方是由于经验不同,每个个体看到的不同的硬币——意识中枢神经系统正在发生的事情VS个体的经验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经验vs使这些经验得以出现的条件。社会心理学:条件是社会条件行为主义心理学:对经验的研究通过研究人的行为举止来实现第二章心灵一、冯特的平行心理学观点:平行的二者——生理【身体内部(中枢神经系统)的东西】vs心理【经验内部(过往经历)的东西】缺陷:心理只能从生理方面得到完善二、姿态gesture——asignificantsymbol有意味的符号1姿态的早起阶段是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一只

5、狗用姿态引起了另一只狗的注意并使其受到刺激,并作出某种反馈,完成二者之间的交流;拳击或击剑中的佯攻;父母和婴儿;诗人和听众2姿态对内在和外在表达的意义从狗到人的进化:导致适当反应的姿态:无意识的姿态A狗对B狗做出嘲讽的表情,B心理感觉愤怒(内在态度theinnerattitude),然后也做出愤怒的表情(外在态度)但这些应该是没有经过思考的,是下意识的即时动作。13一种符号,不仅与a的经验中存在的意义相一致,而且还可以导致b想到这种意义:有意识的姿态A人对B人做出挥拳的动作,B就知道a可能打他(敌意的态度和打b的想法<这种想法是根据其经验判断出来的>)语言:当姿态到达第二种状态,就变

6、成为一种有意味的符号,并且表示某种意义有意识的姿态使社会活动的所有参与者那里具有同样的意义,使其能够明白彼此的意思,并做出适当调整和反馈三、心灵有意义的姿态是心灵产生的前提思维:利用这些姿态与他自己进行的一种内在的或者潜在的对话,其本质是对存在于经验之中的、个体与其它个体进行的外在姿态对话的内化。在这种情况下,内化的姿态是有意义的符号,因为他对该个体所属的社会群体具有同样的意义。冯特的问题:认为心灵先于沟通而存在米德:心灵是一般地,从沟通过程和社会经验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现象身体本身并不是自我,只有当它在社会经验的脉络中发展了某种心灵的时候,他才会变成自我。四、语言的起源有意义的姿态包

7、括合作性的活动,在合作性的活动中,具有普遍意义的符号不可缺少。从智力intelligence的角度讲,动物的行为举止不具有任何有意味的符号,不存在任何对意义本身的表达;而人类与其不同。当一种符号被一个群体认为它具有某种特定意义,那么它就可以成为这个群体内部进行沟通的基础。但对这种特定意义的共同认可如何达成?达成的机制?不是模仿,因为具有某种独立和自觉的模仿是只有人类才具有的。模仿的根据:一个人的行为导致了自己内心的感受,与这种行为使其他人产生的感受相同。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