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飞 米德的《心灵、自我与社会》导读.doc

吴 飞 米德的《心灵、自我与社会》导读.doc

ID:55914944

大小:39.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6-14

吴 飞  米德的《心灵、自我与社会》导读.doc_第1页
吴 飞  米德的《心灵、自我与社会》导读.doc_第2页
吴 飞  米德的《心灵、自我与社会》导读.doc_第3页
吴 飞  米德的《心灵、自我与社会》导读.doc_第4页
吴 飞  米德的《心灵、自我与社会》导读.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吴 飞 米德的《心灵、自我与社会》导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吴飞:米德的《心灵、自我与社会》导读作者:《心灵、自我与社会》是米德讲授社会心理学30年的记录,是其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成果,本文我们将集中分析对于我们传播学研究非常为意义的"符号互动论"这一重点容并揭示他的一些观点对传播学研究的意义。一、作者简介乔治·赫伯特·米德(GeorgeHerbertMead1863—1931)是20世纪的一位重要思想家。从1894年开始,米德在芝加哥大学哲学和心理学系执教了40年。其间曾任哲学系主任。他在芝加哥大学最后10年对社会学系的影响使该系享有"米德的前哨"之称。米德是与皮与士、詹姆士、杜威齐名的实用主义

2、者,也是当代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二、思想来源一)詹姆斯对"自我"的分析哈佛的心理学家詹姆斯(WilliamJames,1842~1910)也许是第一个明确提出自我概念的社会科学家。詹姆斯认识到,人类有将自身看作客体,进而发展自我感觉和关于自身态度的能力。正如人类能(1)象征性地表示他人与其周围世界的各个方面,(2)发展出关于这些事物的态度和感觉,并且(3)形成关于这些事物的典型反应一样;人类能符号化自身,形成自我感觉和自我态度,并构成对自身的反应。詹姆斯把这些叫做自我(self)的能力,而且认为,它们对人们在这个世界上建构其对自身的

3、反应方式起着重要作用。詹姆斯发展了一套"自我"的类型学:(1)"物质自我",它包含着这样一些物质客体——人类把它们看作是其全部存在的一部分和决定其身份(identity)的关键的那些客体;(2)"社会自我"它所包含的是,由于同他人交往而形成的个体的自我感觉;和(3)"精神自我",说的是个体的一般认知风格和认知能力。这种类型学虽从未被后来的互动论者所采用,但詹姆斯的"社会自我"概念却成为所有互动论者理论建构的一个组成部分。詹姆斯的"社会自我"概念认为,人们关于自我的感知源于同他人的互动。他指出"一个人,有多少人认识他,就有多少个社会自我"

4、。然而,詹姆斯并未对这一初步的见解深入探究,作为一位心理学家,他更关注个体在的心理活动。米德显然受到过詹姆斯思想的影响,因为他时常使用詹姆斯的概念,诸如"主我"、"自我"、"客我"等,但他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了詹姆斯的影响是一个不太容易搞清楚的问题,因为米德在使用这些概念时,表达的意思并不全然相同。在詹姆斯那里,"客我"是作为意识对象的个体,而"主我"则是具有意识的个体。詹姆斯只是划出了心理学研究的围,米德是要发现心理现象客观性和普遍性。二)库利对"自我"的分析库利(CharlesHortonCooley)对自我的分析,有两点重要的突破。首

5、先他修正了自我的概念,把它看作是个体在其社会环境中,将自身连同他物一起视为客体的过程。其次,他认识到,自我源于同他人的交往。个体间彼此互动,互相体味他人的姿态,进而从他人的观点中看到自身。他们想像着他人如何评价他们——从中他们获取其自我形象或自我感觉以及自我态度。库利将之定义为镜中我(thelookingglassself):他人的姿态充当了镜子的作用,从中可以看到并衡量自身,正如他们在其社会环境中看待和衡量其他事物一样。库利还认识到,自我是以群体为背景,在互动中产生的。他提出了"首属群体"(primarygroup)的概念,用以强调以

6、某些群体为参照之镜比投入另一些群体里,对于自我概念的产生和保持更为重要——那些存在私人关系和密切关系的小群体,对于形成人们的自我感知和自我态度是最为重要的。库利对自我概念的进一步修正对米德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有人认为米德是一个行为主义者,但并非是机械的刺激—反应那种。事实上,他的许多思想都不同于著名的行为主义者,如华生(JohnB.Watson)等人的思想。米德接受了行为主义的基本前提——刺激强化引导行动这一观点,但他却以一种新奇的方式运用了这一原则。更重要的是,他反对早期行为主义者认为人类在心灵动力不可研究的方法论前提假设,认为这

7、种假设是站不住脚的。詹姆期、库利等人的思想确保了米德能够用一种虑及心灵和自我之重要性的方式,去对刺激强化原理进行修正。三)杜威的实用主义给米德的综合理论提供力的另一思想是通过杜威的实用主义。杜威(JohnDewey,1859~1952)同米德保持了长期的联系。作为实用主义(pragmatism)学派的主要代表,杜威强调人类同世界的调适过程,在这一在此过程中,人们不断地试图掌握环境中的各种条件。在适应自己所处的生活条件的过程中,人们形成了他们独一无二的特征。杜威指出,人类独特之处在于他们的思维能力。心灵意识不是一种结构,而是一个过程,它是

8、人类努力去适应环境时所表现出来的,这与米德的观点是相通的。在杜威看来,心灵意识是这样一个过程:对环境中的客体进行定义,明了行动的潜在路线,想像每一路线所可能产生的结果,抑制不恰当的反应,随后选择一条有利于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