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先康胶囊治疗中风先兆的疗效分析

风先康胶囊治疗中风先兆的疗效分析

ID:46831978

大小:6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28

风先康胶囊治疗中风先兆的疗效分析_第1页
风先康胶囊治疗中风先兆的疗效分析_第2页
风先康胶囊治疗中风先兆的疗效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风先康胶囊治疗中风先兆的疗效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风先康胶囊治疗中风先兆的疗效分析风先康胶囊治疗中风先兆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风先康胶囊治疗风痰内盛、瘀血阻络型中风先兆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1年5月期间我科收治的风痰内盛、瘀血阻络型中风先兆患者53例作为研究对象,我们给予上述患者口服风先康胶囊治疗,现观察上述患者的疗效。结果:①53例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浓度显著下降,超氧化物氧化酶(S0D)显著上升,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V0.05)。②53例患者治疗后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FBG

2、)显著下降,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上升,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风先康胶囊治疗风痰内盛、瘀血阻络型中风先兆患者的疗效显著,该药物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关键词]风先康胶囊;中风先兆;空腹血糖;血脂;超氧化物氧化酶;血液流变学目前,中医学将中风分为3期:中风先兆期、中风急性期、中风康复期[1]。中风先兆期是中风急性期的前驱状态,预示着中风的发生,由屮风先兆期到屮风急性期可以看作为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本研究即旨在探讨风先康胶囊治疗风痰内盛、瘀血阻络型中风先兆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3例患者入选标准:①符合《

3、中风病先兆证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⑵以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标准》[3],辩证为风痰内盛、瘀血阻络型;②年龄V75岁;③发病后未服药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血因子药物、脑血管扩张剂类药物;④收缩压W21・3kPa。包括男性29例,女性24例;年龄4广74岁,平均(54.2±4.1)岁;病程4~10个月,平均(6.3±0.9)个月。1.2治疗方法53例风痰内盛、瘀血阻络型中风先兆患者每次口服风先康胶囊5颗,3次/d,连续服用1个刀后观察疗效。风先康胶囊:由决明子,石菖蒲,胆南星,枳实,茯苓,天麻,菊花,钩藤,水蛭等组成,每粒相当于生药4g。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

4、据均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定量资料采用均数土标准差(土s)表示,组内治疗前后各指标均值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正态分布资料时使用)或配对样本比较的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偏态分布资料吋使用),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中风先兆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SOD浓度的比较53例风痰内盛、瘀血阻络型中风先兆患者治疗后FBG、TG、TC浓度显著下降,SOD浓度显著上升,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果见表1。表1中风先兆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SOD浓度的比较(土s)备注:与治疗前和比*PV0・05。2.2中

5、风先兆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的比较53例风痰内盛、瘀血阻络型中风先兆患者治疗后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口原(FBG)显著下降,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上升,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果见表2。表2中风先兆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的比较(土s)备注:与治疗前相比*PV0.05。3讨论中风先兆证是在脑动脉硬化、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液流变学异常、高脂血症等基础上进展而来,与中风有着密切联系,在临床上主要表现有眩晕、短暂性瘫痪、晕厥、四肢麻痹、语涩等。中风先兆易发生于体质肥胖且年龄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

6、人,在概念上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病,因此脑动脉硬化、高脂血症、一过性脑缺血发作、高血压等多种疾病均属于中风先兆的范畴[4]o风先康胶囊是在中风先兆证的基础上制成,方屮胆南星、枳实、茯苓、石菖蒲具有理气化痰的作用;水蛭具有破瘀散结的作用;天麻、决明子、钩藤、菊花具有平肝熄风的作用。上述诸药同时使用,具有化痰、通络、熄风Z效。在本研究中,我们给予53例风痰内盛、瘀血阻络型中风先兆患者口服风先康胶囊治疗,结果显示53例中风先兆患者治疗后FBG、TG、TC浓度显著下降,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口原(FBG)显著下降,SOD浓

7、度显著上升,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上升,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V0.05)。根据现代药理研究表面,水蛭通过拮抗凝血因子、血小板从而发挥抗血栓的作用,化痰熄风药具有降血压、降血脂的作用,风先康胶囊中各种成分相互协调,从而发挥对风痰内盛、瘀血阻络型中风先兆患者的疗效。参考文献:[1]郑琼娜,赵一蓉,郑彬彬,等•中风先兆期(证)CT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0,8(4):352-353.[2]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分会脑病专业委员会•中风病先兆证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J]・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3,16(6):66-67.[3]中华神经

8、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