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驱动引领探究

问题驱动引领探究

ID:46839944

大小:6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8

问题驱动引领探究_第1页
问题驱动引领探究_第2页
问题驱动引领探究_第3页
问题驱动引领探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问题驱动引领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问题驱动引领探究摘要:探究教学是教师通过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发展的角度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体现以人为木,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从创设情境一一点燃探究的导火索;设计变式一一开启探究的智慧门;讨论辨析一一激活探究的催化剂;课后反思一一提升探究的加油站四个方面阐述。关键词:问题引领探究一、创设情境一一点燃探究的导火索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从学生原有的认知出发,关注所有学生的发展,设计问题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环坏相扣,层层深入,提高教学效率,引领学生主动探

2、究。“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一课,我在阐述了这部分内容在高考中的地位,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后给出如下问题:问题情境:已知不等式恒成立,则a的取值范围为o设计意图:①从学生熟悉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在实数范围内恒成立问题入手,起点低,学生易解决,为后面的变式问题打基础。②学生从数和形的不同思维角度,用多种的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达到对问题的深刻理解。学生积极投入对这一问题的探究,很快完成,法1:判别式法全体学生都能想到,法2转化为二次函数的最小值大于等于零,法3公式法;这三种思路,学生很易接受;法4转化为关于y

3、二ax的函数图像恒在二次函数图像的上方;法5分离变量法;多种思路解决一个较容易的问题,学生思维活跃,很快进入了自己的角色,为下面的问题展开铺好了基石。二、设计变式一一开启探究的智慧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套用固定的模式,造成思维的僵化。因而在题目教学中,当学生获得某种基本解法后,应通过改变题H的条件、探究题□的结论、改变情境等多种途径,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变通,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的思考。这样始终以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在师生

4、互动、生生互动中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心灵愉悦的主动认知过程,做到了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既让学生获得了知识,又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能力。为此,我引入如下变式:设计意图:1・由探求实数范围内恒成立到某一范围内恒成立的条件,引导学生寻求它们条件的差别,从数和形两方面认识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进一步加深对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本质的理解。2•分类讨论的标准及分类讨论后的求交或并是学生易混肴的问题,注意区分。由变式1、变式2与问题相比较,并将英推广到一般情形。变式三:若不等式恒成立,则x的取值范围为。设计意图:

5、用二次型方法来解与巧妙变换主元,转化为一次型来解决问题,效果不同,引导学生敢于变通和求异,寻求简便合理的解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让学生通过变式3与问题相比较,并将其推广到一般情形。设计意图:木题虽然没有直接给出不等式恒成立的问题,但是通过运用函数、向量及不等式的知识可转化为不等式恒成立的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变式1、变式2都是条件变式;变式3是条件、结论变式;变式4是题型变式。每一个变式问题来源于问题,又高于问题,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自觉的感悟,内化,变式问题就如同催化剂,激发学生的探求欲、

6、求知欲。三、讨论辨析一一激活探究的催化剂有效的讨论辨析不仅仅是学牛对思维结果和思维过程的表达,它更像一种对话一一多种观点的分享、沟通和理解,更是多种观点的分析、比较、归纳、批判和整合的互动过程,最终形成学生对不等式恒成立的问题的深刻理解。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对问题和变式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充分的探究,在学牛已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对所探究的问题已冇了白己的思考之后,他们最渴架的是表述自己的看法。此时,教师应抓住机会,指导学生论疑辩难。并鼓励学生积极发表「IC的见解,大胆讲出探究过程中的发现,认

7、真倾听同学的意见,更好地完善自己的思考。经过这样一番互相交流、互相补充、互相启发,畅所欲言甚至是激烈的争论,从繁杂的感性认识屮,抽出本质的东西,上升为理性认识。研讨时,学生的认识多半还处在复合思维其至混合思维的阶段,他们会把许多不相关的事物当成因果关系,产生片面认识甚至错误的想法,这是科学探究课堂中比较珍贵的一种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矛盾,挑起学生争论,让一些核心的问题在学生的争辩中越辩越明,促使学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形成对知识的科学的认识。四、课后反思一一提升探究的加油站罗增儒教授把解题后缺

8、乏反思、评价的现象称为“进宝山而空手返”。通过反思学生对已完成的思维过程进行周密且具有批判性的再思考,进一步探讨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从中领悟数学思想方法,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提高元认知水平,完善知识体系教师观:教师的角色就是方向的引导者,探究的合作者,情感的激发者,方法的指导者。本节课设计这样一个课后思考题: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谈你对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有什么体会?2•你能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下面这个问题吗?设n是自然数对任意的x,y,z恒有(x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