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现象的成因和防治

校园欺凌现象的成因和防治

ID:46938744

大小:17.9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30

校园欺凌现象的成因和防治_第1页
校园欺凌现象的成因和防治_第2页
校园欺凌现象的成因和防治_第3页
校园欺凌现象的成因和防治_第4页
校园欺凌现象的成因和防治_第5页
资源描述:

《校园欺凌现象的成因和防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校园欺凌现象的成因与防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国10个省市对5846名中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到“经常被高年级同学欺负”的学生占到6.1%,“偶尔被欺负”的占到32.5%,男生较之女生更容易受到同学的欺负。2006年,有关部门对西部某地级市进行全市抽样调查发现,学校里有“大同学欺负小同学现象”的占到51.3%,有“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现象”的占到36.3%,有“勒索钱财现象”的占22.5%。校园欺凌是个伴随学校存在的问题,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现象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它已经不再是单一或偶尔发生的情况,而演变成了教

2、育领域所重视的课题。许多研究也显示,校园欺凌现象增加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阻碍学生正常人格的发展及学习,持续或严重的欺凌会引起一些即时的心理问题,如抑郁、失眠、逃学、精神不集中等,长久的心理问题则包括永久性的焦虑、缺乏自信或导致学习障碍等。欺凌的定义最初对于欺凌现象的研究仅仅局限于身体上的欺压,个体受到个体或者群体的攻击。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欺凌是一种不断重复的侵略行为,一般而言,欺凌是以大欺小或以多欺寡的行为,由欺凌者向他人进行身体上以及心理上的欺压,而具体的欺凌现象被分为直接欺凌和间接欺凌两类。直

3、接欺凌主要包括身体暴力或者强行索取,间接欺凌则包括攻击性言语及排挤孤立别人。欺凌现象同时受到年龄以及性别的影响,直接欺凌在小学生中较为常见,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欺凌会减少,而间接的欺凌和攻击仍会维持一定的比例。在欺凌现象中也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男生中的欺凌现象多以直接欺凌为主,女生中则以间接欺凌居多。欺凌者的特征研究表明,具有欺凌行为的欺凌者的生理特征是较为强壮,富有活力,和被欺凌者比较年龄要大。欺凌者与被欺凌者相比较具有许多显著的心理特征,如具有攻击型、高冲动、高沮丧、低焦虑和不快乐。而且研究结果还显示通常低学业成就

4、的学生有倾向表现欺凌行为,由于学业成绩不理想,他们通过欺凌行为来获取成就感和支配欲。被欺凌者的特征作为被欺凌者,他们的生理上和欺凌者相比并没有十分明显的特征,但在性格上区别十分明显,比如柔弱,没有活力,害怕并缺乏自信,感到不快乐,较为不安,有逃避行为,极端个案会杀害欺凌者或者自杀。被欺凌者受到欺凌通常有两类反应,消极受害者表现为焦虑不安,不能自我防御;易怒的受害者烦躁不安,受到攻击时会加以报复。 欺凌现象的成因第一,欺凌现象与孩子的社交心理情况有直接的关系,社交心理情况越差,欺凌的情况就越明显。社交心理情况包括孩子的生

5、活是否开心,情绪是否经常波动,与身边的家人、朋友和老师相处是否愉快,父母如何对待孩子及孩子在学校的学业成绩,这些因素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社交关系。当被访问者的社交心理越正面,即在日常生活中很开心,情绪较稳定,在校内有很多朋友,受到同学们的欢迎,对自己的成绩感到满意,与校内的老师有较为良好的关系并且和家人相处融洽,父母很少使用打骂方式管教自己,也不曾受到兄弟姐妹的欺负,拥有这种社交心理的孩子欺凌别人或者被欺凌的次数少;相反,社交心理情况越负面,欺凌别人或被欺凌的次数愈多。第二,这一现象与孩子接触的暴力影响有十分直接的关

6、系,现代社会媒介带给孩子极大影响,他们看暴力书籍、影片或者玩暴力游戏,时间一长,会接受以暴治暴的观点,在不知不觉中模仿欺凌或者暴力行为。研究表明,欺凌者对于支配和控制他人有较强的欲望,而这种欲望的根源则来自于一些媒介对于欺凌行为的负面宣传。当被访问者越少看暴力漫画书籍,或者不喜欢看武打片,欺凌别人或者被欺凌的次数越少;相反,接触暴力媒介越多的被访问者,欺凌别人或者被欺凌的次数也越多。第三,学校校园氛围在这一现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校园中是否有关心学生的老师,师生相处是否愉快,学校是否提供多元化的课外活动,课堂气氛是

7、否轻松愉快,校园环境是否提供足够的活动设施。调查表明,被访问者对和谐校园感觉越好,其欺凌别人或者被欺凌的次数越少。所谓和谐校园就是指在校园中有一群关心学生的老师,有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供学生选择,课堂上师生关系融洽。另外拥挤的校园环境和教学设备的不足也是引发校园欺凌的因素之一。欺凌现象的防治第一,学生对于欺凌现象并没有明确的认识,尤其是欺凌者,他们对于欺凌现象造成的后果及严重性都一无所知,而其他旁观角色的学生也对此没有意识,所以在某些情况下,使得欺凌现象自然地发生。因此,教师有必要将这一现象的定义、行为或方式告知学生,教

8、师也应该对欺凌行为背后的情感、行为原因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欺凌行为。另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对欺凌现象进行讨论,通过谈话让学生对这一现象有深刻认识,这样在欺凌现象发生时也可以挺身而出来捍卫被欺凌者的利益。 第二,作为教师应该多留心欺凌现象的征兆。小学阶段的校园欺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身体上的攻击和心理上的攻击。身体的攻击容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