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包身工 (2)

11 包身工 (2)

ID:46945674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30

11 包身工 (2)_第1页
11 包身工 (2)_第2页
11 包身工 (2)_第3页
11 包身工 (2)_第4页
11 包身工 (2)_第5页
资源描述:

《11 包身工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包身工一。语言积累1. 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相称(chèn)  施与(yǔ)     着力(zhuó)  横七竖八(hèng)   B、游说(shuì)  福分(fèn)   懒散(sǎn)    三差两错(chā)  C、排场(chǎng)差人(chāi) 盛饭(chéng)生杀予夺(yù)D、大抵(dǐ)    淌汗(tǎng) 揩油(kāi)    美味佳肴(yáo)2.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带工老板或者打杂的拿着一迭迭的名册,懒散地站在正门出口。B、殴打之外还有饿饭、

2、吊起、关黑房间等等方法。C、于是带工头不假思索地就爱上了殴打这办法。D、纱厂工人终日面临着音响、尘埃和湿气三大威胁。3.下面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格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芦柴棒’,去烧火!妈的,还躺着,猪猡!  B、她十五六岁,除了老板之外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手脚瘦得像芦柴棒一样……C、包身工是一种“罐装了的劳动力”,可以“安全地”保藏,自由地使用,绝没有因为和空气接触而起变化的危险。  D、她们是替带工赚钱的“机器”。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外头工人的衣服多少地整洁一点,很多穿着旗

3、袍、黄色或者淡蓝的橡皮鞋子。B、瞧!还不是假病!好好地会爬起来?一盆冷水就医好了。C、一个有殖民地经验的“温情主义者”,在一本著作的序文上说:“在这次斗争中,警察没有任何权威,在民众的结合力前面,什么权力都不中用了!”D、在这千万的被饲养者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希望,……没有法律,没有人道。5.褒词贬用,是常见的变换词语感情色彩的修辞手法,请参照例句仿写一个褒词贬用的句子1) 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2) 东洋婆望了一会儿,也许是她不喜欢这种不文明的殴打,也

4、许是她要介绍一种更合理的惩戒方法……仿句:二。课堂点击6.作者是描写包身工这个群体的生活时选取了哪几个场景,请具体说说?答: 7.本文是以什么线索组织材料的?答:8.课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各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请举出两种说说)答:(1)(2)9.找出几个本文描写、议论和抒情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答:三。选段在线(课文品读,瞄准重点、难点、常考点)包身工都是新从乡下来的,而且大半都是老板的乡邻,这在“管理”上是极有利的条件。厂家除了在工房周围造一条围墙,门房里置一个请愿警,门外钉一块“工房重地,闲人莫入”的木牌,使

5、这些乡下小姑娘和外界隔绝之外,将管理权完全交给了带工老板。这要,早晨五点钟由打杂的或者老板把她们送进工厂,晚上六点钟接领回来,他们就永远没有和外头人接触的机会。所以包身工是一种“罐装了的劳动力”,可以“安全地”保藏,自由地使用,绝没有因为和空气接触而起变化的危险。10.首句“管理”一词的实际含义是( )A负责某项工作使顺利进行             B保管和料理C照管并约束                         D压迫和剥削11.画线的句子中,“罐装了的劳动力”是什么说法?为什么说这种劳动可以“‘安全地’

6、保藏自由地使用”?答:12.选出对第一句中“饲养”一词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 )A、拟人     B、拟物    C、比喻     D、双关 13.选出对本段议论方法及其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 )A、 通过类比说理,尖锐地揭露了包身工所受的非人待遇和包身工制度的野蛮残酷。B、 通过类比说理,揭露了带工老板狠毒的嘴脸和“船户”的残酷。C、 通过比喻说理,揭露了包身工所受的非人待遇和包身工制度的野蛮残酷。D、 通过比喻说理,揭露了带工老板狠毒的嘴脸和“船户”的残酷。14、“便连这一点施与的温情也已经不存在了!”中的“与

7、”和下边哪个短语中的“与”意思相同?( )A、与人为善     B、与人方便     C、与虎谋皮     D、与世长辞15.对文中“饲养”一词的含义解释正确的是( )A、 资本家将包身工不当人看待,揭露资本家残酷剥削的罪行。B、 资本家将包身工只当作会说话的牲口,揭露包身工制度下的包身工的悲惨生活状况。C、 资本家将包身工只当作会说话的牲口,役使他们以牟取暴利。D、 资本家将包身工不当人看待,说明包身工只有依靠资本家的剥削才能生存。四。延伸拓展(课外熏陶,训练语感、灵感、超越感)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20题。文明

8、得“不好意思”林语堂说过,他在中国是一个十足的传统文化的批判者,所持的是西方的人文主义;而到了西方,又成了一个坚定的民族主义者,大讲那东方文化的好来。过去对这样的话只能体会,缺少切实的感受,而现在竟也真的是颇有同感——给海德堡大学的学生们讲中国文学,禁不住就生出许多“民族自豪感”来。虽只是随便提些常识,却也要给他们讲解半天;要讲中国的许多哲学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